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初探

2016-03-13牛富俭

甘肃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纸球边关中职

牛富俭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中职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初探

牛富俭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立意对中职生来说,虽有一定的认识,但让其真正理解运用,也非易事。教师通过借助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立意专题教学,利用各型话题拓展延伸立意视角,就会使立意成为学生学会写作文、体会写作乐趣的重要载体。

中职生;作文立意;课堂阅读;立意专题教学;利用话题

对中职生来说,他们从心里排斥作文。一提及作文,很多学生便唉声叹气,抱怨连连。写作文时,更是抓耳挠腮,绞尽脑汁,痛苦至极。对此,好多教师也是一筹莫展。每每触及到习作的核心—立意时,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更是觉得困难重重。的确,立意对中职生来说,虽有一定的认识,但让其真正理解运用,也非易事。不过,立意并不是抽象到遥不可及的程度,如果教师操作得当,它不仅不会成为学生写作的拦路虎,反而会成为其学会写作文、体会写作乐趣的重要载体。

1 借助课堂阅读教学,增强学生认识能力

中职学生对立意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借助某些很具体的实例或很形象的意念来完成,而获取这些具体的实例和形象意念的最佳途径莫过于教材中提供的范文。所以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理解文意,是让学生理解作文立意、学会立意的关键。

解读文本,要解读什么?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和每节课需要践行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师在上每一篇课文的时候,深入研读了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就会较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作者传递的情感、揭示的道理,甚而至于引导其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反之,则不然。可见,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感知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知程度,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思考、审美、探究等学习行为自觉程度。就拿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来说,短短四句诗,二十八个字,给我们呈现了从秦代到唐代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的两个现象和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两个现象集中体现在“不变”与“变” 上: 不变”的即是将士年年岁岁戍守的边关和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挂在边关上的凄清明月,以及几百年来边关不断发生着的战事;而不断“变”的则是一波一波戍守边关将士的面孔,他们前赴后继,血洒疆场。结合诗人描写的这些景象,不仅不让人进一步思考诗歌所揭示的主题,即诗的立意:那看似富有诗情画意的凄美边关,原来在默默见证、无声承受着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惨烈与动荡,统治阶级用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平息边关的战事,保持边境的长治久安,已不再是当权者和作者思考的问题了,也将我们读者带入其中,不由不去思索。

诗歌从现实现象引出对几百年边关战事起因的思考。其立意之深刻,构思之巧妙,语言之简练,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余味悠长。如果教师在上课时,专注这两个现象和一个思考,深入浅出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和感悟,相信这些语言所揭示的信息、作品在立意方面的独到见地会被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这势必会对他们自己在作文构思、立意、表达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可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例和具体形象化的意念,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立意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克服对作文的畏难心绪,提高写作兴趣。

因此,以阅读为载体,为学生恰当地、具体地、浅显地提供理解立意的方式、平台,让其深入、形象地对此予以感知,那些枯燥的写作方法、适当的写作素材,深刻的中心主题才有可能被学生灵活运用,让它们在学生笔下焕发出特有的生机。

2 设计立意专题教学,提高学生立意水平

事物的规律也许有其有趣的一面,往往一些至难之事可用至易之法就可得以解决。要让学生立体地认知立意,敢于在立意方面大胆尝试,主动创新,就必须帮助他们剥去立意神秘的面纱,让其走下神坛,形象清晰而又普通平凡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方可实现这一质的突破。因此,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就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是要放眼于更广阔的视界,其中,有些书中的文章题材就可以用来设计作文立意教学,引导学生加深对立意的认识。

笔者就曾借助读过的一篇文章,就“立意”引导学生进行过这样的感知:首先,一上课,笔者将四张白纸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将其对折几次,撕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学生此时不知老师此时撕纸为何?兴味自然油然而生。接着,笔者又将纸片分给班上的部分同学,让其将之揉为纸球,之后上交。到此,学生还是不知老师这是作甚?他们心怀好奇,兴味盎然。第三个环节,请一名同学到讲台上,让其伸开手掌,将纸球一个一个放到他手中,他的手心中居然盛下了16个大小不一的小纸球。然后,笔者将小纸球抓到自己手中,将它们一次放在这位同学的手中,很多纸球都掉到地上了,被这位同学盛到手中的不足一半。此时,学生也许还不知道老师意欲何为?趁教学的悬念还在,要求其完成这一过程的写作,他们自然下笔如飞,不过十来分钟,就完成了这些环节的描述,语言自然也不会淡然无味。

