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级英语《媚丑之欲》中夸张的修辞与语用选择探讨

2016-03-13沈春华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级英语

沈春华

(武汉轻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高级英语《媚丑之欲》中夸张的修辞与语用选择探讨

沈春华

(武汉轻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摘要: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可谓是高校最经典的最广泛使用的英语教材之一,同时也因该教材的文章都来自英美国家的经典名家原作,内容广泛、题材多样,风格各异, 且因文章长、生词多而著名,其教材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以该教材中的课文《媚丑之欲》为例,探讨了该文中最能体现作者门肯的印象主义描写文风以及他对美国这个民族为了丑本身而爱丑的尖锐批评和讽刺的“ 夸张 ” 修辞与语用选择,并提出高级英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词汇语法层面,而应该从更高层面,即修辞及语用的层面去学习,只有这样,读者才能真正更好的理解这些经典之作和重新审视文本的语言及其深刻的主题。

关键词:高级英语;媚丑之欲;修辞与语用选择

1引言

《高级英语》课程系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核心必修课程,而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可谓是最经典的最广泛使用的教材之一,对我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该教材的难度不论是长期从事高级英语教学的教师还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是有深刻体会的,该教材都是名家原作,且题材多样,内容宽泛,文章长,生词多,以及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等阻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往往顾此失彼,只见单词、语法,不见修辞与结构,结果造成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是仅限于文字表面,而不能了解文章深层的含义。鉴于此,作者认为《高级英语》的学习决不能仅仅从词汇语法层面去学习,而应该从更高层面,即修辞及语用的层面去学习,去分析作者是如何在写作中做出修辞和语用的选择,来准确传情达意的。本文以该教材中晦涩深奥的《媚丑之欲》[1]为例来探讨最能体现作者亨利·路易斯·门肯(Henry L. Mencken)的印象主义描写文风以及他对美国这个民族为了“丑”本身而爱“丑”的尖锐批评和讽刺的多种“ 夸张 ” 修辞与语用选择的形式,从而加深学生对“夸张 ”辞格的修辞与语用效果的体会,并希望该文对高级英语的教学以及高级英语的学习提供一种新的视野,那就是从文章的修辞和语用角度重新审视文本的语言及其深刻的主题。

2《媚丑之欲》的作者及课文内容介绍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的“黄金时期”。战后,美国进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丰富的时代,而这繁荣喧嚣的背后又充斥着社会道德的堕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面临挑战,而新的价值观还未形成,这个时代的美国人道德堕落,精神空虚,媚丑之欲横行,爱慕虚荣,崇尚财富,人们尽情享乐,自由放任,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一时期又被历史学家们称为令人激动的“疯狂的二十年代”。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门肯(Henry L. Mencken)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学术思想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以言辞犀利,诙谐讥讽的文章对那些呆板的教条主义,狭隘的中产阶级,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尽情的讥讽,他的批评直截了当,他视争论为乐事,他甚至声称美国民众是“聚集于美国国旗之下一群按上司旨意行事的群氓和农奴,他们最腼腆、最爱哭鼻子、最懦弱、最可卑……”面对那个时代,没有什么是他不攻击的,针对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批判是他作品的一贯主题,美国人对他是又爱又恨,虽然他的风格有时晦涩难懂,为了发挥惊奇效果或漫画讽刺效果,经常在颠覆正常的句子里运用古怪或出人意外的字词而让人难以理解,但当时的青年更是将他推崇为批判的英雄和偶像[2]。

门肯在其作品《媚丑之欲》的语言描写中,大量融入“后印象主义”的绘画技巧, 通过运用色彩、形状等表现性的要素和奇异意象的并置、夸张、讽刺、嘲弄和反讽等修辞手法以及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措辞, 来突出“丑陋”这一时代的审美特征[3]。文章一开始就介绍了Westmoreland是工业化美国的心脏,是最赚钱、最富有的地方,是最伟大国家的骄傲和自豪,这里的财富多得无法计算,但同时又说这里是丑陋得可怕、悲惨凄凉,就连流浪猫都为之羞愧的地方。继而文章开始详细地描写这个地方的房屋建筑如何丑陋,砖的颜色是如何的恶心,最后分析这个地方如此丑陋是因为这里的人们爱“丑”成癖!从而批评了美国这个民族对“丑”的欲望和追求。在这篇极具主观色彩和个人情绪的描写文章中,作者把简洁、犀利甚至是尖酸刻薄的文笔发挥到了极致,作家在极力写丑的同时,是在尖锐地批判社会一味地追求表象的繁华而导致的人性扭曲和环境的恶化,极度的审丑实则是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

