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民培训现状与对策

2016-03-12李茂菊

大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农民培训农业

李茂菊

(宜州市刘三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刘三姐镇 546300)

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民培训现状与对策

李茂菊

(宜州市刘三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刘三姐镇 546300)

本文主要结合河池宜州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河池宜州市农民培训中存在问题,阐述了当地农民培训的现状,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当地更好把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到农民群众当中,更好服务于三农。

农民培训;现状;对策

1 引言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迅速从城镇开始转移。与此同时,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不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都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农村教育有着极大的需求。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民族文化也是各具特色,农民教育培训也有了很明显的区域特性,培训规模小,培训方式落后,培训渠道及培训内容单一,加之农民参与意愿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有农民培训投入不足的因素,文章从河池宜州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欠发达地区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对策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2 农民教育培训现状

在宜州产业结构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占据主要位置的依旧是第一产业,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农业人口占据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劳动力38万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境内居住着瑶、壮、侗以及苗等多个民族,其中壮族占的人口比率较多,市内壮汉文化相互交融,但壮族文化非常清晰,据调查,自2008年在广西全区范围内推出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升工程。2008至今宜州市培养农村中等专业人才380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5万多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新型农业培训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多人次;通过不断的努力,农民的培训工作有了非常大的成就,培训体系日渐完善,形式更是多样化,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种养积极性,大批的农民掌握了专业技能,整体呈良好趋势。

2.1 农民掌握技能低

在调查的1000户宜州市农民文化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占30%,初中占40%,高中占20%,高职占10%。

从宜州市调查中可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来源途径中,技能培训占20%,技术指导占15%,农业技术资料占30%,通过广播电视和其它途径分别占20%和15%,由此可见,个别的农业技能培养、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农村职业教育特色。农民培训内容不能以抽象的理论为主,必须注重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2.2 在参与培训意愿方面,忽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学习并不是很重视,“离农”倾向非常突出,因受旧观念的影响,农民通常会觉得农业生产是苦力劳动,无需过高的专业技术知识,人们更注重通过什么途径走出农村,而不是重视怎样将农业劳动生产力提高。年轻的农民想掌握更多的技术内容,基本上是进城务工取得相关技术知识,希望可以通过掌握职业技能寻找稳定的职业。另外,有的农民学习市场经营相关知识,并不是来源于农产品销售的需求,而是出于一些想要经商的想法。有些水平较高的农民,他们想利用自身所学习的市场经营知识,到乡镇或者城市创业。此外,只有20.4%的人希望可以通过自身学习更多的文化水平,因此,可见大多数农民对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学习和教育不够重视。

2.3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不新颖,培训吸引力不强

有的师资因自身长时间没有更新知识,其授课内容就不新颖,无法让群众需求得到满足;培训学员的总体年龄基本偏大,学员的吸收消化能力不高,加之因培训对象的文化素质水平不足,有的学员参加后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影响学员参训的积极性。根据近些年培训工作的实施,能积极参与培训,并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大多数都参加培训,尽管通过乡镇村干部全市上下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努力,但生源组织没有变化、培训的难度也不断加大。为把省市下达的培训任务完成,有些单位会为完成任务数量而进行培训。其重心放在凑足培训人数上,而忽略了培训的质量,一些学员的到课率较不高,培训学时不够,部分培训机构任务观存在,培训成效并不明显。

3 强化欠发达地区农民培训的对策

很多农民因接受技能及教育的培训过少,人力资本水平普遍不高,劳动生产率也相对较低,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以至于收入水平不高,并且提升难度也较大,而又因收入水平的局限,无心拖入到教育培训投资中,强化自身人力资本水平,形成了“收入水平不高—缺乏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水平低下—难以提高收入水平”的恶性循环。农民接受过技术培训的比例相对较低,参与学习以及培训的意愿普遍较低,说到底就是因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的影响,也是由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以及农民教育培训供给不足造成的。要从源头将农民的培训水平提高,因此,就要有一套较长远的激励体系,也要具备短期内可事实的策略。从长期分析,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提高农民的整体美收入水平,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完善并建立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力量,增大农村成人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成人教育的整体水平,充分将它们在农村教育培训上的作用发挥出来,提升部分地区农民教育培训的总体。

3.1 增强实用科技的培训

新型农民重点培训的内容是农村实用科技。培育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育出科技生产型农民,这是实现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及前提,也是农民人均收入逐步递增计划顺利实现的保障。近些年,很多农民还是对传统粗放的耕作模式较习惯,将现代科技知识掌握到位的实用型农民并不多,不断培育科技实用型人才已是当前的目标。要增强农技干部队伍的培训,就要逐步提升他们的农业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科技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快成为农民利益的维护者,农民增收的谋划者以及“三农”工作的服务者。强化农业技术骨干的培训,有根据地选择一些专业户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推动农业发展以及农业科技进步的力量,并发挥好模范作用。

3.2 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授课的整体水平

定期选送责任农技人员参加科研院所以及大专院校知识更新和高层次的种(养)技能培训,于此同时,请科研院所资深师资到当地传授知识和技术,逐渐优化农技人员业务技能以及知识结构,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培训技术实用、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培养出善于捕捉当今农业最新研发并具备超前意识的科技成果及创新实用技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理论知识,能让农民主动来学习,能组建起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教师队伍。

3.3 加大思想宣传工作,有效激发农民的内在培训需求

观念是行动的前提,要想更好地掌握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开展新型的培训,必须要将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消除其对职业教育培训的偏见,营造出好的教育氛围。通过思想引导以及宣传教育,使受教育者可以认识到农民并不是一种身份的代表.而是社会化大生产所分化出来的专业性职业。从社会大局观念分析,要意识到到新型农民的出现,给予了广大农民全新的生存期盼,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要尊重农业劳动者,在社会上树立正确的社会职业观。只有社会消除了对农民产生的的偏见,不再错误地觉得农民会低人一等时,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

3.4 提升农村的组织化水平,增强新型农民培训中的自组织作用

如今,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新型农民培训规模逐渐扩大,但从整体效果分析看并不令人满意。因新型农民培训的宏观组织安排过度行业化,以导致培训效率不断降底,需要进一步审视以政府为核心与新型农民自组织间的平衡关系。从宏观层面分析,政府在师资配置、培训资金供给以及场地安排等方面拥有足够的资源,但是这并不代表政府直接参与细节培训的安排上具备高效率。事实上,目前以政府为导向的新型农民培训内容层次叠加、设置重复、形式主义等弊端不断显现,无法将培训资源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为了将行政干预的低效行为进行改善,建议政府在新型农民培训的组织安排上做到因地制宜。

3.5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①政府列出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整合扶贫、教育等资金,将农业发展基金按比例列出农民教育的专项经费;②设立农民教育基金,主要为农民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证,用于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专业农户进修深造的补贴,农业接班人的学习费用等。

4 结束语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了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但我国新型农民培训资源承载力不强,很多条件质量无法得到广大农民需要的满足,因此,随着人们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也应加强,让农民也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推进农民培训的强度。

[1]吴健辉,黄志坚.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探讨[J].北农业科学,2008,12(7):159~161.

[2]谭璐.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破解阴.职教论坛,2014(13):59.

[3]陈定洋.新型农民培训中“供需双重不足”现象分析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695.

G725

A

1004-7344(2016)15-0210-02

2016-4-3

李茂菊(1974-),女,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培训工作。

猜你喜欢

农民培训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