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项目实践驱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改

2016-03-13王迷迷张立珍陈慧琴陈玉林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基础知识点

王迷迷, 张立珍, 陈慧琴, 陈玉林

(东南大学 成贤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88)

微项目实践驱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改

王迷迷, 张立珍, 陈慧琴, 陈玉林

(东南大学 成贤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88)

本文在把握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内涵和对项目式教学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微项目实践驱动与理论教学融合型的教学模式,从内容整合、教学方法、组织方式、测评策略等方面给出了实施方案,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适用于专业基础课程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微项目实践;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用型人才需求持续增长[1]。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背景下,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改革研究,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有效教学模式,对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专业基础课程内涵特征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各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具有宽厚的基础性;不同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有不同的侧重方向,具有特定的专业性。故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与专业性统一的特征。

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基础课程,除了上述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也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比如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等课程都要求学生认识并灵活应用电子器件,并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进行进行电路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2 教学改革模式的提出

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既要把握其基础性与专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特征,又要革除当前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这可以借鉴项目式教学等实践驱动手段,同时规避其不合理之处,使其匹配专业基础课程的内涵特征与改革需求。

当前,国内各高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其中有很多是基于项目实践进行教学,项目式教学因其实践性与任务性,具有较好的驱动力[2];而专业基础类课程阶段,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不恰当的开展项目式教学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挫伤积极性,容易使改革流于形式[3]。

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性与专业性特征,及专业基础课程阶段学生知识基础较薄弱的特点,要求对项目规模做有效约束,聚焦当前课程的具体知识内容做“微项目”实践,并要求“微项目”实践必须与理论教学深度融合。如此实施“微项目”实践驱动与理论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在专业基础课程阶段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理思路。

3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3.1 改革教学大纲,强化理论与实践融合

微项目实践与理论教学深度融合型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微项目为载体,贯穿课堂内外,促进专业基础课程间交叉联系。基于此教学思想,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注重“能理解,会应用,能实践,有创新”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

在教学大纲中增加微项目实践学时,强化微项目实践的地位与比重,理论知识教学、基础微项目实践、综合微项目实践的学时占比分别为30%,40%和30%。同时要求理论知识学习时,以实际应用电路为实例,微项目实践中分析设计原理、计算设计参数、推算实践结果,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3.2 教学内容强化应用性

传统授课内容及采用的教材,偏重理论分析与研究,少有实用知识点指导,学生普遍反馈“难懂、不易用、不接地气”,已不能较好地适应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基于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改思想,以“立足基础,着重应用,面向创新”为原则,对教学内容整理优化。

1)实用化内容改革

在注重基本概念原理传授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重心放在经典的应用型模块的分析和设计上,选择实用性知识点和实际产品中应用的电路、模块、算法,设计开放性微项目,并对学生进行应用实践和创新性引导。让学生“从符号到实物,从理论到实用”,做到认识、理解、会用和变通。

2)应用信息化手段,拓展实践应用空间

利用“二维码、移动终端APP、学习社区”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与网络空间中的应用资源无缝链接,充分利用开源硬件和开源软件,拓展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空间。

3.3 渐进式教学方法,校企联合实践教学

1)从原理到应用渐进的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和责任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引导者和学生为主体,实施“基础知识传授→基础微项目实践印证→基础知识掌握→微项目深度实践→理论知识深度掌握→微项目创新实践”的教学路线,边讲解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微项目实践消化吸收理论知识,通过深化理论学习加强项目实践能力[4]。

2)企业技术专家与专职教师联合授课

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工程技术专家引入课堂,做典型技术应用要点及产品设计经验的传授。在微项目活动实践中,企业工程师和专职教师联合指导,加强对核心知识点的认识。

3.4 重构教学组织,促进课内外融合

1)以项目为中心的团队合作式学习

以微项目驱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明确各组责任分工;学生作为项目实践主体,以学生自主自发、教师组织引导的方式开展微项目实践活动。这种以项目为中心的团队合作式学习机制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项目流程化教学组织

改变传统的固定课堂教学模式,按项目开发流程组织教学活动。在每章节主题教学前,教师先进行微项目引导,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并进行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讲解;课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实验、分析设计电路和解决问题;在后续课堂上做演示汇报,提炼实践应用关键知识点。这种项目流程化教学组织方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有机结合,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实践。