3《媚丑之欲》中夸张的修辞与语用选择及其理解

修辞研究的是语言表达,是选择这样说而不那样说的语言艺术,而语用学则是研究在特定语境下说话者或作者利用语言进行成功交际以及语言的理解问题,二者紧密相连,都是研究人们为了交际的需要,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如何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便于听者或读者能更好的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Leech(1983)认为,语用学本身就是一种修辞研究。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是语言学家格赖茨(Grice 1975 )在他的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提出的,在人们交际过程中,格赖斯认为,为了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说话的双方有意或无意地遵循着某些原则。合作原则共有四个范畴:质、量、关系、方式准则,每个范畴又包括一些次准则。然而,出于需要,人们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并非总是遵守着“合作原则”,而是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质、量、方式、关系准则。这种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解释了听话人是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来表达另外一种“特殊会话含义”的[4]。例如《媚丑之欲》中的夸张、低调陈述、反讽、双关等都是违反了合作原则,都是通过夸大其辞或是故意低调陈述或是正话反说或是一语双关,来达到强调的对比与反讽目的。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是有其语用意图的,言外之意,是为作者尖酸刻薄的批评服务的,可谓,夸张描写越是丑陋,批评讽刺越是入骨三分。因而读者在读这篇课文时决不能从文章字面意义去理解,而且作者门肯也在该文中巧妙的提示了读者,在第二段一开始,作者说道I am not speaking of mere filth, one expects steel towns to be dirty.我说的不仅仅是脏。钢铁城镇的脏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在第三段开头也提到了The country itself is not uncomely, despite the grime of the endless mills. It is, in form, a narrow river valley, with deep gullies running up into the hills.尽管工厂到处都是,烟尘遍地弥漫着,但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并不差。就地形而言,这儿有一条发源自山间的深溪。简单几句,作者就为读者勾画出了有山有水,漂亮宁静的乡村小镇的美景。而本文之所以使用与读者期待的意象不吻合的极度夸张的主观印象主义的描写,为的是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认同门肯在文章最后一段的分析,Westermoreland如此丑陋的原因是美国这个民族因为自身丑陋而渴望丑陋,他们仇恨美就像他们仇恨真理一样,这种心理的孳生地就是美国,他们是从美国这个大熔炉中产生出的一个新的种族。显然作者在此所抨击的正是美国20年代的繁华喧嚣背后的丑陋景象,是对环境的破坏,传统价值观的崩溃的极力批判。

3.1词汇手段的夸张

3.1.1极限语义的词汇手段而构成的夸张

文章中大量的极限语义的形容词和副词的堆砌,作者借助词语的语义把要描述的事情推向极端,从而激起读者强烈共鸣,强烈地冲击了读者的联想及视觉等感官系统,给人印象深刻[5]。比如:dreadfully hideous, intolerably bleak and forlon丑陋得这样可怕,凄凉悲惨得这么令人无法忍受, a macabre and depressing joke令人毛骨悚然的、令人沮丧的笑料, unspoken and agonizing ugliness, the sheer revolting monstrousness丑陋得令人难受,,畸形古怪得让人作呕的, downright startling(有的房子)糟得吓人的, hideousness without a break连绵不断的丑陋, preposterous brick piers单薄的、奇形怪状的砖垛上, uremic yellow血尿般的黄色,loathsome towns最丑陋不堪、最令人恶心的城镇和乡村, laborious research, incessant prayer苦心探究和不断祈祷, titanic and aberrant enius能力超常的鬼才,ingenuity of hell魔鬼王国里的鬼斧神工, grotesqueries of ugliness,丑陋无比的怪物, such masterpieces of horror令人毛骨悚然的杰作, obscene humor鄙俗的幽默感, ghastly designs丑陋图案……同时,该文中表示丑陋恶心破败等含义的同义词的反复也随处可见。如表示“丑陋的”有:hideous骇人听闻的,非常丑陋的,可怕的;macabre可怕的,恐怖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表示“恶心的,讨厌的”有:abominable讨厌的可恶的,loathsome讨厌,厌恶的,令人作呕的。表示“破败的”词有decomposing使腐烂、使腐败,putrid、decaying。表示“脏的”词有filth、grime、dingy,这些大量晦涩难懂的词汇的刻薄夸张的语言的使用不仅体现了门肯这位语言大师深厚的文字功底,而且直言不讳地传达出了作者对所看到的丑的景象内心强烈的感受。

