APP下载

培养高职护生同理心的对策研究

2016-03-13张先庚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同理护患关怀

周 菊,张先庚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培养高职护生同理心的对策研究

周菊,张先庚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同理心;高职护生;教学对策

同理心是指能具洞察力的觉察个案的感觉和情绪及情绪背后的意义,并将所感受到的与个案分享[1]。从护患关系的角度来讲,同理心要求护理人员能敏锐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重视患者的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和位置理解患者的立场和初衷,并及时给予患者真正最需要的回应,让患者了解到你愿意为他着想,感受到关怀、尊重。将同理心应用于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对培养护生换位思考、关爱患者等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在护理实践中培养护生同理心的重要意义

1.1运用同理心沟通,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同理心沟通指的是听到患者想说,说到患者想听,也就是在护患沟通中护士要善于倾听并领会对方意图以及深意,站在对方立场思考,洞悉患者的需要并告知患者最需要知道的内容。当然,同理心沟通不仅要准确地传达信息,还要传递情感,达成心理、感受、感觉方面的交流。仅仅把话讲明白、说清楚是不够的,讲话中间还要包含很多的情绪和情感,并恰当地表达出来。在和对方解释事情时,要兼顾对方的心理感受。当护士言语表情中传递着真诚、尊重、理解和关怀时,会缓解患者的疑虑和不满,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心理学研究显示,一个人一旦具备了同理心,就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并展开的。这里的“信任”不仅仅指对个人能力方面的信任(让别人相信我能把某项工作做好),更指对人格、态度方面的信任(让别人相信我的出发点是好的,相信我做这件事是竭尽全力了)。这样的信任是护患关系和谐的先决条件。

1.2运用同理心行事,传递人文关怀

同理心处事指的是以对方期望的方式,做对方认为重要的事情,站在患者的角度来开展护理工作,传递人文关怀。在人民网发布的《2015医患关系修复度报告》中,“医学人文”被重点强调,而医学人文的关键在于践行同理心。患病时,患者除了疾病本身带来的躯体折磨外,还有心理的焦虑和恐惧,渴望尽快康复,希望得到关爱和照顾。例如,鼻饲操作时,意识清醒的患者一般比较抗拒和担忧,甚至拒绝配合。此时,护士应站在患者的立场,体会患者的心情,耐心解释操作对患者病情康复起到的作用,讲解操作中出现的不适反应,承诺动作轻柔,尽力减轻痛苦,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操作中当患者感知到护士的耐心和关怀时,也会更加配合护士,提高操作成功率,即便插管失败,大部分患者也认为护士尽力了。由此可见,运用同理心行事,传递人文关怀,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1.3运用同理心工作,增强护生职业认同感

紧张的医患关系对于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着负面影响,医学生由此产生的挫败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产生倦怠心理[2]。王向荣[3]指出,80%的医疗纠纷源于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同理心的特点是换位思考后的理解尊重、情绪自控。因此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会帮助学生理性地看待医疗纠纷,使学生形成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应对方式,及时消除心理障碍,摆正专业态度,怀着积极的心态看待未来的医疗工作。

2 在高职护理实践课程中培养同理心的对策

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地维护和加强医学生的同理心[4]。在护理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同理心的内涵是让学生在具体、生动、感人的情境和实践中感悟医学人文精神,提升专业技能。笔者通过8年的教学探索,总结出以下培养护生同理心的对策。

2.1构建“关怀叙事”教学模式

叙事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北美,90年代由美国护理教育家Diekelmann引入护理教育领域[5],是一种具有人文特色的教学策略。通过叙述探究人类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类的真实情感、需要与价值观,从而能够深刻领会他人感受[6]。

例如,教师叙述在某儿科急诊输液室,一位家长抱着虚弱的孩子,叫旁边的一位护士过来给孩子拔输液针。1分钟过去了,护士一言不发,一直埋头拔针但是却没有拔出来,在小孩的哭闹声中家长突然情绪失控,直接敲打护士的头部……针对叙事中护士和家属的行为,组织小组讨论并交换想法和意见。布置反思性写作,教师制订提纲:假如我是家长,我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我希望护士怎么做。在反思性写作中,学生写道:站在家长的立场,看到小孩此种情况肯定很难受,时间一长就容易愤怒。尤其是拔针的整个过程中,护患没有交流,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家长主观感觉时间格外漫长,甚至会觉得护士技术不过关、动作不轻柔等。如果我是护士,在撕胶布前就和小孩沟通,例如,小朋友真棒,阿姨轻轻撕胶布。发现针头拔出比较困难时,及时与家长沟通,把对方的期望值降低,并请家长配合,用关怀的语气和积极的态度让家属感知到护士在尽心尽力为患儿拔针。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及时给予患者真正最需要的回应。

