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党”还是咖啡“党”
2016-03-12张燕
张燕
但这种“茶党”与“咖啡党”的争夺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状况。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几年,这种舌尖上的争夺还会加剧
春节期间,各种走亲访友的聚会扑面而来。带着每逢佳节胖三斤的暗黑诅咒,自然不能一天三场都在饭桌上觥筹交错,于是一些以聊天交流为主的“轻聚会”开始流行。但是,这种聚会颇费心思的是场地的选择,在去茶馆还是咖啡厅的问题上,容易形成两种不同的意见。
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这种“茶党”(这与美国大选里的同名政治势力无关,而是口味偏好)与“咖啡党”的争夺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状况。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几年,这种舌尖上的争夺还会进一步加剧。
东茶西咖?这是错觉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茶是传统的东方饮品,并能摆出从神农尝百草到陆羽的《茶经》等一大批佐证。茶与丝绸、瓷器并列,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三大出口奢侈品之一。如今在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还能看到相关陈列:当年欧洲人好不容易花大价钱,买到一些中国原产的陈年茶叶,小心珍藏在银盒里。
咖啡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近年来在台湾、广西和云南等地有种植,但规模都不大。从作为大部分人认识西方启蒙教材的好莱坞大片里,人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认为咖啡是西方人的饮品,但其实并没有那么西方,虽然原产地在中国以西,但还没西到欧美去。
据考证,阿拉伯人最早晒干熬煮咖啡豆,把其汁液当作胃药来喝,认为它有助于消化。由于伊斯兰教严禁教徒饮酒,因而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饮料,作为提神的饮料时常饮用。十五世纪以后,到圣地麦加朝圣的穆斯林陆续将咖啡带回居住地,使咖啡渐渐流传到埃及、叙利亚、伊朗和土耳其等国。
咖啡进入欧洲大陆,则归功于地域横跨欧亚两洲的奥斯曼帝国,威尼斯商人在17世纪初才首次将咖啡从那里带入了欧洲。到1683年,欧洲首家咖啡屋在威尼斯开张。随后的地理大发现,又将咖啡带到美洲。
虽然起源有差异,但在现实的供给侧链条中,这两种饮品已呈现全球化视野,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茶生产国,但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也都成为重要的原产地。而咖啡的主产区早已离开了原产地,南美和东南亚成为全球咖啡的主产区。
而在消费端,中国虽然是古老的饮茶大国,但目前中国人每年喝掉的茶重量却相对“含蓄”,全球排名才刚刚能挤进前20位。
按照调查机构欧睿的统计数据,全球人均茶叶消费量最高的是土耳其,中国年人均消费茶566克,只是土耳其的五分之一。每年平均都要喝掉上千杯茶的土耳其人要消耗掉3157克茶,紧随其后的是爱尔兰与英国,分别要每年平均喝掉2191克1942克茶。如果对这些以克计算的茶没有感性认识的话,那么试着去茶叶店称两公斤,那包的体积会让人印象深刻的。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咖啡领域。西亚和北非人目前咖啡消费量有限,反倒是北欧四国在这方面展示了维京人强悍的战斗力,高居榜首的芬兰人平均每人每年要消耗超过一吨的咖啡豆。世界咖啡协会的数据显示,奥地利、德国和瑞士等西欧国家也对咖啡情有独钟。
论效果,比健康
作为当今世界两大主流饮品,茶和咖啡孰优孰劣并不好评价,主要是根据个人口味不同而有所区别。不过,在一个工具理性横行、习惯将大部分对象量化的时代,按照几个标准将茶与咖啡绑在一起比较,是难以避免的情况。
