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分析

2016-03-12樊豫东

当代医学 2016年34期
关键词:双源头颈部剂量

樊豫东

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分析

樊豫东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6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减影CT血管成像检查并行去骨,观察组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并行双能量去骨,观察对比两种不同血管成像去骨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 经血管成像检查后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去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放射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颈部血管病变采用双源CT检查并行双能量去骨,可有效缩短其去骨时间,减少放射剂量,且临床检查血管病变图像清晰,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头颈部血管病变;双源CT;双能量;去骨

头颈部血管病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引发多种脑缺血或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1],临床及时检查并发现该病变,并给予其适当的溶栓或植入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意外发生率[2],提高其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特选取86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6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本院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患者均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3]。将86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43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7.2±3.6)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57.4±3.3)岁。排除碘剂过敏者、肝肾功能异常者以及神经功能障碍者和失语者,经临床咨询,所有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同意,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血管成像检查,影像学扫描范围主要包括主动脉弓至颅顶,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增强扫描,经右肘静脉利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350 mgI/mL的对比剂碘海醇,保持注射流率为4.0~4.5 mL/s,同时应用自动跟踪触发技术,使其触发点位于主动脉弓,设置其阈值为120 HU,对比剂注入10 s之后对其进行监测。当CT值=触发阈值时,3 s后自动扫描,对比剂注射结束后,追加生理盐水(30 mL,流率:4.0~4.5 mL/s)。设定双源CT血管成像中的各项参数:管电压:A和B球管分别为140 KV、80 KV,管电流:A和B球管分别为56 mA、234 mA,准直器宽度、重建层厚以及螺距分别为64×0.6 mm、0.75 mm和0.6~0.8等。对照组行减影CT血管成像检查:常规手法进行螺旋方式平扫,维持其管电压、管电流、螺距、准直器宽度、重建层厚逐渐成为老年肩袖损伤临床治疗的“金标准”[4]。相较于传统切开手术,肩关节镜手术需要一个清晰、完整的手术视野。然而,肩关节镜手术中一个微小毛细血管即可让视野变成血红一片。经原因分析得知,血管流至肩关节中血液,是患者血压、肩峰下或关节内压力与液体流速平衡协同作用下的结果。因此,为获得清晰视野,需严格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同时,由于老年人群术后普遍会因麻醉损伤认知功能,为其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5]。因此,在患者手术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或者避免其认知功能受损有重要临床意义。

硝酸甘油是临床常用降压药物,具有扩张冠脉血管、提升心肌氧供、降压温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6],因此采取硝酸甘油进行控制性降压处理效果肯定。沙滩体位作为手术期间的重要体位之一,相较于常规仰卧位具有较多优点:(1)沙滩体位可充分暴露患者患侧肩部关节,且沙滩体位相对稳定、安全,方便手术医师彻底消毒术野和确定手术入路;(2)便于医师操作。沙滩体位使患者患侧肩关节保持解剖水平位,和肉眼平时解剖结构相一致,避免其侧卧位时的解剖位置倾斜,使手术医师更为得心应手;(3)可提升患者舒适度。肩关节手术患者以牵引患肢、侧卧位居多,可造成液神经、腓总神经、臂丛神经损伤和大粗隆处压伤。应用沙滩体位可解决上述问题,并使患者犹如坐于沙滩椅上行手术治疗,提高了其舒适感;(4)充分满足术者在手术期间自由活动患肢的要求,便于医生操作和关节内部检查,同时也方便术分别为120 kV、60 mA、1.0、64×0.6 mm和0.75 mm;同时设定增强扫描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为120 kV、120 mA,其余参数同平扫,对比剂应用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影像学检查后,观察对比2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去骨时间、放射剂量等,其中图像质量评分标准[4]为,1分:血管密度淡,脑血管显示≤2级分支,小血管显示不清,带有大量骨质,无法准确检出病变。2分:血管密度淡,脑血管显示≥3级分支,病变和附近血管显示清晰,小血管显示不清,骨质残留明显,可观察。3分:血管密度稍淡,脑血管显示≥3级分支,病变和附近血管显示清晰,小血管显示不甚清晰,骨质残存较少。4分:脑血管显示≥4级分支,病变、附近血管以及小血管等均显示清晰。5分:脑血管显示≥4级分支,病变、附近血管以及小血管等显示清晰,管壁无缺失。图像质量评分越高,检查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记录并总结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图像质量评分 观察比较2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中5分23例,4分10例,3分9例,2分1例,1分0例,对照组患者中5分20例,4分11例,3分10例,2分1例,1分1例,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去骨时间和放射剂量 对比2组患者去骨时间和放射剂量等指标情况,观察组患者去骨时间为(91.1±2.1)s,放射剂量为(315.4±23.8)mGy・cm,对照组患者去骨时间为(136.8±2.9)s,放射剂量为(419.5±32.5)mGy・cm,观察组患者去骨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放射剂量较对照组少(P<0.05)。

3 讨论

当前环境下,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鉴别和诊断方法主要为影像学检查[5],目前各大医疗机构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查方法为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6]。双源CT主要是指通过两套X射线球管系统和两套探测器系统同时采集人体图像的装置,属于医学成像技术的一种[7],其双能量成像技术的主要依据在于不同成分组织在不同X射线能量照射下所表现出的CT值不同,之后通过图像融合重建技术[8],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其化学成分的CT图像,也称为组织特性图像。与减影CT相比,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省去了常规平扫这一流程,具有检查时间短、放射剂量少、骨质去除完全、检查成功率高等优势[9],用于头颈部血管病变检查效果良好。本院为进一步研究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86例患者分别给予其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展开临床研究,结果发现2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去骨时间、放射剂量等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检查中应用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患者图像质量评分较高,去骨时间较短,放射剂量较少,检查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1] 刘凯莉.头颈部血管成像对诊断脑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9):1139-1140.

[2] 李金霞,于晓晶,王文生.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阶梯式剂量优化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8):1297-1301.

[3] 张新生.128层螺旋CT不同扫描方向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3):218-220.

[4] 孙庆圣.CTA与CTA-DSA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5,36(3):482-483.

[5] 孙胜禄.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7):12-13.

[6] 孙胜禄.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3):14-15.

[7] 李姝琪.双源CT双低扫描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5):502-505.

[8] 文华平,李拥军.关于CTA头部血管成像技术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27):95-96.

[9] 叶达林.低剂量对比剂在64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33(2):5-6.

辽宁 117000 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樊豫东)

猜你喜欢

双源头颈部剂量
·更正·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高剂量型流感疫苗IIV3-HD对老年人防护作用优于标准剂量型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