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路径研究——以遵义市长岗镇为例

2016-03-13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红色旅游红色

 陈 俊 

(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路径研究——以遵义市长岗镇为例

陈俊

(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贵州遵义563000)

以遵义市长岗镇为例,分析其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优势主要体现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绿色生态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良好;问题主要体现在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欠佳,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人才严重缺乏。结合长岗镇的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的具体路径,即深挖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探索市场化的红色旅游开发模式、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红色资源的旅游价值、加快绿色生态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

红色旅游;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

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就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尤其是革命老区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1]。革命老区要发展,离不开红色旅游的支撑,同时,绿色生态发展也是革命老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有机融合不失为推动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一条新思路。笔者以遵义市长岗镇为例,探究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的双轮驱动路径,以期为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长岗镇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的优势条件

1.1长岗镇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长岗,又名长干山,位于贵州遵义地区仁怀市最南端,是中国酒都南大门,曾经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红军在长干山期间,宣传真理,关爱百姓,觉醒民众;百姓拥护红军,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红军在大王寨王泽光家写下的标语,有五件列为革命历史文物,被有关单位珍藏。长岗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转战时间最长的乡镇,1998年6月,经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长岗镇划定为革命老区。

1.2长岗镇拥有较大规模的绿色生态产业群

长岗是山区农业大镇,地广人稀,地下水丰富,非常适合山地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近年来,长岗镇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发展方式朝种草养畜、乡村旅游融合的方向发展,积极发展“以牛为主、接二连三”的现代生态农业,结合当地农民的生产习惯,以生态养牛为主导,带动养羊、养蜂等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地农业特点的生态畜牧产业路子,逐步形成现代山地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格局。生态畜牧产业园区涵盖小山头村、堰塘坎村、太阳村等3个村,规划面积47.75 km2。长岗镇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转变传统发展思维,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了“公司+规模场+小区+农户”的生态养牛模式。截止2015年,长岗镇共有养牛大户105家,其中1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3间,建成养殖小区5个,牛存栏达4 747头,出栏2 300头;全镇人工种草面积超过273.33 hm2,保证了对养牛牧草的供给。养牛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生态养羊产业也在日益发展,长岗镇共有养羊大户5家,150只以上规模养羊场5间,羊存栏4 853只,出栏4 100只,年产值达792万元。长岗镇畜牧业标准养殖场和生态小区建设得到了贵州省农委和各级领导的好评,并被仁怀市政府列为“生态畜牧产业园区”。

2 长岗镇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长岗镇位于遵义地区仁怀市最南端,处于遵义、仁怀两县(市)交界处,海拔约为1 200 m,地域面积115.7 km2,以山区为主,镇辖10个村1个社区,目前已经修通了乡村公路,从长岗镇到遵义市主城区需要1.5 h的车程。然而,山路蜿蜒盘旋,道路狭窄,路面高低不平,两侧山体经常发生滑坡,道路建设有待加强,交通状况急需改善。

2.2红色资源开发不力

长岗镇红色资源丰富,其中包括长征时毛泽东住居旧址、红军医院旧址、一军团干部会议旧址等一大批含金量高、价值大的红色旅游资源。然而,当地对红色资源的保护重视不够,一些红色遗址人为损坏比较严重,当地政府虽然也在对红色遗址进行修葺,但进展缓慢,短时间内还不能将红色资源开发转化为优质的旅游资源。

2.3配套基础设施滞后

长岗镇属于典型的仡佬族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全镇仡佬族居民数量较多,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优势条件,如果能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必然促进本地区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然而,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较为不足,一般的公用设施,如通讯、街道照明、排污等系统不完善;现代城镇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设施,如银行、医院、旅行社等机构匮乏;而且缺少旅游上层设施,如星级宾馆、旅游纪念品商店、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等针对外来游客使用的设施。

2.4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目前,长岗镇内青壮年外出打工者居多,留下来的很多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是比较典型的留守乡镇,随着红色旅游产业逐步开发,急需要懂得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在周边的遵义会议会址、平正仡佬族乡等红色旅游发展较好的情况下,长岗镇作为红色旅游开发的后来者,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提高本地旅游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营销和管理提升红色旅游的效益。

3 长岗镇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的主要路径

3.1深挖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

长岗镇人民政府应当积极组织专业人士,专门收集毛泽东、聂荣臻、谭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岗期间所写的书信、文件等,深挖这些革命文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从而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此外,还要对会议会址、战斗遗址、烈士陵园等进行修复、保护、开发和利用,尤其在修复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貌,切实体现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人文风貌和历史底蕴;坚持做好红军文献资料和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为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奠定前期基础。

