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工作室平台下高职“双师型”团队建设研究*

2016-03-12王甫成方成武纪东汉龚道锋夏成凯

广州化工 2016年13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名师

王甫成, 方成武,3,纪东汉,龚道锋,夏成凯

(1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2 安徽中医药科学院亳州中医药研究所,安徽 亳州 236800;3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名师工作室平台下高职“双师型”团队建设研究*

王甫成1,2, 方成武1,2,3,纪东汉1,2,龚道锋1,2,夏成凯1,2

(1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2 安徽中医药科学院亳州中医药研究所,安徽亳州236800;3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12)

高职教育名师工作室在引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能发挥很好作用,本文以省级名师工作室平台建设为例,从高职教育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高职教育名师工作室的个性特征、名师工作室在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路径的设计、团队建设的预期成果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为高职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及其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名师工作室;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

在我国名师工作室起源于基础教育,借鉴了科技界和文艺界的“工作室”机制在教育界的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高校教师及团队培养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各类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功能地位、研修模式以及服务教师发展和团队建设也有不少报道[1-5],并逐渐延伸至中等职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名师工作室建设也是刚刚兴起,真正成熟的建设模式不多。如何结合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实,发挥名师工作室在教师培养中大重要作用,各地也进行了诸多尝试。

2014年开始,安徽省在前期遴选的省级教学名师的基础上引导高等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并将此类项目做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项目列入省级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旨在依托已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奖以上的教师成立工作室,发挥名师工作室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目前报道较少,通过知网数据库检索,与高职名师工作室相关文献很少。为此,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对教师的功能定位,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视域下就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出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1 高职教育对教师能力结构的要求

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提升阶段的今天,作为高职教育直接参与者高职教师能力的提升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如何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关键,究其高职教育特点对高职教师能力结构有一定要求,高职教师有着自身的职业特点。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为导向的,注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其“职业性”和“高等性”对高职教师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要达到“双师型”更高的要求。

1.1专业能力的要求

高职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中包括其对自身职业的情感认知态度,能够胜任教师职位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及其他文化知识,以及在其教学中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和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有正确的认知。这些方面能力是高职教师所从事“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1.2职业技能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具有专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其他类型教师不同的技能要求,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本行业发展的掌握能力,要有相应行业企业工作经验,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

2 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个性特征

高职教育的特点对高职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决定着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有着自身的个性特征,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其个性特征,合理利用名师工作室平台,选择合适路径培养“双师型”教师。

2.1目标与功能的不同

普通教育的名师工作室目标与功能相对单一,主要是利用名师的引领作用,通过教育教学研究途径,带领年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一般大学的名师工作室,主要通过科研项目引导,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教育教学技能与水平的提升上,往往不作为其主要目标与功能。

要依据高职教育特点,合理定位高职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及其功能发挥的定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人才培养又依托于高素质的优秀教师来实现,因此,高职名师工作室培养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是其目标之一。除此之外,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需要,名师工作室还要发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与技能培养、专业社会培训服务、校企合作科研技术服务等功能。

2.2成员构成的不同

普通教育名师工作室多以学科课程为组建团队的边界,一般大学名师工作室多以学科或某一研究领域拔尖人才引领组建科研团队。

高等职也教育名师工作室则多以专业或专业群为边界组建,要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依据来组建团队,推动教学团队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各影响因子的建设和促进作用的发挥,并引领专业教学团队的自身建设。另外,高职教育名师工作室区别于其他类型名师工作室的特点,就是有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要体现高职教育技能培养之特色。

3 我院名师工作室在中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路径设计

3.1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集聚青年教师,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依托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吸纳并组建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开发特色教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积极引导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法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建立名师与中青年教师合作互动的培养机制,增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实操技能,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结合亳州地方中药医药行业的优势,引导教师到中医药企业参与实践锻炼,有效解决实践操作能力缺乏现实问题,促进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结构合理、梯次有序、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真正将名师工作室建成推进青年教师不断成长的平台。

3.2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发挥团队优势,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