当学生写完之后,看着他们个个踌躇满志,是时候进行实时总结了:“同学们都写完了,相信你们将事件记述得都很清楚,但你们仔细想一想,光写这样一件简单的事件,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一听,顿时一愣,继而开始思考。很快,通过引导,学生就能将这一简单的游戏和个人的人生追求目标的方式联系起来,人生也是如此,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有很多愿望、目标需要我们去实现和追求,而实现和追求的方式就应像今天用手抓纸球一样,是一把去抓得到的多呢?还是一个一个地去抓得到的多?因而,这篇作文还需要一个部分,需要一个从这个简单的游戏中生发感想和引发思考的部分,这个部分恰恰是这篇作文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决定着文章立意的深浅与否。

诸如此类的可用文章很多,只要教师平时勤读书,善思考,并将其搬进课堂,因需要进行改造,设计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实践体验中真切理解立意,运用立意,渐渐地,他们会在作文立意方面就会实现由懵懂到创新的蜕变,最终形成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3 善于利用各型话题,拓展延伸立意视角

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可见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离开了生活,学生的作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职学生在生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与较为独立的看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针对生活中的某一种现象,引出话题,引导他们多角度进行讨论与分析,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有的见解与看法,这对学生在作文立意方面达到求新、求异的目标会起到细雨润物般的作用。

为此,教师可在课前或上课间隙,利用国内外、校内外的热点话题或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或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出现观点一致的现象后,教师可及时予以引正,“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说出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话题多了,体验也就变得丰富起来,这无形会促进其开放性思维的形成,最终还将体现在作文立意的创新上。

亦或,教师可创设话题引导学生讨论,重温经典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对其主题再次进行剖析,捕到自己曾经未捕到的信息,得到自己曾经未得到的启发,悟到自己曾经未悟到的哲理。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转换思维角度,挖掘经典中闪光的思想。就拿《坐井观天》来说吧,教师可引导学生就世人为何在内心深处自觉不自觉地去嘲笑那只井底之蛙重新讨论,究其原因无非是来自于人们的自负:当有些人偶尔跳出“井”里,在地面上站站,亦或外出溜达溜达,视野略一开阔,便自认为自己了不起,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似知天下诸事,不免便洋洋得意起来。但只要静心一想,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我们每个个体何尝不是那只可怜的青蛙?仰望苍穹,我们看到的天空比那只青蛙看到的又能大多少呢?充其量我们就是站在井口告诉青蛙外面世界很大的那只鸟雀,不要认为自己会飞一飞就知道了一切。而那只鸟雀的可贵之处是他没有去嘲笑那只青蛙,只是告诉它外面的世界与它在井里看到的不同罢了,也许它也知道,自己无非是生活在另一种井底而已。

其实,嘲笑那只井底之蛙的芸芸众生,都没有真正理解《井底之蛙》这则寓言的寓意。我们每个个体,都会死死地被自己的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包围者,要超越它,绝非易事,甚至不可能,除非你是圣人。也许就连那个写了《坐井观天》的天才,也无奈地叹惋自己原来是被高高的黑暗的井壁紧紧地箍住的那只“青蛙”,于是,信笔一挥,写下了这一人人都能懂,个个都迷于其中的千古绝唱,供世人把玩思索。只可惜,我们的境界不够,一直将曲解进行到底,至今不衰。

像这样值得重新玩味的经典不胜枚举,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再次剖析,创造性地思考,不被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更不可人云亦云,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将对学生作文立意能力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无论是阅读课、作文课,还是话题讨论这种形式,如果我们教师巧用各种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去繁就简,化难为易,变无形为有形,用至易的办法解决至难的问题,相信,即使是不愿接受作文的中职生,对于作文立意这样抽象问题的理解,也不会感到遥不可及、深不可测,他们也会由此而渐渐开窍,接受作文,主动学习,为其完成学业提供动力,为其走向社会奠定基石。

[1]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3.

[2] 值广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J].语文建设,2007.(12):33-34.

[3] 周小天.高中作文序列化设计初探[J].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

B804

猜你喜欢

纸球边关中职
把球吹到瓶子里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小猴子”摘“水果”
边关的雪
我在边关深爱着我的国,也深爱着我的家
边关月(独唱)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边关巡逻路
一张白纸
多彩的纸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