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孕栓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2016-03-13周新枚华秀兰何昱雯

海南医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卡孕栓丁三醇宫素

周新枚,华秀兰,何昱雯

(东莞市大岭山医院妇产科,广东 东莞 523819)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孕栓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周新枚,华秀兰,何昱雯

(东莞市大岭山医院妇产科,广东 东莞 523819)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孕栓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5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合并宫缩乏力危险因素的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缩宫素加卡孕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总量<2 mg),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9.09%(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418.5±67.6)mL、(689..3±100.8)mL,均少于对照组的(522.6±106.7)mL、(841.5±113.7)mL,观察组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0.3±3.1)g/L,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1±4.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孕栓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孕栓;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重要的原因,产妇一旦合并如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子宫肌瘤等宫缩乏力因素,其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是正常妊娠的2.8倍[2]。临床上常采用缩宫素、麦角新碱等药物加强子宫收缩,以及宫腔填塞等措施防治产后出血,但是上述措施也各有优缺点,部分产后出血患者因效果不理想可能需要切除子宫治疗[3],因而产后出血的防治一直是产科研究的重点。笔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孕栓在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有产后出血倾向的66例产妇,年龄23~39岁,出血倾向危险因素包括巨大儿30例、前置胎盘21例、羊水过多12例、双胎妊娠3例。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合并哮喘、胃溃疡,青光眼及过敏体质等前列腺素使用禁忌;③宫缩过强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分娩方式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 孕周 孕次 产次年龄(岁)剖宫产/阴道分娩(例)观察组对照组t/χ2值P值33 33 27.4±5.1 26.8±5.3 0.469>0.05 38.4±3.4 38.3±3.7 0.114>0.05 2.2±0.9 2.4±0.6 1.062>0.05 l.2±0.4 1.3±0.4 1.016>0.05 24/9 23/10 0.074>0.05

1.2 方法 胎儿娩出后均常规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同时使用两枚卡前列甲酯(卡孕栓,东北制药总厂提供)塞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制药公司)予剖宫产者直接宫体注射,阴道分娩者经腹壁宫体注射,首次剂量为250 μg,若产妇止血效果不佳或出血量较大可间隔15 min重复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总量在2 mg以下)。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2 h、24 h),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情况。其中出血量的计算方法:术前将产妇记血量纸放置在产妇臀下,以用于收集术中阴道积血量,将胎儿娩出后的羊水吸净,并将术中外流的血尽量在纱布上吸附,术后共同称重(包括纱布),按1.05的比重将其换算为毫升数,并测量吸引瓶中的血量,予以计算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4]: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者,胎儿自母体娩出后24 h内总失血量达到1 000 mL。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指产后24 h与产前血红蛋白的差值。同时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围产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9.09%(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 (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1,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也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围产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产妇围产期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产后出血量(mL)产后2 h 产后24 h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g/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3 33 418.5±67.6 522.6±106.7 4.764<0.05 689.3±100.8 841.5±113.7 5.787<0.05 10.3±3.1 16.1±4.2 6.383<0.05

2.2 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产妇术后出现轻度恶心、呕吐3例,面部潮红2例,腹泻1例,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3 讨论

产后出血发生率在我国占分娩总数的2%~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大量急性出血或者持续小量出血,严重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威胁产妇的生命[5]。产妇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重要原因,其机制为宫缩乏力导致子宫无法正常收缩,因而使子宫壁的血窦持续开放而导致出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子宫收缩的恢复与加强是产后出血进行治疗及改善产妇预后的关键。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宫缩剂主要包括缩宫素、麦角新碱和前列腺素类制剂,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为缩宫素。缩宫素可与子宫肌层中的催产素受体作用起到促进子宫体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但是缩宫素也有明显的不足:第一,作用时间短(半衰期仅3~10 min),并且其作用仅限于上段收缩;其次,缩宫素受体具有受体饱和性,剂量达到饱和后难以再产生作用;再次,大剂量的应用缩宫素还可引起水钠潴留进而影响产妇的血压心率等[6]。因此,对高危孕产妇而言单纯应用缩宫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常规联用卡前列甲酯即卡孕栓,该药是前列腺素F2a(PGF2a)的衍生物,直肠给药可快速吸收并在短时间内(一般在5 min内)对子宫产生兴奋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升高子宫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协调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以及促进血小板聚集[7]。研究表明,卡前列甲酯与缩宫素联用具有协同作用[8]。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新型前列腺素制剂,是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其促进宫缩止血的机制同样为增加子宫肌细胞质钙离子浓度、刺激肌细胞间缝隙连接形成进而起到诱发、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的目的[9]。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因半衰期长,其作用时间长达2~3 h,也被认为是促进子宫收缩最佳药物,研究指出本药可控制86%的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10],目前在产后出血的治疗和预防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防治产后出血,我们对观察组产妇在应用卡孕栓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9.09%vs 27.27%),且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也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因具有收缩气道平滑肌的作用,因此术前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排除有哮喘等疾病的产妇。本研究中观察组观察组术后出现轻度恶心、呕吐3例,面部潮红2例,腹泻1例,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说明卡孕栓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孕栓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较好的用药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周远洋,朱军,王艳萍,等.1996-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0):934-939.

[2]吴仕元,康昭海,袁劲进,等.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防治机制在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 (1):115-119.

[3]周正银.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3047-3049.

[4]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11.

[5]吴桂群.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46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9):1349-1350.

[6]李芳.宫颈注射缩宫素联合宫底按摩治疗产后宫缩乏力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121-122.

[7]徐菲,陈芊,徐丽娜,等.钙剂联合卡孕栓预防阴道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16):2444-2446.

[8]张艳玲,张新红,杨红颖.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3):1989-1990.

[9]董美娟.欣母沛防治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33.

[10]苏凤丽.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6): 15-16,30.

R714.46+1

B

1003—6350(2016)15—2535—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15.044

2016-03-08)

周新枚。E-mail:xinmeiz@163.com

猜你喜欢

卡孕栓丁三醇宫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卡孕栓与麦角新碱分别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卡孕栓、米索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