3.2探索市场化的红色旅游开发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行各业都在按照市场化的规则操作和运行,红色旅游要取得长足发展,也必须按照市场规律来规划和设计。因此,长岗镇要注重红色旅游开发的精细化,以重点景区的知名度为切入点打造高层次、高知名度的红色旅游基地。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转变经营理念,向市场要活力、要潜力、要效益,积极发掘长岗本地的红色旅游产业。要巧借东风助力发展,注重与周边的播州区平正乡、枫香镇,遵义市城区的遵义会议会址等红色旅游产业组团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从而提升长岗红色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品牌知名度[2]。

3.3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撑和推动,在人才方面,需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形成人才资源优势[3]。第一,不断加大旅游教育的投入。通过对在校大学生重点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红色旅游专业队伍,不断提高营销和宣传。旅游人才在旅游开发上富于想象、敢于创新,是旅游业欣欣向荣,旅游经济不断攀升的重要因素。第二,加大对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可以依托长岗镇文化站的平台优势,将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农村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人员等年轻人组织起来,对旅游法律、法规、服务标准、接待礼仪等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成为本地的旅游专业人才。第三,要注重红色旅游业务骨干和技能尖子的培养选拔,带动和促进从业人员自我学习,从而提升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4提升红色资源的旅游价值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4]。因此,可以充分整合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古色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创新理念、追求特色、树立品牌、协同发展,变红色资源为旅游产业资源[5]。在策划长岗镇“红色旅游区”时,必须让红色资源与旅游产业形成互动,充分吸纳旅游业中所包含的餐饮、娱乐、商品等各种要素,以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美食小吃、土特产品、特色品牌、历史人物、故事传说和人文风貌等作为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主题旅游线路,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从而拓展旅游者的消费空间,实现旅游经济快速增收。例如,开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餐馆,或将本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仡佬族吃新节”等文化因素融入到红色旅游产业中,让旅游者在长岗镇“红色旅游区”既感知红色精神,又感受到仡佬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从而把长岗的文化推向外界,扩大长岗镇红色旅游的知名度。

3.5加快绿色生态产业优化升级

长岗镇生态良好,成为结构完善和功能齐全的生态系统。若要加快发展本地区经济,必须准确了解和把握这一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深入探究本地区社会历史内部的“深层结构”,因地制宜地谋划发展策略,加快绿色生态产业优化升级。首先,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扩大高粱、烤烟、油菜、蔬菜和脱毒红薯等产业,扩建烤烟生产基地,引进推广魔芋种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新建生态型煤矿,加快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实施山塘扩容改造工程,将全镇的河道治理工程纳入年度规划,加快安装道路两旁的照明路灯。再次,加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将该镇的堰塘坎村打造成为仁怀市南部第一绿色生态示范村。最后,实施“绿色长岗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生态示范镇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着力打造森林景观,发展乡村旅游业。

3.6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

长岗镇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快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活化机制,多元融资,着力打造以红色文化体验区、休闲避暑度假区、园林观光区为主题的乡村生态旅游业[6]。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旅游消费模式,其开发与发展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能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促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如果能够将红色文化体验区、仡佬族文化展示区与生态旅游的开发融为一体,将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绿色文化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文化生态系统,既能够使游客享受大自然赋予长岗的休闲生态乐趣,感受独具魅力的仡佬族文化,也能够发挥传统革命教育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并驾齐驱的发展之路[7]。因此,长岗镇可以通过规划把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生态旅游促进红色旅游发展,从而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走出一条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之路。

[1] 张光英,李美秀,沈德福,等. 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红色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以宁德市桃花溪村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2016,(6):86-89.

[2] 陆恩永. 生态文明视阈下毕节市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 克拉玛依学刊,2016,(1):49-53.

[3] 王连芳. 生态文明视角下闽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 邯郸学院学报,2014,(1):89-91.

[4] 邓燕萍,高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中的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J]. 求实,2014,(8):92-96.

[5] 陆恩永. 新常态下文化旅游的生态文明视阈——以毕节市红色旅游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2-16.

[6] 邓光奇. 民族地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7] 庞振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J]. 鄱阳湖学刊,2012,(1):66-72.

(责任编辑:肖彦资)

Red Tourism and Gree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Path —Taking Changgang Town of Zunyi City as An Example

CHEN Jun
(Zunyi Medical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Zunyi, 563000, PRC)

Taking Changgang Town of Zunyi City as an example, the advantage and problems of the red tourism and gree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the main advantage was rich red and cultural resources, good green industrial base,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roblem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ground at the mountains, traffic inconvenience, poor red cul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a serious lack of tourism professionals. 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situ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anggang, some suggests of specific red tourism and gree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path were put forward, which including exploring the red tourism marketoriented development mode, accelerate industrial upgrading green, red tourism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integration tourism resources,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red tourism; gree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wheel drive

F590

A

1006-060X(2016)10-0100-03

2016-07-22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sd10)

陈 俊(1980-),男,湖北天门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红色旅游红色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红色在哪里?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