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北油田切16区E1+2油藏单井产能特征分析

2016-03-13星占龙樊荣华孙智成马浩楠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青海海西816400

化工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层段口井试油

星占龙 樊荣华 孙智成 马浩楠(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青海 海西 816400)

昆北油田切16区E1+2油藏单井产能特征分析

星占龙 樊荣华 孙智成 马浩楠
(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青海 海西 816400)

根据岩心分析、生产动态分析、试油成果等资料,对切16区E1+2油藏单井产能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了产能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后期开发方案的改善提供依据。

试油; 单井产能; 影响因素;切16区

1 研究区概况

昆北油田切16号构造位于柴西南昆北断阶带西部,整体为一向北倾伏的斜坡,局部有小的鼻状构造或断块构造。本区路乐河组(E1+2)为该区主力产层。切16区E1+2油藏自开发以来,单井产量低、递减快,特别是2012年进行同步注水开发后,油井含水快速上升,具有中、低含水井少,高含水井多的特点。目前昆北油田切16开展了试油、试采评价等工作,基本落实了试油、试采过程中产能、压力、含水变化情况。

2 试采现状

昆北油田切16、切4区块共完钻123口井,其中探井4口,评价井31口,新钻开发井88口。切16区目前投入生产的油井共计83口,其中探井1口,评价井13口,开发井69口。截止2013 年10月底,油藏已累计产油5.8903×104t,目前开井数54口,日产水平为105t/d,综合含水为54.7%,平均单井日产油1.95t/ d。从单井产量分布规律来看,产量较高的井在平面上分布较集中,主要位于油藏西北切16-2-5、切163、切1613等井区。

切16区块试油共22口井35个层组,其中单试29层组,合试6层组。获工业油流井16口21个层组。该油藏试油中表现出如下特征:切16区E1+2油藏油井自然产能较低,需压裂改造;单井产能大小在平面、纵向上分布不一。

3 单井产能特征

(1)单井产量大小 ①初始单井产量。切16区E1+2油藏先后有82口井进行试采,获得产量井75口,7口井未获得产量,未获得产量7口井中除切1612井压裂外,其余6口井均钻遇油层,由于是水井未进行压裂改造。

试采井初始产量统计表明,切16区E1+2油藏单井产量主要集中在2~4t/d范围,油藏平均初始产量为2.9t/d。压裂井平均单井初始产量较高,为3.5t/d,射孔井为2.4t/d。

产量小于2t/d井有32口,占统计井数比例为39.1%,其中压裂井位10口占12.2%,射孔井为22口,占26.9%。产量2~4t/ d井数为26口占31.7%,射孔井与压裂井分别为11、15口,所占比例分别为12.2%。产量4~6t/d井有16口,占13.4%与18.3%。大于6t/d井有8口,占比例为9.8,其中压裂井5口,占6.1%,射孔井3口,占3.7%。由此可见,该区单井产量低,低产井比例大。低产井中射孔井比例大,高产井中压裂井比例较大。

②目前单井产量。统计2013年10月56口正常生产井单井日产油数据表明,油藏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较初始产量下降,由2.9下降至2.07t/d,其中,压裂井由初始3.5t/d,降至1.95t/d,射孔井由2.4t/d降至2.18t/d。由此可见压力井产量递减较快。

从不同产量比例来看,小于2t/d低产井数比例较大,为33口,占56口统计井的58.9%,2~4t/d为17口,占30.4%,大于4t/d井仅为6口,占10.7%。因此该油藏单井产量低,低产井多,以小于2t/d井为主。

(2)单井产能影响因素 切16区E1+2油藏单井产量低、递减快,单井产量受沉积相带、储层物性、油层类型、非均质性及投产方式的影响,油藏地质因素对单井产量影响最大。

①沉积微相。切16区E1+2油藏属于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含油层段为冲积扇沉积,主要微相类型为流沟、沟间滩与辫流线。统计表明:流沟微相生产井数最多,为55口,其平均初产为3.4t/d;沟间滩微相生产井数为22口,平均初产为1.6t/d;辨流线微相生产井数为5口,平均产量为3.8t/d。从平均产量大小来看,辫流线微相最大,流沟次之,沟间滩微相最小,但辫流线微相生产井较少,不具代表性。

考虑压裂改造对单井产量影响,研究中对射孔获得自然产量的41口井进行统计,流沟微相获得自然产量井位26口,平均初产为3.4t/d,沟间滩微相为13口,平均初产为1.3t/d,辫流线微相生产井为2口,初产为2.98t/d。不同微相初始产量差别较大,流沟微相初始产量最高,沟间滩微相初始产量最低。

②储层物性。岩心分析资料证实切16井区E1+2油藏储层属低孔、特低渗储层。昆北油田切16区为储层物性最差区域,单井产量最低。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表明,切16区E1+2油藏只有少数油层有自然产量,大部分井需要措施改造,方可获得产量。现场试采表明,仅有41口井获得自然产量,平均初产只有2.7t/d。因此,获得自然产量的井数少,单井产量低。

(3)储层非均质性。通过切163井岩心薄片数据统计表明,1840~1852m层段吼道半径大于0.1um的占较大比例,而1862~1868m层段吼道半径大于0.1um的比例明显较小,其测井解释结果有所差异:1840~1852m层段为一类油层,1862~1868m为二类油层。从试油、试采效果来看上部层段明显较好。1840~1852m层段射孔试油获得日产油38.4m3,累计产油131.5m3,试采获得稳定日产6.8t/d。而1862~1868m层段压裂试油,获得日产油15.4m3,累计产油52.8m3。

(4)油藏压力及弹性产率。油井产量大小不仅受储层物性影响,与油藏压力系统也密切相关。切16区E1+2油藏为低渗-特低渗油藏,油藏压力梯度为0.93MPa/100m,属于正常压力系统。由于该区储层物性较差,地层压力偏低,与昆北油田其它区块相比,其弹性产率明显偏低,单井产量也低。

[1]袁树柏,贾素霞,张娜.昆北油田切16区开发生产动态分析[J].青海石油,2014,(2):55-57.

[2]付锁堂.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J].沉积学报,2010,28(2):373-378.

猜你喜欢

层段口井试油
井下作业试油工艺技术探讨
机采井集中热洗方法及节能效果分析
如何加强试油监督管理
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层段划分新方法
葡萄花油田水平井试油仪器及工艺优化研究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展布规律研究
井下作业试油工艺技术探讨
高含水油藏细分注水层段组合优选方法研究
水井的层段注水措施研究
陈毅当红娘为叶飞牵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