3.5 实验内容微产品化,强化项目性

传统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内容知识点分散,较多注重知识点分析与验证,实验内容应用性不足。对实验内容的改革需加强实用性和项目性。

1)实验内容微项目化

将实验内容设计成独立的微项目,以本课程具体知识点为核心,对该知识点的上下游应用进行挖掘,使其既可以成为整体产品的一部分,又可以作为一个实际应用的模块或微产品。相比传统实验,微项目强调实用性、完整性,及应用场景的创新性。通过微项目实践,改革电路实验内容,使其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2)实验过程产品交付化

实验过程破除“看现象,记数据,写报告的套路”,而是根据开放性的实践任务,开发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微产品,在开发过程的关键节点汇报开发进展,提交关键设计文档和测试报告,最终提交作品实物和开发报告。通过实验过程产品交付化,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开发过程负责,将实验过程作为职业化工作的预演,能有效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

3.6 多维测评促进评价合理化

传统教学考核以理论知识考试为核心,维度相对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5]。微项目实践驱动与理论教学融合型教学改革,将学习成效评价立体化,牵引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全面发展。

1)理论知识考察与设计应用考察结合

对理论考试内容进行改革,在原来注重理论基础知识考察的基础上,增加创新应用设计类附加题目,题目设计源自实用产品,并与微项目紧密结合,考察内容为实际应用遇到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

2)注重实践过程中基本能力的评价

微项目实践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掌握效果评价。以“模拟电子电路”课程为例,立足于模拟电路基本知识和电路焊接、调试等基本实践技能,其考察评价注重基础性知识与技能掌握,实施过程评价。

3)注重最终实践成效评价

坚持结果导向与过程评价并重,注重开发能力评价的同时,注重作品实效性评价。微项目实践标准坚持产品开发的目标性、设计实现的指标性、电路设计的知识性、过程控制的时间性、文档总结的规范性相统一,注重最终产品开发实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产品思维和最终交付意识。

4 结语

本文在把握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内涵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微项目实践驱动与理论教学融合型教学模式,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样本,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方式、测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思维和应用能力,提升了教师应用型教学水平。

此项改革在我院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电子科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赞成微项目实践模式的占 96.7%,应用意识有促进的占93.6%,应用能力切实提升的占88.3%,赞成在同类专业基础课程中推广的占86.1%。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普遍增强,在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起到了联动作用,后续专业课程对专业基础课程阶段的教学改革成果也给予高度认可。

此项改革使得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应用型研学活动和竞赛的热情普遍高涨,教学改革所在班级学生参加校内外电子类设计竞赛的人数提高了约30%,取得多项全国性奖项。

教学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教学思路与技能的提升也有了较大提升,教学改革项目组全体教师在2015年全国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竞赛中全部获奖,微项目实践驱动型的教学改革得到竞赛评委专家和同行的认可。

[1] 蔡敬民,魏朱宝.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 北京: 中国高等教育,2008(12):58-60.

[2] 徐国庆.建构基于项目课程的现代化教学[J]. 南京: 江苏教育,2009(1)

[3] 赵丽萍.项目学习的发展及现实问题研究[J]. 北京: 中国教育学刊,2013(10):32-35.

[4] 张兄武.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J]. 北京: 中国高等教育,2010(6):38-39.

[5] 鹿星南,郭文良.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 哈尔滨: 教育探索,2015(4):7-10.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lass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Driven by Micro-Project Practice

WANG Mi-mi, ZHANG Li-zhen, CHEN Hui-qin, CHEN Yu-lin

(ChengxianCollege,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0088,China)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mode is put forward integrated the micro-project practice and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to the feature of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lass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is given about content integration, teaching method, organization method and assessment strategy, and the result of teaching reform shows that this teaching mode has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would be suitable for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stage of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phase.

micro project practic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2015-09-13;

2015-12-0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5SJD025);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教改项目(1101300317)

王迷迷(1984-),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学改革研究;Email: yimi0516@163.com

G642.0

A

1008-0686(2016)04-0045-03

猜你喜欢

应用型基础知识点
“不等式”基础巩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整式”基础巩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