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礼
——疏浚会通兴漕运

2016-03-12

河北水利 2016年9期
关键词:分水济宁运河

宋礼
——疏浚会通兴漕运

宋礼(1359-1422年),字大本,永宁(今河南洛宁)人。以明经出身进入国子监学习,由于他才学出众,先后被选拔为山西、陕西按察佥事。朱棣即位,擢礼部侍郎。永乐二年(1404年)宋礼拜工部尚书后,开始关注漕运事务。

明朝迁都燕京(今北京市)后,粮源主要是在江南,大运河漕运在南粮北运上占有关键位置。当时京杭运河中济宁至安山段称为济州河,安山到临清河段称为会通河。明代把两段运河统称为会通河。会通河是京杭大运河全线地势最高的河段,没有大江大河的水可以利用,水源不足,加之当初施工简易,常常是河底出露,浅得无法行船。南方的大批漕运物资,或由海运至天津市,或由淮河转沙河,过黄河入卫河,再转运燕京,耗费很大。明成祖朱棣也认识到海运非长久之计,便决定委派工部尚书宋礼负责疏浚会通河。

宋礼经过详细调查,意识到要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必须有效地利用汶河比较充裕的水量。永乐九年(1411年)二月,宋礼和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发率军卒、民夫30万人,共用了100天,于当年六月完成工程。由济宁北面的开河闸至临清疏浚385里,深1丈3尺,宽3丈2尺;自开河闸北的袁家口改道行旧河之东,长50里至寿张沙湾接旧道。济宁至临清建15闸,设水则,制定开闸制度。他重修汶河埋 (音gang)城坝,使大部分水流入会通河,引水至济宁。

刚开成的会通河,由于河床宽深,又值汶河多水,埋城坝遏水人运地点不合理的问题一时未显露出来。但进入旱季,水量不足的问题就摆在了宋礼面前。宋礼采用汶上老人(河工夫头)白英的建议,在埋城坝西60里的东平戴村又新建长5里13步的土质戴村坝,横断汶河,使水入南岸的沙河(今名小汶河),西南流至南旺入会通河。在南旺设闸分流,南旺比济宁高约三丈,在南旺分水是合理的。戴村坝和埕城坝配合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会通河的水源问题,大大地改善了会通河的漕运能力,有统计数据说是“十倍于元代”。自南旺分水点南到徐州入黄河,北到临清入南运河,沿途接纳泉流和一些小河,使会通河全线用水有所保证。南旺分水口周围分布着马踏、蜀山、南旺诸湖,与引水渠、运河都有斗门相通,用以调节水量,称为“水柜”。当引水渠来水量过大时,首先可经右岸中途的何家坝溢流入运河下游;夏秋水大或冬修时,将汶河来水蓄入湖中,春季和夏初由湖中放水济运。南旺分水的设施和都江堰的鱼嘴相似,在小汶河与运河的交汇处,设一300m长的石坝,石坝的中间是梭形的鱼嘴石。1504年,南旺分水完全取代了济宁的天井闸分水,而后成功运行了近500年。宋礼促成了京杭运河航运史上的重大转变。后人追念他的功绩,在南旺立祠纪念。

宋礼在明初运粮困难重重的局面下,为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明代著名文士李东阳赞颂他“尚书宋公富经略”。宋礼在水利事业上的贡献,永远值得后人景仰。□

2016-09-02

猜你喜欢

分水济宁运河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基于闲置分水指标的黄河分水方案调整研究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山东济宁卷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分水剑
路过济宁(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