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咪唑羧酸类配合物的研究

2016-03-12赵俊英李莹莹

化工设计通讯 2016年7期
关键词:氧原子陇东羧酸

赵俊英,李莹莹

(陇东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庆阳甘肃 745000)

咪唑羧酸类配合物的研究

赵俊英,李莹莹

(陇东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庆阳甘肃 745000)

简要介绍了当前咪唑羧酸类配合物的研究进展,从配体的特点、配合物的制备、以及应用方面进行了概述。

咪唑羧酸类配合物;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配合物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这是由于配合物不仅具有迷人的拓扑结构,而且其在性能上(选择性催化、生物医药、传感器、吸附、光电磁等)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在数不胜数的配合物中,羧酸咪唑类配合物显得格外引人瞩目。羧酸咪唑类配体不仅含有N、O等具有较强提供电子能力的原子,而且结构特殊,可以和许多金属形成结构新颖、功能特殊的有机配合物,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1 配体的特点

咪唑羧酸类配体中含有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或四个),能与大多数的金属发生配位反应,氧原子与稀土的配位能力较强,而氮原子则与过渡金属的配位能力较强;在与金属发生配位反应时,配位点可以是氮原子,也可以是氧原子,咪唑杂环具有芳香性,既显弱碱性又显弱酸性,且在不同酸性条件下羧基可以采取不同的去质子形式,因此可以和众多的金属以不同模式、不同角度发生配位反应,并能够形成强氧键,形成结构新颖、功能特殊的配合物。在配位时的拓扑结构多样,可以形成单齿桥联,双齿桥联,多齿桥联配合物。

2 研究进展

咪唑羧酸类配体兼具咪唑和羧酸类配体的优点,具有多个配位点、多种配位模式和较强的配位能力,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常见的咪唑羧酸类配体主要有一元咪唑羧酸和二元咪唑羧酸。其中 4-咪唑乙酸是研究较多的一元咪唑羧酸,如 M.Kondo 等人制备的[Ni(ima)2(MeOH)2]配合物[1],是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并且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二元配体中研究最多的是4,5-咪唑二甲酸配体。它不仅具有N、O两种配位原子和多个配位点,不同酸性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阴离子,是建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较佳桥配体。W G Lu等[2]用咪唑-4,5-二羧酸通过控制温度合成了三组超分子异构体,并对部分配合物做了热重和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Z G Gu等[3]通过改变咪唑羧酸二号位的R基合成了两组金属配合物,由于咪唑羧酸类配体具有丰富的配位模式,在此实验中合成的六个配合物中共出现了10种配位模式。芳香基取代的4,5-咪唑二羧酸的衍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含配位点的取代基和不含有配位点的取代基。

3 应用

采用咪唑羧酸类配体作为有机配体合成的配合物的研究非常广泛,已经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并且在性能上表现出优异的功能特性。Sushrutha等[4]合成了配合物Bi(H2IDC)(HIDC),并测试了该配合物的催化性能,发现在丙酮与乙二醇的缩酮反应中使用该催化剂可以使产率达到67%,说明该配合物具有催化性能。此外在吸附性、磁性等方面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设计合成新型配合物已经成为当今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咪唑羧酸类配体具有多个氮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和大多数的金属发生配位反应,而且可以对配体本身进行修饰,从而生成性能优异,结构新颖,功能特殊的配合物。

[1] M Kondo,T Iwase,Y Fuwa,T Horiba et al.Flexible Hexagonal Tube Framework of a New Nickel Complex Assembled from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J].Chemistry Letters.2005,(34):410-411.

[2] W G.Lu,L Jiang,and T B.Lu,Lanthanide Contraction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Structures of Lanthanide Co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Imidazole-4,5-Dicarboxylate and Oxalate[J].Crystal Growth & Design,2010,(10):4310-4318.

[3] Z G.Gu,Y T.Liu,X J.Hong et al,Construction of Metal-Imidazole-Based Dicarboxylate Networks with Topological Diversity:Thermal Stability,Gas Adsorption and Fluorescent Emission Properties[J]. Crystal Growth & Design,2012,(5):2178-2186.

[4] S R Sushrutha,S Natarajan.Bismuth Carboxylates with Brucite-and Fluorite-Related Structures:Synthesi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J]. Crystal Growth & Design,2013,(4):1743-1751.

Study on Imidazole Carboxylic Acid Complexes

Zhao Jun-ying,Li Ying-ying

The pres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imidazole carboxylic acid complexes is briefl y introduc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gands,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mplexes and the applications are summarized.

imidazole carboxylic acid complexes;research progress

O641.4

B

1003-6490(2016)07-0133-01

2016-07-04

陇东学院青年创新基金项目(No.XYLK1302);陇东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No.XYBY140210,No.XYBY1501)。

赵俊英(1981—),女,山东德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材料的制备。

猜你喜欢

氧原子陇东羧酸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你听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聚羧酸系超缓凝减水剂性能研究及应用
搅拌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原子不孤单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
NiTi(110)表面氧原子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氧原子辐射作用下PVDF/POSS纳米复合材料的腐蚀损伤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