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河流水质水量调控构想
2016-03-13强建华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强建华(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寒地河流水质水量调控构想
强建华(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我国水污染防治在点源治理上取得了明显成效,需要向河段治理、流域综合治理提升转变。根据北方寒地河流,丰、平、枯水期流量变化明显的特点,提出采用水陆结合,深入治理与强化管理一体化的模式。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建立多部门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应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水环境智能管理平台,有效提高江河系统污染防治水平。
寒地河流;系统治理;协同联动;智能管理
1 引言
总量控制、污染减排使水污染防治在点源治理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江河水环境质量改善。新时期,提高水环境质量需要治理政策、治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创新。江河污染防治应该结合本地自然环境特点和污染源排放特点,实行深化污染防治与强化水环境管理一体化,达到进一步改善江河水环境质量目的。本文以嫩江污染防治为例进行了探讨。
2 用系统科学思想实施治理和管理
2.1 河流复合系统
河流是一个天然系统,其水质与流量、流速、生物、低质、空气等密切相关。同时,人类生产生活导致污染的行为与污染治理活动,使人与河流构成了复合系统。
2.2 污染防治路线转变
江河污染防治应该实施“点—线—面”的转变,即由污染源整体治理向江段调控治理、流域综合治理提升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相结合;陆地(污染源)治理与水上(水利工程)调控相结合;法治行政手段与工程技术手段相结合;区域治理与流域治理相结合,构建系统的综合治理的格局。
2.2.1 点源治理效果显著
几十年来,水污染防治以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为重点,不断加强点源治理,积极补污染治理的历史欠账。同时,主动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前期,实施流域规划治理,基本是流域范围内的重点污染源治理。污染减排,有力地推动了工业污染防治;拉动内需,加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城镇普遍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从整体看,点源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对河流而言,沿岸的重点污染源得到了治理,向河流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减少了,水质自然会提高,这是污染治理的基础工作。
2.2.2 水环境容量变化因素
随着经济和市场情况变化,污染源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同一污染源的排放状况也时常发生变化,不可能是平稳的直线状态。支流水质变化又会影响干流水质。寒冷地区河流一方面受大气降水影响,形成明显的季节流量差;另一方面受水利枢纽工程放流影响,能够人为调控流量。污染源排放、支流汇入污染物、气候变化、水利枢纽放流这几个变量都能直接影响水环境容量。
2.3 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
嫩江齐齐哈尔江段长429km,是流域污染防治的重点区段。沿岸布设了以重化工结构为主的工业区;造纸、制糖、化工大型企业;东北地区西部中心城市齐齐哈尔坐落在中上游。
2.3.1 工业企业通江排放
重点工业企业分别建设了污水处理实施,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嫩江干流。富裕晨鸣纸业公司、博城北方糖业公司排放COD占全市工业排放量的52%。
2.3.2 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
中心城区和富拉尔基工业区分别建成了20、10万t/d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干流。两座污水处理厂每年共排放污水4664.1万t。
2.3.3 一级支流汇入
讷谟尔河、诺敏河、阿伦河、音河、雅鲁河、绰尔河6条支流汇入嫩江齐齐哈尔江段,各支流携带污染物量差别较大。
2.3.4 水利工程调控水量
2005年,嫩江干流上游—齐齐哈尔江段的起点处建成了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坝下流量可以达到 4.75亿m3/s。2003年~2005年,在浏园江段建设了两道分别为272m、250m长的橡胶坝。每年4月~11月生起1~2m,提高了浏园江段的水位。这两项水利工程具有调节江水流量和水位的功能,使江段的水环境容量发生变化。
3 加强协同治理和管理
河流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管理必须从系统性、整体性出发,创建新的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多种治理工程作用,合理运用管理措施手段,提高环境投资效益,收到系统治理效果。
3.1 有关部门协同动作
落实环保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的规定。有关部门实行联动,协调配合,落实共治责任。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职能,构建各部门协同治理江河污染的机制。
3.2 建立会商工作制度
建立政府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促进环保、水文、水务、住建、水利枢纽、重点企业等涉及嫩江水质、水量、水情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信息沟通,协同动作。“九龙”在统一“旋律”中实施治水之策,增强水环境管理的计划性、统一性、协调性、可控性,实现江段水质水量综合调度管理。
3.3 加强支流污染治理
开展市、县(市)区所辖江段水质评价,加强入江口水质监测与监督管理。统一部署协调市、县(市)区的重点污染源减排指标和治理责任。
3.4 水上调质调量
冬季,嫩江流量变小,冰面覆盖,江水容量随之减少。枯水期最低流量是丰水期的0.1%,极易造成污染,是污染防治的重点时段。
充分考虑影响河流水质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水利枢纽工程对水量的调控作用,采用“陆上控源+水上调量”的技术路线,实现江段水质水量调控,可以科学地提高水环境功能。
4 创建智能管理平台
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江段水环境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
4.1 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创新江河水环境管理方法,应用信息化技术,运用大数据的方法支持管理调控科学化,推进政府治理精准化,促进安全保障高效化。促使水环境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经验方式向科学模式转变,提高管理决策的预见性、可控性。
4.2 实施江段单元管理把重点企业排放、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一级支流入汇入水质、水利枢纽工程、橡胶坝等水上构筑物相互影响诸因素与江段水质关系创建管理系统;把水环境要素参数、污染源动态参数、管理措施参数、环境质量参数,通过数学模型和软件建立模块;加入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系统,构建嫩江水环境智能管理平台。在一定范围内调控江段水质,提高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能力。
4.3 应用大数据方法预测管理。集成10年水质监测数据、水文监测数据、污染源监测数据、水利枢纽放流数据和地面径流污染测算数据,对嫩江进行水质现状评价分析,水质污染溯源分析,水环境容量计算,水质变化预测预警,水利枢纽调控效果预测。
4.4 建立与完善自动监测设备
在江段各监测断面、一级支流入江口、饮用水水源地上游设置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完善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实施自动连续监测和监测信息同步传输。
5 结论
河流污染防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采用新的治理与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手段建设,能够系统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实施污染源全面治理与强化水环境管理相结合;陆上控源减排与水上调质调量相结合,能够提高河流污染防治水平,提升环境治理综合效益。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Control of Cold Area River
QiangJianhua(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of Qiqihaer City Qiqihaer HeiLongjiang 161005)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point source control.It needs to improve the river section management and river basi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Especially in the cold area rivers,water flow changes significantly in abundant water period,normal water period and dry period.We should adopt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multi-section coordination and construct intelligent management platform with information mean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vers.
Cold area river Systematic governance Collaborative linkag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X26
A
1674-263X(2016)01-0001-02
2016-03-25
强建华(1963-),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