通过以名师工作室平台,构建专业教学研究定期研讨机制,开展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中药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对准中医药行业岗位及岗位技能需求,研究制定校内外实验室、实训室(中心)和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指导实践教学。开展教学改革,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强化技能训练和过程性考核研究,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理论指导体系,将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专业发展和内涵建设的智囊团。

3.3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构建技能竞赛机制,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

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建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与学的竞赛机制,对接国家、省、市职业技能竞赛,形成各级竞赛的有机衔接。推行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四位一体”技能提升培养竞赛机制,着力培养技术技能过硬的优秀选手和优秀指导教师,促进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整体提升。积极研究影响区域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现状,建立区域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的竞赛机制,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地方赛事,搭建“行业、企业、学校”提升技能的学习交流平台。

3.4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发挥团队科研优势,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面向生产、教学、服务一线,发挥名师工作室成员协同优势,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及产品研发;将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融入课程教学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实习实训设计及评价体系,形成贴近企业生产实践的教学体系。推动名师工作室整体科技服务与实践教学能力水平同步提高。

3.5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形成资源集聚效应,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积极挖掘名师工作室服务功能,集聚资源优势,将形成的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加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力度。利用资源优势和科技服务技术优势开展面向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和本校师生的专项服务,发挥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开展校际教师研修服务,参与社区共建,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便民服务,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

4 我院名师工作室建设预期成效

围绕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目标,通过3~5年的建设,在团队能力提升方面,建成省级团队1个,完成结构合理的中药学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药学专业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团队的构建,培养骨干青年教师3~5人,团队成员职称结构更加合理,“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能力大幅提升。特色专业和核心技能课程建设方面,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建成中药制药技术和药学2个特色专业,完成中药学、中药制药技术、药

学、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四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和标准的构建,并完成中药学和中药制药技术2个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技能竞赛教学机制的建立,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积极服务地方行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在名师工作室建设期内完成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课题2~3项,工作室成员年均发表论文1篇以上。

5 名师工作室在引领“双师型”团队建设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工作室”,是个有组织的团队,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发挥其在团队中促进和引领作用的关键。首先,要发挥主持人的第一责任人作用,根据确立的团队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具体实施方案。其次,在团队成员之间也要建立 “老中青、传帮带”的互学互促提升机制。再次,建立常态化的名师工作室活动机制,定期安排主题活动。最后,充分发挥和挖掘各位成员的潜质,把每一位成员的特质挖掘好、提炼好、培育好、实现好[6],真正将名师工作室建设成“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1]迟恩宇.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功能定位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7):74-76.

[2]张波,吴正勇.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8):49-50.

[3]邓秋萍.借名师之力助团队发展[J].江苏职业教育,2015(10):47-50.

[4]周苏豫.浅谈职教名师工作室的长效运行策略[J].职业教育,2015(24):3-5.

[5]彭红.浅析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的培养思路[J].大学教育,2014(12):69-70.

[6]王姣姣.吉林省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1(4):1-3.

Team-building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underthePlatformofMasterTeachers’Studio

WANG Fu-cheng1,2, FANG Cheng-wu1,2,3, JI Dong-han1,2, GONG Dao-feng1,2, XIA Cheng-kai1,2

(1 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hui Bozhou 236800;2 Anhui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Bozhou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hui Bozhou 236800;3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hui Hefei 230012, China)

Theworkofmasterteachersinleadingteam-buildingofDouble-qualifiedTeachers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wasstudied.Itusedplatformconstructionofprovincialmasterteachers’studioasanexampleanddiscussedasfollows:accordingto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totherequirementforteachers’ability,personalityofMasterteachers’studio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designofnurturingteam-buildingofDouble-qualifiedTeacherstomasterteachers’studio,theexpectedresultsofteam-buildingandthekeyproblemstobeintendedtosolve.Itprovidedacertainreferenceforthebuildupofmasterteachers’studio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Double-qualifiedTeachersteachingteam.

masterteachers’studio;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Double-qualifiedTeachers;teachingteam

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2015msgzs174);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14jxtd073,2015jxtd073);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专业带头人资助项目(皖教秘人﹝2014﹞181号)。

王甫成(1979-),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学专业教学与科研。

G715

A

1001-9677(2016)013-0185-03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名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名师简介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