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对话中的《老王》

2016-03-13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名作欣赏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杨绛情感文章

⊙马 列[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多重对话中的《老王》

⊙马列[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以往在《老王》的教学中,教师会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别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老王和杨绛性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语句,并进行分析。然而这种分析是结构化的,略显生硬,学生只是单纯地分析了解了老王和杨绛的人物形象,体会了杨绛文笔的冲淡平和,却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欣赏文章,以致学生很难理解老王和杨绛之间情感的错位以及杨绛“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真正内涵,这就导致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很难达到,更没法进行情感迁移。因此,采取对话式阅读教学,以阅读教阅读,让学生置身文章之中,以一个对话者的角度真正走近杨绛和老王,才能做到对文章有所感悟,并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关键词:对话式阅读全方位对话个性化阅读

杨绛的《老王》被收录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九课,这一单元的单元目标是通过对身边的普通人,甚至弱者的观察和交流,去感悟他们身上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善良和博大的爱。其他几篇课文分别是《阿长与〈山海经〉》《信客》《背影》《台阶》,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及理解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爱和表达爱的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

《老王》是一篇极具人文情怀的文章,在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阅读文章解读杨绛平和、冲淡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属于认知目标,即通过文本了解文章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第二个方面是通过杨绛学习中国知识分子的豁达、忘我、悲天悯人的情怀,属于情感目标,也就是体验作者的情感,并接受这种情感的熏陶。可以说,第一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不难达到的,然而同时达到两个目标,不仅要学习知识,同时要准确了解情感,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颇具挑战性的。那么,究竟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文章,零距离地接触作者呢?也许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里,笔者想尝试使用对话式阅读,以阅读教阅读的方法并结合《老王》这篇文章的特点,谈一谈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真正地走近杨绛,走近《老王》。

《老王》属于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文章中作者与所讲述对象老王之间的直接对话并不多,大部分是以作者回忆的口吻诉说着两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所以,在我们读文章的过程中,始终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置身事外地去看待情节的发展,这种情感并不是最直接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作者以及老王进行对话,是我们了解两者之间真情实感、体味感情变化的必经之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这样一句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书编者之间的多重对话。与此同时,我们的课程标准给我们的阅读教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一种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的动态过程。因此,结合《老王》文本的特征,有效地实施对话式阅读,是达到理想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

首先,让学生与作者杨绛对话。在《老王》中,杨绛采取的叙述方法是回忆式的,许多她与老王之间的感情都体现在文章的细节上,学生要以对话者的身份去体会杨绛当时的情感。如开篇的“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几个简单的动词联系成最生动的情节,给人舒服的感觉,又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这朴实的文字后面体现的是她与老王之间相互信任、亲人般的感情,同时也是杨绛语言风格的充分体现。当作者得知老王将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和香油送给自己,而自己却以金钱来回报老王时,她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许多同学在理解时会出现困难,这时学生就要站在杨绛的角度去思考,老王在“我”眼中是一位老实、忠厚、对人诚恳的朋友,同时他也是个弱者,是“不幸的人”,这种不幸不仅体现在衰败的家境、瞎了的眼睛,同时体现在他的一颗关爱的心却换来杨绛的误解。在老王眼中杨绛一家是自己的亲人,远非朋友那么简单,但正是这种亲人般的关心却被杨绛拿出的钱拒之千里。这种真心与金钱之间的情感错位,才使得杨绛发出“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感慨,杨绛在平淡文字背后对老王真切的情感与杨绛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不言而喻。