不少人喝咖啡或者茶都是为了提神醒脑,因为两种饮料里含有的咖啡因或者茶碱都有这种功效。
单从咖啡因含量比较的话,咖啡能够完胜。一杯250毫升的茶大约含有40毫克的咖啡因,而一杯咖啡大约有80到115毫克。这也就是说喝一杯咖啡能抵得上两杯半茶。
数字虽然如此,但具体功效发挥还有赖于其他因素。一项研究发现,从饮者的主观感觉上来说,茶和咖啡的提神效果不相上下。二者之中不管喝哪一个,都能在上午帮人提神,缩短反应时间,让思维更加敏捷。
在健康方面,茶和咖啡都能发挥不错效果。有研究表明,茶能预防Ⅰ型糖尿病,也能缓解病情加重,而咖啡则能预防Ⅱ型糖尿病。每天喝茶能够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患肝脏疾病和肺癌的几率降低,而咖啡对肝脏有益,有助于防止肝硬化和肝癌。
想要苗条的人可以多喝点茶,因为茶能抑制脂肪细胞的生成,从而起到预防肥胖的效果。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常喝咖啡的人,得老年痴呆的可能性会降低。
然而,喝茶与咖啡也都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比如,人们在喝了咖啡或者茶之后,都会遇到洗杯子的问题,因为总会有颜色附着在杯子上。不止是杯子,牙齿上也会留下茶和咖啡的印记。喝咖啡或喝茶,都可能让牙齿变黄,多数牙医认为,咖啡和茶在这一点上都有缺点。
从这个角度上看,咖啡和茶各有利弊,难分伯仲。
文化底蕴与味蕾兼容
无论是咖啡还是茶,人们在端起杯子的时候,就已经超出了满足最基本的摄取水分的需求,而是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比如说心理或者文化的诉求。《1984》和《动物农庄》的作者、英国文学家乔治·奥威尔酷爱饮茶,他就声称:“茶在这个国家里是以一种重要的文明形式存在着的。”
当英国人说自己的茶文化的时候,中国人笑了。因为上千年来,中国人已经从种茶到饮茶诸方面积累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和茶具、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茶诗词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茶道精神与茶德、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而且经过耳濡目染,人们已经从自发到自觉地将饮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
本来,一种商品能和文化沾边是件好事,但对于茶来说却意外地成了不小的负担。因为虽有人能沉浸在清静恬淡的氛围中享受清茶之美,但也有人不堪忍受其中的诸多讲究,转投看起来简单粗暴的美式纸杯咖啡门下。在追求快节奏的商业社会里,这种转变的结果是街头上咖啡店星罗棋布,而连锁茶馆却难得一见。
在现实中,中国人的茶室通常和古筝、棋牌等符号联系在一起,确实咖啡的意象大异其趣。虽然不少年轻人也会到咖啡馆里点杯茶饮料,但那种纸杯袋装茶的饮用体验和陶壶玻璃盏绿茶比,像是换了个不同的物种。正是由于茶有着和咖啡不同的文化属性,因此不仅中国人难以一下适应到连锁店里喝茶,就连美国人也同样对“咖啡化”的茶消费不买账。
美国某咖啡连锁企业2012年以6.2亿美元买下了已经在纽交所上市的茶饮品牌Teavana,试图强势进入这块市场。这一咖啡连锁巨无霸估计美国茶叶饮料的潜力市场规模为900亿美元,作为先导,这家咖啡连锁企业率先开设了五家茶饮店,声称“要像我们经营咖啡那样去经营茶”。
除了提供茶饮外,茶吧还提供点心,却独没有咖啡。这家咖啡连锁企业本来希望茶吧能成为饮茶爱好者轻松交谈、分享体验的一个好地方,但消费者却给这家企业上了一课,让其再次认识到了咖啡和茶并不是有着同样消费偏好的饮料。茶吧营业后一直业务冷清,经营连续亏损,最后不得不宣布关闭四家茶吧,只留下一家继续作为试点。
意外的是,美国这家咖啡连锁企业试图改变美国人喝茶习惯失败的同时,却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收获了中国人喝咖啡的习惯,该企业计划在华将连锁店面增至3000家。
与此同时,多家国外咖啡连锁品牌也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人的味蕾比美国人有更强的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