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16-03-13陆祖惠

甘肃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传统文化

陆祖惠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陆祖惠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我国拥有丰富而厚重的文化资源和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影响巨大,渗透进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统文化影响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文化;经济;融合

1 中国市场化体制的文化背景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绵延不断的是文化的核心伦理价值。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人类原始的生产发展典型地说明了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产活动持点,也充分的说明了物质层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典型的农耕文化。诸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说明土地关系同封建等级身份相一致,因此,生产关系层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族本位和血缘纽带的封建等级关系为本质内容的封建文化。古代社会,人们习惯于“法”“礼”并称,主张伦理尊法,道德规范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制度层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与等级制合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在社会机体组织和人的心理、生理结构中早已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积淀为人的普遍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囊括其它各种学派思想文化所构成的文化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中生根、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以信用和契约维持运转,遵守公平自由的竞争规律,也要遵守各自的职业道德,而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仁、义、廉、礼、信、勤、俭、勇,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有助于引导市场经济中社会道德、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等,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模式转而发展商品经济,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才使人们对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所独有的经济手段,市场经济并不直接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相关联这一命题有了准确的认识,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正式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体现社会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同时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市场经济是相对计划经济而言的,它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是竞争型和信用型经济,能够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性主动性。市场经济也是创新经济,其前进发展是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的过程,而实施创造性破坏者则是各类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性就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取向。市场能够设计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创造,但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培养的过程来看,市场自我生发力量之薄弱凸显政府主动改革、为市场主体的成长提供空间和时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破除旧有体制机制的束缚,不断优化市场生态,激发市场活力,为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化创造条件,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冲突

市场经济中个体是理性经济人,强调个体性。而中国传统文化提倡集体主义,个人要服从集体,个人的存在是为了具有集体性质的国和家,个人行为也要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否则将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与阻挠,以及集体意识的强烈攻击。国家掌握了生产和生活资源的分配大权,致使个人离不开国家,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休戚相关。这两种意识冲突正是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冲突表现形式之一,在追求个性解放、崇尚自由的现代社会,集体意识已经成为约束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追求经济效益,经济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而服务。传统文化则是强调社会效益,主导经济行为必须为社会人民大众服务,否则其经济行为就是不道德的,反之将受到道德的谴责与压力。同时,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没有了创新,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将失去活力与动力,直接会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同时发展和进步也将受到非常大的制约。而传统文化中守旧的因子,恰巧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创新性。

4 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相辅相成

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要遵守职业道德和竞争原则。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强制约束,但道德控制的作用也至关重要。社会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稳定的和惯性化发展的社会中,道德规范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显著;当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这种内部的无形控制力量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从历史发展看,这种传统的社会道德依然是维护和推进各种关系的重要润滑剂。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中国传统文化自始至终都十分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强调人的社会性、群体性,主导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团结、关爱。这种思想观念极大的规范和约束了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了市场的和谐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活动最有效率的运行方式,但市场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即“市场失灵”,就需要政府干预,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需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观点成为了社会民众支持、理解、贯彻利益不均衡的社会心理基础,极大的缓解了市场分配机制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5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涌起和对外开放的全方位拓展,社会利益格局和人们价值观选择的多样化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受到党和民众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社会主义在中国能够诞生、发展、繁荣,是因为社会主义精神和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方面有许多契合处。社会主义阶段的传统文化,在冲突对抗中缓解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在丰富发展中拓宽底蕴,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趋向认同。因此,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合理有益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吸取营养,使其与市场经济浑然一体,在矛盾互动中发展和完善,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承、弘扬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和谐”、“爱国”、“友善”、“诚信”、“勤俭”等价值观,构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1] 柴文华,杨辉.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

[2] 尚勇,当代创新力[M].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2010,10.

[3] 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 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5.

F713.5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