其次,让学生与老王对话。老王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可以说他是个下层弱者,这一点从贫寒的家境、瞎了的眼睛到卖力的劳动和微薄的收入都可以看出,但人格的高尚与卑贱与强者、弱者并不能画等号。正是这样的一个弱者给了杨绛一家温暖和关爱。由于时代的特殊性,“文革”时期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尴尬又悲哀的身份,所有人几乎是冷眼相待,敬而远之的,只有一个普通的老王在这么特殊的时期义无反顾地给了杨绛家人般的温暖。当钱锺书因病住院,杨绛因没钱乘三轮而去挤公交时,老王一眼看出了她的心思,“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这简单的几句话不仅体现了老王对杨绛一家的关心,更是老王对杨绛的尊重。当老王拿着自己辛苦攒下来的鸡蛋和香油给杨绛送去的时候,她转身拿钱给老王,而老王并没有拒绝而是默默地接受。他是想拿鸡蛋和香油来换钱吗?他心里最清楚杨绛的为人,不想杨绛因为自己的施舍而觉得亏欠自己。正是因为老王接受了钱,才说明老王是一个虽然真心没有得到认可但仍然愿意替他人考虑而委屈自己的有着无私的爱的人。他愿意全心全意为他人好,同时也愿意为了成全别人而委屈自己。这样一来,学生完全能够揣摩老王心里的感情变化,而不是在读完之后提出:“老王为什么要拿杨绛的钱呢?为什么他不直接和杨绛说出自己并不是为了钱而拿来鸡蛋和香油呢”之类的问题了。如果学生真的在文中读懂了老王善解人意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格,那么可以说这节课就是成功的,这也正是杨绛通过这篇文章所想表达的。

再次,让学生和老师对话。在这篇文章的理解中,并不是全部交由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和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承担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在学生理解文章语言风格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供杨绛先生《干校六记》《我们仨》当中的语句作为参考阅读,虽然学生在理解杨绛和老王的时候受一定的时间跨度的限制,比如学生没办法理解文章当时的写作背景,不能想象钱锺书和杨绛在“文革”当中究竟受到了怎样的迫害,究竟当时的知识分子受到了怎样的冷漠对待,这时就需要老师在背景介绍的时候交代给学生,这样,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才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文革”时期杨绛一类的知识分子是受着物质和精神双重压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王对杨绛的关爱更突显其价值,更加有利于理解老王对杨绛不计回报的关心和杨绛对老王的愧怍之情。同时,在课堂上老师应设置一些“牵一发可动全身”的线索性问题,使得文章的阅读有一定的“定向”,并揭示一定的矛盾,例如,“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文中“我”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感触?和我以前对老王的情感和看法是不是有点矛盾,而这样的矛盾交给学生去揭示,就会起到很好的启发思维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身边营造一种大的对话式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对话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以点拨启发,让学生能够有所依,有多迁。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学生理解文章出现偏颇的时候,要能够明确地指出错误。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并不是要尊重学生所有的个性化理解,这种尊重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被允许的,比如学生会说:“老王是个不老实的人,年轻的时候肯定作风有问题,要不然怎么会瞎了一只眼睛?”学生的这种观点显然是偏离文章主题的无依据的猜测,是不需要浪费时间去求证的,这时候就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忽略那些与人物性格并无实质关系的描写,着重去分析老王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对作者的无条件的关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刻挖掘文章中蕴含的浓浓之情,相信学生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对话式阅读要求所有文章的参与者全方位地参与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主要的目的是课前交流初读心得,课上交流个性化见解,课后交流对文章的个人感悟,通过交流对话不仅是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阅读的体现,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在互相学习中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像《老王》这样朴实生动的文章要想让学生们彻底体味杨绛的那种情感,教学过程中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要引导学生在最细枝末节的情节中寻找作者感情的蛛丝马迹。杨绛的文章,语言平和冲淡,像普通的“唠家常”,但正是这种唠家常式的话语更具有情感表现力,平淡而不失生动,浅显而不乏深刻。同时,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也正是杨绛人道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以对话式阅读的形式教学虽是老生常谈,但非常适合《老王》这篇文章,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地随着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做到零距离接触,便于学生接受情感,并进行情感迁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以敏感的触觉去感受身边默默无闻的爱,做一个情感丰富健全、幸福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程红兵.语文教学的常识性回归[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马列,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杨绛情感文章
选择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