其实,门肯的语言文字的不同,一开始从标题中我们就能体会到,The Libidofor the ugly(媚丑之欲),libido(力比多)这个词本是心理学上的精神分析的专门术语,亦称“欲力”、“性力”、“心力”。弗洛伊德早在1894年就开始运用“力比多”这个术语,首次提出是在他的《性学三论》(1905)一书中,力比多一词开始指性欲或性冲动,指一种与性本能有联系的潜在能量,后扩展为一种与死的本能相反的生的本能的动机力量,一种机体生存、寻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的本能欲望,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门肯使用“力比多” 这个词是为了告诉读者Westermoreland是如此的丑陋就是因为这里的美国人对“丑”有着本能的强烈的冲动,发自内心的喜欢丑陋,就像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所谈到的一样,“这里涉及迄今未加重视的一个心理学问题,这里的人们为了丑本身而爱丑(意指非因其他利益驱动而爱丑),急欲将世界打扮得丑不可耐的变态心理,这种心理的孳生地就是美国,从美国这个大熔炉中产生出了一个新的种族,他们像仇视真理一样地仇视“美”。

3.1.2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的使用而构成的夸张

文章第一段里提到Westermoreland,作者说“这儿正是工业化美国的心脏,是其最赚钱、最典型活动的中心,世界上最富裕、最伟大的国家的自豪和骄傲,”然后又说这里的财富“不计其数,难以想象”。第二段接着说“我所看到的房子没有一幢不是丑陋得令人难受,畸形古怪得让人作呕的。”该段中所使用的Most、richest and grandest 都是形容词的最高级,介词短语beyond computation, beyond imagination 以及of every house in sight,都是表示有着明显的最高级语言标志的介词短语来表示最高级的范围。像这种使用介词短语表最高级的范围的还有下文第5段中的“无论国内国外 at home or abroad”, 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从未见到过任何东西可以与那些拥挤在宾夕法尼亚铁路从匹兹堡到格林斯堡路段沿线的村庄相比,它们“无论在色彩上还是在样式上都是无与伦比的(They are incomparable in color, and they are incomparable in design)。”

3.2句法手段的夸张

3.2.1虚拟语气构成的夸张

课文中的第三段中的“if there were architects .... they would have perfected a chalet to hug the hillsides”(显然,如果这一地区有几个稍有职业责任感或荣誉感的建筑师的话,他们准会依山而建一些完美雅致的瑞士小木屋)。虚拟语气的使用,其讽刺的意味一目了然,指责批评了这一地区的建筑师没有一点责任感和荣誉感。另外,作者在前面4段由总到分对Westermoreland的丑陋进行了一种极致的描写后,在第5段中,作者还说,仿佛有什么与人类不共戴天的、基因突变的能力超常的鬼才,费尽心机,才能制造出这些丑陋无比的房屋来 “It is as if some titanic and aberrant genius……”, 还有在课文的第8段中,门肯还谈到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也完全可以自己建造一幢像样一些的大楼they might, indeed, have built a better one of their own。然而,他们却眼睁睁地选择了那幢用护墙板造起来的丑陋的大楼,but they chose that clapboarded horror with their eyes open。上述if,as if, 以及might have built这些虚拟语气的使用表达了与事实相反的状况,实为利用虚拟的肯定表达事实上的否定,从而起到讽刺挖苦的效果,传递出作者真正的否定意图和批评态度[6]。

3.2.2否定词或是双重否定构成的夸张

利用否定词或双重否定进行夸张这是一种常用的夸张修辞法,往往通过对否定词的重叠、倒装,或对某一概念的绝对否定而实现的。双重否定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加强了肯定的效果。课文中第二段中出现的连续4个双重否定平行句型“There was not .....(that) ”强调了没有一幢房子不伤眼睛的,没有一幢像样的房子,没有一幢房屋不是歪歪扭扭的,没有一幢房屋不是破破烂烂的。还有第5段中出现的另外2个双重否定的平行句“One can’t imagine ... and one can scarcely imagine ...”人们无法想象仅凭人类的力量如何能炮制出如此可怕的东西来,也很难想象居然还有人类居住其中。本文的双重否定的强烈的语气和巧妙的结构,以及逻辑性强的排比,双管齐下,极具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极强的说服力,且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了中心和主题。

