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氏调周治疗功能性月经过少40例疗效观察

2016-03-12范欢欢傅友丰

河北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医疗法

范欢欢 张 磊 傅友丰

(江苏省中医院妇科,江苏 南京 210029)



傅氏调周治疗功能性月经过少40例疗效观察

范欢欢张磊傅友丰

(江苏省中医院妇科,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目的观察傅氏调周治疗功能性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月经过少的患者,用傅氏序贯调周治疗3个疗程,采用自身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观察月经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本组40例,治愈2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结论傅氏调周治疗功能性月经过少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月经过少;调经;中医疗法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出现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不足2 d,甚或点滴即净[1]。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30 mL为月经过少。随着社会及环境的快速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月经过少现象日益增多,若调治失误或不及时,易向闭经转化,影响患者的卵巢功能及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流产等,因此其有效治疗就愈发显得重要。傅氏调周为江苏省中医院傅友丰教授在50多年的妇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中总结的宝贵临床经验。2012-07—2013-12,我们采用傅氏调周治疗功能性月经过少40例,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40例均为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就诊的月经过少患者,年龄20~30岁18例,31~45岁22例;其中未婚9例,已婚31例;月经量逐渐减少29例,突然减少7例,发展为闭经者例;40例中合并继发不孕6例,自然流产8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及纳入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月经过少的诊断标准。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明显减少,或经期缩短不足2 d,经量亦少于正常,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B超检查子宫及附件均正常。

1.2.2排除标准排除青春期、围绝经期患者;排除妊娠、人流之后、宫腔粘连、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结核及子宫、卵巢等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月经过少。

1.3治疗方法根据月经周期分期,采取调周序贯治疗。

1.3.1经后方治宜滋阴益肾,养血和血。药物组成:生地黄12 g,熟地黄12 g,天门冬10 g,麦门冬10 g,玄参12 g,阿胶10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当归10 g,鸡血藤12 g,白芍药12 g,制香附10 g,茯苓12 g,炙甘草5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左右,分2次口服。经净后即开始服用,早9:00及晚9:00服用,服用至基础体温增高。

1.3.2经前方治宜温肾助阳,养血活血。药物组成:续断12 g,枸杞子10 g,菟丝子12 g,补骨脂10 g,肉苁蓉10 g,当归10 g,鸡血藤10 g,丹参10 g,制香附10 g,桂枝10 g,肉桂5 g,茯苓12 g,炙甘草5 g。基础体温升高后服用,服至月经来潮停药。

1.3.3经期方治宜养血益气,活血通经。药物组成:当归10 g,丹参12 g,牛膝10 g,益母草15 g,炒蒲黄10 g,炒五灵脂10 g,贯众炭15 g,阿胶珠10 g,制香附10 g,党参12 g,黄芪12 g,白术10 g,白芍药10 g,茯苓12 g,炙甘草5 g。月经第1 d开始服用,按既往月经天数服用。经期若有肝郁等情志因素加柴胡6 g、枳壳10 g等;痛经者酌加乌药10 g、吴茱萸6 g等;心悸失眠加酸枣仁15 g、首乌藤15 g;大便不实加淮山药10 g、芡实10 g等。

1.3.4疗程及注意事项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随访3个月后统计结果。嘱患者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甘厚味,少食或不食辛辣之品。保持充足睡眠及规律饮食,适量体育锻炼。

1.4疗效标准月经量的评估:按一片标准卫生巾大小计算血量,月经血量达到标准卫生巾面积的80%,血量则为10 mL,如果月经血量渗透面积不足或大于卫生巾面积的80%,则按实际渗透面积进行比例推算。如经血量渗透卫生巾面积的60%,则月经量=(10×60)/80=7.5 mL。治愈:经量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好转:经量明显增多,或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

