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的煤窑安全警示碑——“井穽戒”

2016-03-13徐纪进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6年6期
关键词:煤窑古巷水灾

文|徐纪进

元代的煤窑安全警示碑——“井穽戒”

文|徐纪进

煤炭生产多为地下作业,矿工的生命时刻受到水、火、瓦斯、冒顶等灾害的威胁。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开采技术落后,采煤设备简陋,加上窑主只顾追求获利,不肯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上花钱用力,因而矿工的作业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证,各种伤亡事故迭发。

许多封建文人在诗文中记叙了这种事故丛生的惨状。清代乾隆年间浙江长兴县县令就讲:往往有掘向深邃处,忽水泉涌出;抑或支木不坚,从上坍下;又有工人不谨,燃油失火延烧等弊。在下者呼吁奔窜无路,在上者披发援手罔济。人命轻如草菅,莫此为甚。

清代《秦疆治略》一书也讲到陕西的煤窑事故接连不断的情况:“(贫民)借煤井以糊口……其中井下之人,有被水淹毙者,有被煤烟熏死者,不一而足。控官之词,连年不休。”

从“人命轻如草菅”、“连年不休”就足以看出,古代煤窑事故是何等的频繁,而“命如草菅”的挖煤工人是何等的不幸。

煤窑不断死人,不仅给窑工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影响地方安定。因而,许多地方官吏出于稳定地方秩序和“体恤爱民”的用心,往往对煤窑的安全生产提出要求,并进行干预,或强令煤窑采取安全措施,或封闭煤窑以杜绝后患。而在矿区立下安全警示碑,把各项安全要求刻石镌碑,以警示时人和后人,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提到古代安全警示碑,就不得不首先想到山西灵石县的元代“井穽戒”。据史料记载,这块碑刻是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一块安全戒碑,立于元代延穽四年三月。此碑现已无存,但碑文为1941年日本人的一份地质勘探报告所引用,才得以保存。碑文誊抄后存于山西灵山县档案馆。

【井穽戒】

汾州西河县杨家庄,夫造井者,山者大也,山者产也。万物出于山,万物长于山。所有山下乌金炭货,于国有润,于民有益。古人打井开炭穽,国家办课焉,百姓为生业。兴炉冶炼,石销金燃,鼎釜为用。前有古人开穽,打开数多,取来空虚。炭内更有泉水,又有陷裂旧井,山河泛水流入井底,灌满古巷,不知深远。去年于闲息数月,后人开穽,打隧古巷,(淹)死数人,急救一人,查不开穽。今有本州刘知州相公,体查得损伤人命,爱育百姓,戒后人开穽,久而不知,创“井穽戒”碑为志。

从碑文中可以知道,“井穽戒”是由汾州刘姓知州所动议,撰文并刻石碑。延穽,是元仁宗的年号,延穽四年即1317年,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汾州,曾在隰县,后屡有改置,1912年被撤销。而戒碑中的杨家庄,即为山西灵石县。因此,戒碑中所讲的煤炭开发及煤窑事故应当是灵石县的情况。

戒文一开始,就点出了开采煤炭的必要性,“所有山下乌金炭货,于国有润,于民有益”。开办煤窑,出产煤炭,不仅是百姓赖以生活的产业,“兴炉冶炼”,“鼎釜为用”,而且是“国家办课焉”,可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这确实是有利于国也有益于民的好事。“古人打井开炭穽”一句说明此地开办煤窑是有悠久历史的。这一点与清代几部《灵石县志》的记载是相吻合的。翻开《灵石县志》卷二十,就可以看出灵石县煤炭蕴藏之富和开采历史之久。据该志记载:“本区山岭重叠,煤矿极富,几乎随处皆有,指不胜屈”;“十村沟……此地煤炭最有名誉,灵石东乡一带七八十里内村庄皆以为燃料,至城中……妇孺亦知该煤之佳耳”;“回来峪煤、铁二矿,产于枣洼寺左右。明朝该寺有僧人五百,均依开采煤铁为生活。”

这些记载不仅印证了戒文所言是真实可靠的,而且证明灵石县的煤炭开发至少在元、明时期就已经很发达了。

但是,戒文又进一步提醒人们,开采煤炭必须注意水患水灾。一是“炭内更有泉水”,即矿区地下水较多,一旦地下水涌出,就会发生水灾;二是该地区由于历史上开挖的煤窑很多,有许多“陷裂旧井”,其古巷“不知深远”,对古窑古巷不加了解与防范,也会造成古巷积水的涌出;三是地表山水与河流泛滥,也会使洪水从窑口或旧井陷裂处流入井底,造成淹井事故。这是刘知州对办窑经验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是用矿工的生命换来的。

为了说明防范水灾的重要性,戒文还以“去年(1316年)”煤井发生淹井事故为例,说明水灾之危害。戒文中所讲“后人开穽,打隧古巷,(淹)死数人”,虽没明确讲出淹死矿工的具体人数,但足以警示后人,如果对水灾不加警戒、不注意防范,就会发生事故,会死人。最后,戒文以知州的名义,以“爱育百姓”为出发点,告诫后人一定要以此为戒。“戒后人开穽,久而不知,创‘井穽戒’碑为志。”这最后一句,不仅说明了创制“井穽戒”的主旨和目的,也表达了戒文作者教育后人千万以此为戒的良苦用心。

这份戒文,对于警示当时和后世的开窑采煤者,应该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早在七百多年前,人们就这样重视安全警示教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今天,也不失为一份安全警示的教材。

还应该指出,“井穽戒”中所指明的煤矿三种水患的情况,是与该地的地质状况相一致的。水患确实是灵石县一些煤矿的主要灾害。不仅在元代如此,在清代《灵石县志》中也多有记载。有些煤窑就是因为发生水灾而停办或陷于困境的。另外,据中国煤炭工业文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煜释疑,“井穽戒”中的“穽”字,即为“阱”的异体字,“穽”有陷阱之意,把煤窑与陷阱相提并论,不正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开办煤窑如同落入陷阱一样危险吗?这究竟是不是戒文作者刘知州的另外用心,也未可知。

这里,顺带提一句,就是我国古代许多有识而且关心煤工疾苦的官吏和煤窑业者,对煤矿安全还是很重视的,有许多针对性的论述,也采取过很多有效的措施,这些在地方史志和野史笔记中不乏记述。

猜你喜欢

煤窑古巷水灾
作 品:珠玑古巷寻根
小窑破坏区巷道掘进防灭火技术研究
必备!欧洲居民水灾应对指南
疫情、水灾期间效益不减反增,这家动保企业到底如何做到的?
古巷
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怎么办
古巷游记
古巷遗风:司门口老街
借势
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