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林业为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布局与建设*
2016-03-12乔维川陈荣平范钦华
刘 新,乔维川,虞 磊,陈荣平,范钦华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以生态林业为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布局与建设*
刘新,乔维川,虞磊,陈荣平,范钦华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根据学校近期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大纲,要发展具有我校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研究中把基础通识教育和生态林业科学为主线的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结合实际,专业布局和建设构筑于生态林业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林业环境工程专业的定位与特色,把长远规划与现实相结合,稳步进行优势资源、创新团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四方面的综合建设。
环境工程;定位;综合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以工作就业为导向,走有我林业院校专业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主动调整教学科研姿态从生态林业科学的角度去适应社会对我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更新,努力实现学科新的跨越式发展。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是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落脚点,根据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出发,根据南京林业大学的生态林业科学的优势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特色创新,通过跨学科、跨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合并、重组和更新。师生共享核心课程群和平台课程,将核心课程打造成专业精品课程,形成具有全国性代表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实现具有林业院校特色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环节相结合的环境工程动态体系。具体的实施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 优势资源的建设及拓展
(1)加强资源建设顶层设计,明确学科建设目标
优势资源建设要以环境工学学科为核心,建成多学科交叉,林业行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居同行领先,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为目标,力争在新一轮的学科申报中,成为重点学科。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传统学科的发扬、创新和资源整合,建设交叉与新兴学科,对新形成的生物质炭材的利用、水资源保护与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新的学科增长点,进行资源优先配置。
(2)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合理的研究平台
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需要,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和购置服务于大型科研项目的仪器设备,改善实验室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和利用大型科研设备的科研能力,保证大型科研设备的运行条件和空间资源,增加人员配置,并争取面向全校和社会开放,从而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为科技创新团队提供平台条件。
(3)突出学科特色,加强野外科研和教学基地建设
根据南京林业大学和环境工学学科特点,建立和完善校外科研教学基地,建立和健全校外科研基地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建立一整套符合科学规范的校外科研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和具体工作流程。重点加强溧水白马科研基地的建设,加强实验室条件、仪器设备装备等方面的建设,建立南京市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工程中心。
(4)确保科研资金多渠道的支持
在完成国家专项资金、基础研究、社会发展、应用研究、技术推广示范等科研计划的申报的同时,与地方政府、企业等技术需求相互沟通,把生态林业关联环境工程技术扩展开来,争取科研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5)制订完善并实施鼓励学术创新,重点建设支持、科学评价管理的制度和政策
实施科研奖励体制,保证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及时鼓励正能量。
2 创新团队的结构和培养
(1)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充分利用政府重视人才引进的契机,重视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通过提高待遇、改善研究条件等措施,加大力度引进创新团队;利用好学校对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的优惠条件,如经费、住房、配偶安排等。环境工程学科通过特聘教授和来学科客座等多种途径,加大对国际知名专家(团队)的引进力度,快速提升学科的整体竞争力。
(2)注重学科队伍的在职培养
对现有学科队伍,尤其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要高度重视其在职培养。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针,选派青年教师出国学习或短期交流,从多方位、多层面提升学科队伍的发展后劲。同时,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扩大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3)优化学科梯队和学缘结构
在学科团队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上,提倡“三个优先”,生态林业环境工程的研究和领域优先,生态林业环境工程创新性研究团队建设优先,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优先。在年轻教师引进上,按“厚基础,重能力”的原则,强调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优化配置,严格控制近亲繁殖。拓展生态林业环境工程的新增长点,有效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项目组长负责制
针对生态林业环境工程学科的建设目标,建立由项目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科建设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机制。明确项目组长的责、权、利,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加强对学科骨干在经济上的激励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科队伍的积极性,增强其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推进学科建设。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以品德、知识和能力为要素的评价体系,以团队的整体效能发挥为考核主体,以团队成员履行岗位职责为考核依据,促进团结协作;制定和实施人才和科技成果奖励办法,激发团队的创新积极性。
3 人才培养的建设和管理
(1)加强本科、研究生指导队伍建设与管理
要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研究生,必须有一支素质精良,团结协作的导师队伍作保证。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和扶持中青年教师成长为研究生导师;同时,加强中青年指导教师的培养,鼓励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研究生导师。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兼职本学科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有利于学术思想的融合。
(2)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求,创新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导师负责,指导小组共同把关;严把论文质量关,研究生论文全部实行双盲评阅。采取名师上讲台、设立生态环境创新计划项目、举办学术讲座、为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和进行各种学术活动提供资助等多种方式,完善生态环境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水平。
(3)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按照“稳定数量,提升质量”原则,重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努力发挥生态林业环境工程专业特色的优势,不断规范培养过程,采取有效措施,维持研究生招生规模前提条件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方面积极邀请相关领域的资深教授和专家做学术报告,展现学科前沿,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科出台有关政策,资助和鼓励研究生积极到校外乃至国外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并撰写会议论文,在校学习期间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受到更全面的培养和训练。
(5)大力改善实验室和研究创新基地条件
加强和完善本学科的实验室和生态野外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充实农业硅谷白马基地的仪器设备及其它基础设施。
4 科研创新的水平和能力
(1)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瞄准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结合国家重大环境建设工程的要求,对生物质炭材于饮用水、景观水、污水等方向技术应用,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的控制方法等领域的科学问题,发挥学科优势,强化跨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开展联合攻关,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2)建立科研预研基金和学术奖励机制,鼓励大胆创新
通过设立科研创新基金,提倡生态多学科、多技术相互渗透,为积极申报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做前期积累;鼓励教师潜心科研,实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出版专著,发表高水平论文和重要学术成果。
(3)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创新能力
在生态林业环境工程研究领域,建设相关的国家省市研究技术平台,提升学科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以及培养高水平、高层次人才。
(4)鼓励集成创新,凝炼重大科技成果
在环境工程学科内,实现科研优势互补,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和科技成果。争取获得政府的科研奖励。
(5)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提高科技贡献能力
通过建设产学研基地等手段结合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创新研究,走出一条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创新之路。通过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成果的科技贡献率,使科研成果直接为企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5 结 论
根据学校近期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大纲规划,以及社会对我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对环境工程学科优势资源的建设及拓展;创新团队的结构和培养;人才培养的建设和管理;科研创新的水平和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基本具备了实现具有林业院校特色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环节相结合的环境工程动态体系。
[1]杨秀政. 以学科建设推动环境工程专业发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7):257-258.
[2]钱洪伟. 基于传统优势行业背景的环境工程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性建设[J]. 中国冶金教育,2011(3):32-34.
[3]贺君. 环境工程专业特色教学初探[J]. 教学研究,2011(3):55-57.
[4]程铷. 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文化[J]. 科技广场,2010(10):46-48.
[5]杨晓洁. 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及发展途径[J]. 农业科技管理,2011(12):86-88.
[6]程其玲. 采取多种保证措施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29-31.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Layout and Construction in Ecological Forestry Features*
LIUXin,QIAOWei-chuan,YULei,CHENRong-ping,FANQing-hua
(College of Biology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Jiangsu Nanjing 210037,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cent schoo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framework,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with our specialty was carried out. The basic general education and ecological forestry science, as a combination of the main lin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ere combined with theory and practice at the this study, professional layou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were on the basis of ecological forestry research, 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were determined, the long-term planning and reality were combined, steady progress was made in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innovative team, talent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location;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308300);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刘新,副教授,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农林固废资源化利用。
G441
A
1001-9677(2016)07-01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