2结果

本组40例,治愈2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3讨论

月经过少是妇科常见病症,在临床中越来越多的女性出现月经量少。临床中我们发现年龄、职业、体质量、情绪、睡眠、饮食、孕产次等均是月经过少的危险因素。月经过少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治疗越困难,多是因为女性卵巢储备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五七”35岁之后即有明显下降。其次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脑力劳动者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烦躁状态有关。体质量过低或过高的女性,易出现月经量少。睡眠晚、睡眠不足、嗜食生冷辛辣饮食等致病因素均易导致月经量少。功能性月经过少,指无明确的器质性病变,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既往月经正常,妇科检查正常,无明确子宫内膜损伤史,性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予激素替代治疗无明显效果或停药后复发。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月经量的多少间接反映着子宫内膜的生长及变化、脱落情况。经血70%来自动脉出血,5%来自细胞渗出,25%来自静脉破裂出血,除血外约半数含有内膜组织碎片及组织液[3]。出血改变主要在内膜层,因此子宫内膜的面积和厚度对月经量的多少都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子宫内膜的增生厚度、分泌期的转化过程、组织的坏死剥离及排出,这些环节均可影响月经量及经血排出情况。中医妇科学针对月经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一般将月经分为4个阶段: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及经前期,分别对应重阳转阴、阴长、重阴转阳及阳长的阴阳转化。傅友丰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积累,发现月经过少的患者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测量基础体温大都为典型的双相体温,提示排卵基本无异常,因此经间期并无特殊用药,予行经期、经后期和经前期用药调周,这样简化的“三期”调周也更符合月经过少患者的病理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患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中医学认为月经来潮与肾—天癸—冲任—胞宫的功能密切相关,必须在肾气充盛,天癸生发,冲任通盛的情况下才能维持正常月经。女子以血为用,经、孕、产、乳均易耗损阴血,故女子常有余于气,而不足于阴血。月经过少其主要病机在于阴血不足,血海较为空虚,常与肾精亏虚、气血不足有着因果关系。根据月经周期节律及月经周期中气血、阴阳变化的规律,行经后血海空虚,机体通过蓄养阴精使精血渐长,促进冲任二脉充盛,治疗重在滋肾养血,养血益气培其源,使血气充足,冲脉血盛。经后方中生地黄、熟地黄合用为“益阴养血之上品”;《药品化义》中论“熟地黄……专入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调和脏腑及气血,养心神,宁魂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天门冬、麦门冬相须而用增强滋阴力量;阿胶甘平质润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血之要药;女贞子、墨旱莲合用为二至丸,补而不滞,润而不腻;白芍药养血和营,善补血养血,酸甘能敛阴柔肝,缓急止痛;当归、鸡血藤共奏养血活血之功,使养血而不留邪,活血而不伤正。

进入经前期,阴阳消长转化运动中阳长是主要的,经前期的阳长其目的在于温暖子宫,温养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变得更加松软,为行经准备进一步的物质基础,此期的治疗当以温肾助阳、养血活血为主。经前方中续断温肾助阳、调补冲任;菟丝子甘温,既补肾阴,又补肾阳;肉苁蓉、补骨脂温肾助阳,阳生而阴长;桂枝温通血脉,利血下行;方中加少量肉桂,能少火生气,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恢复功能。

行经期的用药在月经过少治疗中尤为重要,月经过少患者往往行经天数较前缩短,我们建议仍要服用至以往正常行经天数,需要活血化瘀,但不能耗血伤血。活血化瘀才能生新,留得一分瘀便影响一分新生。排除旧瘀是行经期的主要任务,但其目的更在于保护新生。经期方中“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牛膝活血化瘀,理气行滞并可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当归、益母草养血和血,活血调经;红花活血行瘀,养血通经;炒蒲黄、炒五灵脂合用为失笑散,活血止血,推陈致新;《本草纲目》称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以达行气以活血,气行血亦行的目的;同时在经期方中加入补药不伤正气,黄芪、党参合用具有养血益气之功,益气健脾之功,兼顾后天之本,如此水谷精微得以运化,保证了月经的物质基础。

在调周养血的同时,需牢记“女子以肝为先天”,月经过少者常伴肝气郁结,情志不舒以致气血不和,冲任不利,血行不畅,致月经过少,色黑,经行不畅,故要注重理气调肝,常佐柴胡、枳壳、川楝子、郁金之品,条达肝木,调畅气机,使肝气得疏,肝血得补,所谓“调经莫先于养血,养血莫先于调气”。月经过少属妇科调治时间较长的疾病,因此尽量少使用山茱萸、五味子等酸性药物,而加入枸杞子、茯苓、甘草等甘味淡渗之品,调和药物的口感。另外,针对月经过少的危险因素如工作、生活压力大、节食、减肥、睡眠少、疲劳、饮食生冷等,临床予以健康宣教,劝导患者调整心态,放松心情,规律生活,积极锻炼身体,同时注意饮食健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在治疗功能性月经过少时注重灵活运用“调周”理论,与辨病相结合,按期论治,因势利导,顺应月经周期中卵巢的周期性变化,顺应月经不同时期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周期性辨证用药来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简化月经分期,以养血为根本,在月经的不同阶段,对其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特点,制定不同的治法与方药,以调整机体的内环境,调节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恢复正常的月经量,达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7,16.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9-243.

[3]葛秦生.临床生殖内分泌学[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21-323.

(本文编辑:李珊珊)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2.017

作者简介:范欢欢(1981—),女,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妇科疾病的诊治,先兆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R27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2-0214-03

(收稿日期:2014-04-04)

猜你喜欢

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auxiliary treatment of grade 1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脑癌患者三月治愈 红太阳中医疗法创奇迹
疗效胜于一切!辽宁读者母亲癌症康复 红太阳中医疗法真救命
癌症是可控制的慢性病 红太阳中医疗法创奇迹
近十年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中医治疗进展
中医治疗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