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产品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16-03-12刘立新

广州化工 2016年7期
关键词:理实石油实训

刘立新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系,吉林 吉林 132013)



石油产品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刘立新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系,吉林吉林132013)

石油产品分析课程富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主要培养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根据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特点和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针对原有教学模式的问题,对石油产品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石油产品分析;课程改革;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1 石油产品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石油产品分析(简称油品分析)是职业院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油品分析、石油产品生产与工艺操作[1]等一线岗位必须、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富有很强的技术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及进一步地学习奠定基础。

我院原来的石油产品分析课程按照学科的结构平行展开,采用简单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2]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以下的问题:

(1)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脱节的问题。在课程原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分段集中教学(先理论后实践或先实践后理论)的形式,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均不同。理论教学授课的地点为理论教室,而实践教学则在传统的实验室集中进行。这种模式可能会由于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间隔时间较长,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践时,忘记了理论知识或不能运用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不紧密,不仅影响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的问题。原教学过程仍为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给学生灌输知识,既没有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抹杀了学生的很多创造力。学生做实验只是在“模仿”老师的操作,按部就班地“照葫芦画瓢”,不用独立思考,一旦出现问题,无论问题大小,直接请教老师,明显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3)职业素质培养欠缺。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文档规范、安全性措施、维护管理经验等重要内容基本上没有进入教学,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

鉴于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时间延长,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院对石油产品分析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课程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理实一体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3]。

2 石油产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2.1以完成岗位工作设置学习情境,教学内容项目化

油品分析岗位主要是使用专门的分析仪器来检测原油、汽油和柴油等典型油品的理化性质和使用性能。所以,石油产品分析课程以油品分析岗位常见的工作任务来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将具体的工作任务转化为5个训练型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包括原油分析、汽油分析、柴油分析、喷气燃料分析和润滑油分析。每个学习情境都设有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按照“布置项目任务、检测预案形成、检测预案表述、交流与评价、检测预案修正与审核、试样测定、完成检验报告、项目效果评价”等七个步骤进行,在完成石油产品检测同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2.2以营造职场环境创建实训室,教学环境真实化

企业的油品分析车间既是理论知识学习场所,也是实践操作场所。基于这些特征,石油产品分析课程将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进行整合,将传统的教室和实验室进行科学的合并改造,建立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实训室,并张贴安全标语、规章制度,给学生们营造了一种“职业角色”的情境[5]。因而,根据我校的实际条件,理实一体实训室设用3个功能区和6个工位。具体布置为:实训室划分为教学讨论区、实训操作区和实训准备区3个功能区,其中教学讨论区位于教室中间,设有多媒体、可移动黑板、课桌、教师演示台;实训操作区围绕教学讨论区环形布置,拥有6个实训台(工位),每个实训台放置一组仪器设备,可以同时进行6组的教学;实训准备区主要放置课程的相关资料和耗材,包括实训指导书、国家分析标准、考核评分表、试样和化学试剂等等。这种理实一体实训室可以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形成“教、学、做”一体化。

2.3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氛围浓厚

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分组教学、角色扮演、引入竞争机制、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并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理实一体教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不同的教育资源环境中“学中做、做中学”,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全面提高学生的各个专项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2.3.1项目教学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方式,教-学-做或做-学-教的模式。学习小组的建立主要以学生前一学期的成绩作为参考,搭配进行分组,对小组负责人的确定需从成绩、组织能力、学生中威信等几方面考虑,原则上中途不再更换。每个项目通过课前布置工作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设计形成检测预案,上课时小组代表(随机抽取)汇报设计方案,教师与学生讨论并确定方案、给出评价,实施已确定方案、撰写检验报告和项目效果评价等环节来完成。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增加,教师则起到引导、指导、辅导、检查控制、把握方向、参与评价的作用。可以说充分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学生制作的方案可能千差万别,良莠不齐,甚至有错误,教师要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引导他们思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确定出一至两个用于实施的方案。在“实施”这一步骤中,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方式进行,学生之间有互教互学,挖掘亮点,将优秀学生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利用角色扮演,使每个学生都有做老师助教的机会。通过完成检测预案,培养了学生查阅解读资料的能力,锻炼了他们根据工作任务想方设法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也形成了小组内、小组间互帮互助、相互沟通的一种良好气氛。

2.3.2现场教学

利用校内和校外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在校内由课程组主讲教师结合检验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施教,解决检验过程理论问题;在校外主要由兼职教师针对检验项目任务,结合仪器设备进行指导,解决仪器使用和操作技术问题。现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是分析工。现场教学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融合,职业氛围浓厚,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职业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

3 石油产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3.1创新教学新理念

石油产品分析课程以“工学结合”为指导原则,建立教学新模式。“工学结合”的特色主要体现有以下几点:(1)实训内容完全按照石油化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与工厂化验室现行方法一致;(2)实训操作过程与工作现场基本一致,学以致用;(3)实训教学设备的技术状况处于企业化验室中上水平。(4)实训环境氛围与工作现场相近。

3.2丰富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由教师和学生的讲练结合,到学生和学生的练讲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加强,独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3.3提高学生职业道德

教学过程中除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外,也将对学生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贯穿于实训过程中,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改革后的石油产品分析课程充分体现了课堂与生产岗位的一致性、 教学与生产经营的一致性、 内容与工作流程的一致性。学生不再是按照知识的系统性来学习技术、 认识社会, 而是通过理实一体化的 “知识载体”,从生产实际出发,认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从而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极为重要的“生产过程知识”和“背景意识”,实现学习的迁移性。

[1]王存孝.《油品分析》项目化课程考核方法的探索[J].职业教育,2012(32):183.

[2]申荣卫,台晓虹,黄炳义.以行动为导向的“理实一体”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6-27.

[3]高艳.浅谈项目化教学法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2(27):54-55.

[4]王宝仁,孙乃有.石油产品分析.3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5]李英,何宝文.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课程[J].教育与职业,2013(21):132-133.

Reform of Teaching Pattern in Analysis of Petroleum Products

LIULi-xin

(Jil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Jilin Jilin 132013, China)

Analysis of Petroleum Products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with strong applicability and strong practical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t was suggested that teaching model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should be adopted in petroleum product analysis course. The model was characterized by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of Petroleum Produc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刘立新(1980-),女,讲师,主要从事石油化工方向。

G642

A

1001-9677(2016)07-0227-02

猜你喜欢

理实石油实训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