3.2.3利用倒装来进行强调和夸张

课文中的第3段里有这样的陈述, “...This converted into a thing of dingy clapboards... And the whole they have set upon .......”这里的 “this” 和 “the whole”置于句首倒装,强调“这些房子”是以竖立的砖块作为模字,而且是把“整个的”连house都谈不上,只能是某个东西(a thing, the whole thing)安放在那些单薄的、奇形怪状的砖垛子上,在这句中出现的是夸张的另一种形式“夸小”。另外,课文中的第7段也有一处值得读者注意的地方:Such ghastly designs it must be obvious, gave a genuine delight to a certain type of mind, they meet, in some unfathomable way, its obscure and unintelligible demands.(显然那些墙纸上的丑陋图案能给具有某种心理的人带来真正的快乐,这些墙纸以某种莫名其妙的方式满足了这种人的某种晦涩难懂的心理需要。)在这个句子中连用了两个倒置:一是作者把Such ghastly design置于句首,除了与前文衔接更为紧凑外,更主要的意图,是想一开始就突出那些如此丑陋的墙纸图案,给人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二是把通常位于句尾的表“方式”的副词性短语in some unfathomable way提前到了动词meet的后面,且用逗号隔开,也是为了强调这种令人“触目惊心的丑陋图案”是“以某种莫名其妙的方式”来满足了某种晦涩难解的心理的需要。

3.3与排比、比喻、借喻等修辞格的连用构成夸张

借助于其它修辞格如排比,隐喻,转喻等修辞格来增强表达夸张的效果,将多种修辞格糅和在一起,构成辞格兼用,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而收到及其夸张的艺术效果,令人印象深刻。由于排比在本文的2.2中已探讨,在此,本文将主要探讨本文中那些让人难忘的极具夸张的比喻。

比喻是通过创造出具体的形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语言文采斐然的同时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一般来说,这种联想是美好的,但该课文中的比喻却传递出的是另外一种不敢直视令人恶心厌恶的一种联想,课文第2段中对建筑的描写就是这样,“....one blinked before them as one blinks before a man with his face shot away....A crazy little church ... set like a dormer window ...a steel stadium like a huge rat-trap...” 这些房子非常的让人震惊,人们站在这些房子面前,眨一下眼睛,当再次睁开,这些房子就像是一个脸给子弹崩掉的人一样出现在你面前,让你吓个半死[7]。这些房屋会留在记忆里,甚至回忆起来也是可怕的;那个西面斜坡上样子古怪的小教堂,就像一扇老虎窗贴在那面光秃秃的、似有麻风散鳞一样的山坡上;还有那个像一个巨大的捕鼠器的钢架体育馆,这些比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挥之不去的甚至噩梦般的生动的具象化描绘。

课文第3段主要是描绘房屋的设计、形状及墙纸的丑陋,作者说这种成百上千的丑陋不堪的房屋一个个遍布于那光秃秃的山坡上,就像是一片破败的墓碑,一个个竖立在那广阔荒凉的坟场上,之后作者还接着说那些房屋一侧高,一侧低,看起来就像是一群歪在烂泥里的猪猡(...on their low sides they bury themselves swinishly in the mud),作者在通过非同一般的对房子的比喻让人联想到的荒凉的墓地里一片破败的墓碑以及又脏又臭的歪在烂泥的猪猡,之后作者还不满足如此的描写,在这段结尾,作者还用“湿疹痂一样的油漆块” eczematous patches of paint 来进一步夸张,这些比喻在读者的头脑里塑造了偏离真实世界的病态的丑的意象,但却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的心理感受真切而又具体。

紧接着第4段转而对房屋丑陋砖的颜色进行描绘,作者首先感叹道:那叫什么砖啊!But what brick! 接着作者解释道,当这些房屋新建的时候,它的颜色是像煎鸡蛋一样的颜色,但是当工厂排放出来的烟尘让房屋的砖蒙上一层绿锈般的颜色时,它便像那早已无人问津的臭蛋一样的颜色了。该段中的对颜色的比喻“煎鸡蛋”“臭鸡蛋”“尿毒症病人带血的尿一般的黄色”等夸张的联想深入读者心里,给人“恶心的”鲜明印象。

上述比喻对Westermoreland的丑陋进行大肆渲染,这些比喻所创造出的可怕形象久久留在读者脑海而挥之不去,作者把Westermoreland描绘的越是丑陋,那么作者对造成如此丑陋的美国人的批评就越是尖刻,正因为这些人喜欢“丑陋”,甚至爱“丑”成欲,对“丑”的喜欢达到了一种病态,才导致该地如此的丑陋不堪。因此,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如此夸张讽刺的建议:“这种变态心理的产生根源值得进行更多的研究,它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某些原因,其产生和发展肯定受到某些生物学规律的制约,而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出于上帝的安排。”