叙事教学模式促使护理课程贴近岗位,教师授课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立足临床,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换位思考,逆向思考,让护生感知同理心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运用同理心沟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2随机配对,让护生当患者

同理心的培养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没有真正体验患者角色的护生,不能深切体会患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在皮试、肌肉注射、输液等可以进行真人模拟实训的操作时,让护生当患者,体会患者的心情。传统的模拟实训是护生自由配对,一般都是自己的好友,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因为熟人效应,学生间彼此非常信任,“患者”变得更加宽容“护士”的行为。为了更加贴近临床情境,笔者将统一进度的两个班级学生随机配对,由于彼此不了解,“患者”对“护士”多了一份疑虑,更加真切体会患者的疼痛,客观评价“护士”的哪些地方有待改进,从而反向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在实战中培养护生运用同理心沟通和行事的能力。

2.3优选素材,升华情感

一部好的影片能激励人的一生。教师优选医学纪实节目,让学生感受发生在医院里的一个个真实而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救治故事。例如全国首档大型急救纪实真人节目《急诊室故事》和中央电视台引进转播的《婴儿急救室》等,让学生通过影片认识到自己从事职业的高尚和神圣,理解患者和家属因为知识缺乏和担忧而可能对医务工作者产生误解时的心理及行为应对方式等。不过此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提前观影,寻找专业的FLV视频下载软件并熟练使用视频剪辑器,将最典型、最能激发学生同理心的故事进行剪辑。每一次观影,教师结合专业技能知识,将人文精神融入案例中,并布置学生写观后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例如,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关于同理心的宣传片《Empathy:The Human Connection to Patient Care》,通过镜头观察医院里的患者、医生、护士、家属,展示他们的境遇和内心感受。护生通过震撼、真实的画面,感受每天在医院各个角落上演的事件。教师引导护生思考:作为一名护士,如果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他们所想、见他们所见、听他们所听、感他们所感,你还会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态度对他们进行治疗和护理吗?如果患者了解医生和护士的辛苦,是否会多些体谅?

2.4运用微博大V,实现榜样感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对榜样的学习是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在具体的问题面前,运用榜样人物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问题,从而指导自己支配自身的言行[7],社会心理学上称为“认同”或者“自居作用”。随着新媒体的盛行,很多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成为网络大V。他们分享精彩的科普好文,记录临床工作中面对各种患者时如何运用同理心,体现医者仁心的真实故事。教师根据实训教学内容,将典型的真实案例提炼,供护生探讨,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会采取什么措施。然后,再将大V的处理方式和医者仁心讲述给学生,让他们对比思考。由于榜样的真实性、平凡性和可接近性,更容易得到护生的认同。但是,教师备课的任务会大大加重,不过,对教师来讲这是一个将优秀岗位文化融入课堂的探索,对学生来讲感召力更强,因此值得教师探索。

3 结语

学期授课结束后,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随机抽取授课班级的10名学生,进行个人访谈,访谈内容包括:(1)如果你是护士,应该如何护理患者?主要包括如何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重视患者的感受,并给予正确的回应;遇到纠纷如何控制情绪。(2)如何看待同理心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访谈结束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主题如下:(1)一学期学习后,更加全面了解同理心的内涵。(2)同理心是护理工作中必备的职业素质。(3)护理患者时,应该敏锐洞悉患者的情绪,预估患者的需求,及时给予回应。(4)护患沟通时,换位思考,护士应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表达关怀和尊重。

可见,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有效培养护生的同理心。因此,为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在护理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师应重视学生同理心的培养,让护理与关爱同行,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1]李小寒,陈秀侠.正确认识同理心及其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75-76.

[2]张灵烨.刍议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J].中国明康医学,2014,26(14):100-102.

[3]王向荣.基于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护理教育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899-901.

[4]SamanthaA,BattRawden,MargaretS,etal.TeachingEmpathyto Medical Students:An Updated,Systematic Review[J].Academic Medicine,2013(8):1-7.

[5]DiekelmannN.NarrativePedagogy: HeideggerianHermeneutical Analyses of Lived Experiences of Students,Teachers,and Clinicians[J]. Adv Nurs Sci,2001,23(3):53-71.

[6]郭瑜洁,沈王琴,宋艳,等.“关怀叙事”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教学的行动研究[J].护理学报,2014,21(4):4-7.

[7]王欣悦.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J].北方文学,2012(11):173.

G40-03

A

1671-1246(2016)18-0012-02

猜你喜欢

同理护患关怀
善良的战争: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建立同理心
避免同理心耗竭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一颗同理心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