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湘西自治州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状及发展

2016-03-13陈明

湖南水利水电 2016年2期
关键词:湘西自治州湘西饮水

陈明

(湘西自治州水利局 吉首市 416000)

浅析湘西自治州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状及发展

陈明

(湘西自治州水利局吉首市416000)

农村饮水安全是广大农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民生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紧迫任务。要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质量管理、建后管护四个方面上入手。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湘西自治州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发展

1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辖7县1市(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165个乡镇,2012年末,全州总人口289.655 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8.960 5万人,全州实现生产总值397.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9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5 456元,全州财政总收入47.9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 229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 393元。经济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不高。

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2014年底,湘西州累计完成投资65 130.43万元,兴建了1 200处(期)工程,解决了138.964万农村居民(其中学生14.31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按工程类型分,集中式供水人口137.97万人,分散式供水人口0.67万人。按解决类型分,解决氟砷超标22.33万人,污染及其它116.634万人。2015年,湘西州完成投资11 806.28万元,兴建了255处(期)工程,解决24.524 6万人(其中学生2.280 7万人)农村居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根据 《湘西自治州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期自评估与现状调查复核报告》,显示全州还有88.226 1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按供水方式分,集中式人口3.217万人,分散式人口40.017 1万人,无设施供水人口44.992万人;按不安全类型分,干旱缺水人口88.226 1万人;按形成原因分,水源水量不足等人口88.226 1万人。

2 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水源问题

(1)水质问题。①自然条件影响。湘西州矿产资源丰富,导致部分地区水质重金属超标。②人为影响。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放、农村居民粗犷的生产生活方式等造成的水质污染。

(2)水量问题。①区域缺水较为严重。由于受地质影响,岩溶发育,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藏深,水利工程少而不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自然增长相对更快,致使高强度、大流量集中取水及农业灌溉用水大量增加,生活用水被挤占,导致部分原来吃水不困难的群众也进入困难之列。同时大部分农户世袭居住地为坡台地或旱梁上,四周水源缺乏。②季节缺水较为明显。湘西州多年平均降雨量1 398 mm,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且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以致季节性缺水严重。尤其是土壤瘠薄、山秃坡陡且无蓄水设施的地方,冬春背水趋多,季节缺水更加明显。

2.2建设问题

(1)建设标准低。湘西州地处武陵山区,群众居住分散,拟用水源与居民居住地相距远,加之地形高差大,工程所需材料均需人工二次转运,以致工程建设难度大,所需工程投资大,而国家实行按人均投资一刀切,补助标准偏低,以致建设标准低,除乡镇及个别联村供水工程有净水设施外,其余小工程均无净水设施,一旦水质出现一般性污染,就会造成群众饮水不安全。

(2)地方资金配套难以足额落实。由于湘西州财政拮据,群众收入低,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足额落实到位,造成建设资金存在缺口,导致工程建设标准不高。

(3)技术力量弱。各县市水利(水务)局从事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的技术人员少,而每年下达到各县市的工程少则十几处、多则三四十处,造成部分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服务难到位。

2.3运管问题

(1)管理不到位。湘西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取的管理方式主要有:公司化管理、水厂独立管理和委托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工程,一般都采取公司化管理或水厂独立管理的模式,对于规模较小的工程,一般都采取委托乡镇水管站、村委会、用水户协会或专人管理。规模较小的工程由于效益差,造成管理人员收入低、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不足,使得管理人员责任心差,工程处于半管半不管状态,危及工程长效运行。

(2)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由于部分县市农网改造覆盖面低,高速及铁路建设征地标准相对较高,致使部分县市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难以执行到位,造成工程建设运营成本增高。

3 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协调机制。首先,继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捆绑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抓细、抓实、抓好。其次,落实资金筹措。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提高对湘西州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投资标准;二是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办法,多渠道整合涉水部门资金;三是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项目资金不足,争取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放心水”工程。

(2)坚持顶层设计,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在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时,要立足实情,切实贯彻落实中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总体要求,注重轻重缓急、近远结合、量力而行、可持续的原则,切实做好“十三五”农村供水规划,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综合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和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确保广大农村居民喝上更方便、更稳定、更安全的饮用水。

(3)加强技术指导,规范工程建设管理。首先,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各县市要加强乡镇水管站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和供水管理服务的培训,弥补各县市水利部门技术力量的不足,确保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专人管”工程。其次,规范工程建设管理。严把“三关”(规划设计评审关、质量监督检查关和责任追究关),落实“六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社会公示制、资金报帐制、竣工验收制)。

(4)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建是基础,管是关键。首先,在农村加强节水、护水宣传,增强群众的水商品意识和环保意识,鼓励群众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维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其次,依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源的配套规章制度,划定水源保护区,并加大巡查执法力度,确保水源安全。最后,要按照“有利于工程管理、有利于群众实用、有利于效益发挥、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采取适合工程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并加大推进两部制水价改革,加强供水水质巡检,既要从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等方面强化管理,也要加强部门监督、服务等管理功能,还要从资金、优惠政策执行等方面予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饮水工程走上“以水养水”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保证农村饮水的“真正”安全。

陈明(1981-),男,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2016-01-08)

猜你喜欢

湘西自治州湘西饮水
简易饮水鸟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湘西自治州禽流感H5、H7亚型的监测与分析
湘西自治州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探讨
防丢干伞饮水杯
湘西自治州标准化人影作业炮站的建设与示范
湘西自治州稻赤斑黑沫蝉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