3.4其他隐晦委婉含蓄的夸张

含蓄, 为的是留一些意蕴让人去领会,意蕴尽在不言中, 达到修辞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与实用功能,但是门肯的含蓄绝对不是要将他的讽刺挖苦变得柔和而容易让人接受,相反,门肯实为换了一种隐晦的语言形式,但传递的仍然是赤裸裸的讽刺和挖苦,幽默风趣,令人发笑,却讽刺嘲弄,入木三分。

文章中的第1段含蓄委婉的说道 “...they would have disgraced a race of alley cats” 就连那些流浪街头的野猫认为住在这里是一种耻辱,来夸张的形容这里的人们的居住条件是如此之糟。在第5段中作者说经过认真仔细的探究和不断的祷告(only after laborious research and incessant prayer)之后做出的决定将 “丑陋的冠军头衔” 赠与(I award this championship )Westermoreland,文章由此顺利地由“描写丑陋”过渡到了“分析丑陋”形成的原因,“在经过仔细探究和不断祷告后才颁发的丑陋的冠军头衔”,表面委婉含蓄幽默,但实为一种极致的讽刺。同样,在第8段中分析丑陋的原因时,作者指出退伍老兵有他们很多的选择,然而,他们“睁着大大的眼睛with their eyes open”选择了那幢用护墙板围起来的丑陋的大楼,如睁眼瞎一般,而且选定之后,还要让它“发展演变mellow into”成现在这副破烂相才罢休,其实他们喜欢的就是这种既丑又怪的样子,如果有人在那附近建造一栋巴特农神殿,那他们一定会恼火生气的(They like it as it is: beside it, the parthenon would no doubt offend them )这是怎样的一种讽刺啊!有漂亮的建筑,他们会恼火!而且“睁大眼睛”挑选了这栋用护墙板围起来的丑陋的大楼,之后让大楼“成熟完美”演变成这副破败像,作者在这里精心选择两个词,mellow into发展演变,成熟,perfect完美,实际也是一种极限含义的传达,看到这里,读者会情不自禁的为门肯的这种巧妙机智的批评和讽刺挖苦叫好。

4结束语

《媚丑之欲》作者的夸张而又华丽的文风均源于其在修辞与语用层面卓尔不凡且匠心独运的偏离常规的语言艺术手法的运用,门肯语言肆意地偏离常规,来自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门肯夸张修辞的运用,以及后现代印象主义的主观描写生动地描绘出了Westermoreland那令人震惊的丑陋,尖锐地批评了美国这个民族骨子里的媚丑之欲,为读者带来了无以伦比的耳目一新的感官和艺术的刺激魅力。

参考文献:

[1]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三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91-96.

[2]李然.门肯的偏离艺术---《媚丑之欲》中的偏离意识解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7):58-62.

[3]刘芳.门肯《媚丑之欲》中的印象主义描写[J].语文建设,2014(36):60-61.

[4]郎红梅.常用英语修辞的语用解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2):85-88.

[5]张秀国.英语修辞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5):210-213.

[6]庄智象.外语教育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5):305-308.

[7]王菊丽.《爱丑之欲》文体特征中词汇的语义突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6(2):91-94.

On the rhetoric and pragmatic choice of hyperbole in the advanced english study “The libido for the Ugly”

SHENChun-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China)

Abstract:Advanced English, written by Zhang Hanxi, one of classic and welcomed English textbooks for college students unto today, is well-known not only for the difficulties in original extensive contents, various themes and diverse styles, but for its richness in words, and the length of the articles. This paper take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y lessons “The Libido for the Ugl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author’s typical rhetoric and pragmatic choice—hyperbole, on which Menken best expressed his unique bombastically impressionistic descriptive writing style and his profound satirical reflection of the American race---- the race love ugly for its own sake. From the analysis, the paper safely concluded, besides the basic vocabulary and grammar study, advanced English learn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writer’s rhetoric and pragmatic choices which can contribute to the language and theme understanding of those original classic works.

Key words:advanced english; the libido for the ugly;rhetoric and pragmatic choice

中图分类号:G 642.4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5-7386.2016.01.024

文章编号:2095-7386(2016)01-0108-06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1jyty119).

作者简介:沈春华(1971-),女,副教授,E-mail: 522710936@qq.com.

收稿日期:2015-11-20.修回日期:2015-12-15.

猜你喜欢

高级英语
《高级英语》教材中的修辞格赏析
高级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渗透
“四维一体化”《高级英语》课程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研究
浅析分层式教学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任务教学法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高级英语”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高级英语》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