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招投标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6-03-12冯海群
冯海群
新形势下高校招投标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冯海群
(华北电力大学招标中心 102206)
高校应该全力建立新的招投标机制,在管理上做到统一、集中,以消除必要的管理漏洞,从而推进高校招投标工作的正向发展。
新形势;高校;招投标
引言
就当今高校招标、投标以及采购等实际工作情况而言,为了保障高校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严格约束招投标行为规范,促进招投标工作的有效进行,各大高校基本上依照《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充分考虑自身具体情况,编制了有关加强招投标采购规范化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及监督手段。然而,随着高校各类招标项目的逐渐增多与丰富,目前的招投标标准依然呈现出一定的缺陷。比如,现行的招投标管理方法与制度在发布信息、确定入围队伍、建立专家库以及行为违规处理等方面的工作还严重缺失统一的标准,其实际操作性较低。
1 高校招投标工作的意义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学校经费来源的多样化,高校的招投标采购范围也越来越广,不再局限于基础建设、图书教材等方面。正因如此,完善招投标监督与管理制度、编制科学的招投标监督管理规则、具体化监督管理各个环节、明确责任、细化内容、严格工作纪律,对于加强招投标监管、预防非法手段,保证高校招投标工作政令顺利进行有重大意义。
2 新形势下高校招投标工作的优化策略
2.1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招投标采购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信息发布不及时、招标文件领购时间偏短等问题,很多实力强劲的投标人往往被拒之门外。另外,因为评标专家库建设不完善、操作不够规范、评审专家数量较少等现象的存在,评标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严重不足,这无疑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投标,并且为招投标工作的管理及监督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从目前招标现状来看,因为专家评审的固定与单一,某些思想不单纯、立场不坚定、法制观念欠佳的专家评审难以经受功名利禄的诱惑,出现了商业受贿的腐败作风,给不法单位与供应商提供了便利,给高校招投标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招投标采购管理是优化形势下高校招投标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建立健全、完善的招投标管理制度,必须要从严格控制商业贿赂,科学预防招投标工作中的不法行为做起,深入分析招投标采购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产生成因,从而加强招投标的管理制度建设。
2.2 设置专职机构,理顺招投标管理体制
高校的招投标工作通常采用分散管理、多部门招标的手段,因此,其招标准则出自多门,招投标采购标准也不统一。这种现象极易给投标人带来困惑,增加不必要的误解,引起社会的质疑,甚至造成难以预料的麻烦。对于既具有管理权力,又具有组织招标能力,还具有参评资格的职能部门,更容易发生有失规范、暗箱操作的现象。基于以上原因,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招投标采购机构,统一制定招投标工作制度与规范,对招投标采购工作进行集中管理,理顺招投标管理体制,实现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公开性。
2.3 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
高校招投标采购项目的预算或标底是对采购资金进行有效控制,对投标报价的合理性进行判定的重要尺度。其合理性、科学性以及严密性,是保障招投标工作竞争公平的前提,也是确保招投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根据之一。最近几年,我国高校不断增强项目的计划性、明细化预算编制、细化预算科目、强化标底管理、加大信息的保密程度,就其成效看,其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对招投标过程中欺诈行为也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不过一些不合理、不严密、不科学以及预算缺失的现象仍然存在于某些项目预算编制标底确定当中,这给投标报价的判断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就现状来看,我国全面推行并运用“无标底招标,有标底评标”的模式条件还不够成熟,为了全面发挥预算标底的作用,降低招投标采购工作的盲目性,推动规范化的招投标进程,必须彻底消灭预算缺失的现象。因此,高校应当严格预算管理的方法,必须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独立完成项目预算,按照相关规则细化每一个环节,严明招投标工作的纪律,合理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保证招投标采购工作的公正、公平。
2.4 完善评标专家管理制度
评标对于整个招投标工作都十分重要,评审专家评标的公正性,定标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采购的质量以及信誉,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专家库的建设管理。如今高校招投标采购工作的增加,但是高校专家库却因为专业、人才以及相关资源的限制,加之其他客观因素的存在出现了滞后现象。专业门类以及规模方面的评审专家已经无法满足采购项目的需要。专家数量不足、门类不全、结构失调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专家聘请程序的正常进行,甚至出现了同类产品采购评标专家的固定化现象。另外现管评不分、监评一体的不良评标行为也时有发生。因此,高校必须完善评标专家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加强专家库的建设,并应当将高思想觉悟、强法制观念、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评标专家库。除此之外,还要设立监督小组,规范招投标程序,保证良好的高校招投标工作环境。
2.5 建立投标人信息库,增强招投标竞争
由于高校信誉好、服务优良,许多供应商都愿意高校招投标竞争。但是高校工程项目期限特殊、教学环境稳定、所需专用设备功能要求以及安全工作的限制性,造成了部分项目投标人员少、中标人固定等现象,这种现象的长期维持容易造成了串通投标、报价虚假等严重违反招投标工作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的问题发生。为了防止这种事件的发生,高校应当建立投标人信息库,增强招投标竞争。一方面有效利用市场竞争,把握供求机遇,优化投标人信息库;另一方面,整合同一区域高校的供应商资源,全力提高特殊项目的竞争力。
总之,合理指导、约束、规范招投标工作,有利于形成以制度管人、照制度办事规范的工作机制,从而促进招投标以及采购工作的规范进行。
[1]周作元,李景奇,王兴邦,等.处于世纪之交的高校实验室工作的地位与改革思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5(1):11~12.
[2]王捍政.试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21(8):106~107.
G647
A
1004-7344(2016)33-0245-01
201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