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沟通的群体动力学研究

2016-03-12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黄林生

中国商论 2016年22期
关键词:信息源动力学成员

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黄林生

组织沟通的群体动力学研究

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黄林生

企业分工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趋向更加细化,由此也提高了组织沟通的要求。本文基于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学对当前的组织沟通进行了深入分析,力图挖掘其中的关键因素,阐述当中机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组织沟通 群体动力学 群体思维

国际创新刺激以及国内创业环境改善,促使目前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并且在摩尔定律继续发挥作用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加速升级推动下,企业间及企业内的沟通也比以往更频繁和密切,其中产生的价值也在大数据时代显得意义非凡。正是在这种科技和经济都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本文展开了对于企业组织沟通中的群体动力学分析研究,深入挖掘关键因素,并据此阐述当中机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1 组织沟通的内涵和关键因素

沟通本意是指开沟使两水相通,后来泛指两方相通,也有彼此疏通的意思。这个词形容了个人或群体中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赫伯特·西蒙认为,沟通可以被视为任何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将其所决定的意见或前提,传达给其他成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沟通是一种交流过程,在此过程中,信息发送者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体或群体间向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被理解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参考者经过交换信息、思想、情感和愿望的交流而建立社会关系,良好的沟通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以及事业成功。

组织是由人构成的,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当中的沟通过程是由七个关键因素组成,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人、反馈、障碍和背景。信息源是指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的观念和情感,通道包括网络、电话和当面谈话,信息接收者指接受信息的人,反馈是指沟通双方回送信息的过程,障碍包括不充分的信息、误用的沟通方式和误解、不同文化背景等,背景指沟通发生的情境。这七个因素互相依赖,构成了一个闭环模型。

组织沟通的类型主要包括语词沟通与书面沟通、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等,组织的建立和维系都与各种形式的沟通紧密相关。

2 群体动力学的含义及群体形成的理论

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是由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B),是个体内在需要(P)和环境外力(E)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函数式B=f(P,E)来表示。所谓群体动力理论,就是要论述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一个当前的观点认为,群体动力学描述了群体应该怎么组织和运作,群体动力学强调民主领导、成员参与和全面合作。

乔治·霍曼斯(George Homans)的经典理论认为,活动、交往和情感这三个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并形成群体。共同活动越多,交往就越多,情感越强烈,这又促进了共同活动和交往。一个群体中的人相互交往不仅在物理距离上接近,也是为了通过合作和解决问题完成群体的目标。

西奥多·纽科姆(Theodore Newcomb)的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认为,人们之间相互吸引是基于共同目标所具有的相似态度和价值观,还包括宗教、政治、生活方式、婚姻、工作、权威等各方面。关系形成之后,参与者就努力在吸引和共同态度之间保持相应的平衡。如果出现不平衡,参考者会竭力平衡,否则关系将瓦解。

而来自社会心理学的交换理论认为,团队的交换理论基于交往的回报——成本比较。存在一个最低水平的正收益(回报大于成本),以产生吸引和亲和性。成本招致了焦虑、挫折、窘迫或疲乏,而在交往中得到的回报将满足需要。

群体的形成也可能是因为实际所需,组织中的员工会因经济、安全、社会身份等原因而形成一个群体。群体发展的阶段包括: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期和解体期。在这些阶段中,新近提出的间断均衡模型(punctuated equilibrium model)提出群体的目标和任务在初期确定后,群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集中能量以完成任务。

群体的类型分类多样,包括大型和小型群体、主要和次要群体、联盟群体、会员群体和参照群体、内外群体、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等,每种类型对其成员的影响均不同。

3 群体动力学在组织沟通中的影响

在需要传递信息的时候,才会发生沟通,根据牛顿的三大经典力学定律,我们可以类似地推理,在组织内部沟通里相应地也会有力学的作用,信息从信息源出发,沿着信息通道,在各种障碍和背景之下,抵达信息接收人,并且信息接收人会做出反馈。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接收人原来是静止状态的,由于信息的到达而产生了反应,并且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我们可以设想信息的反馈也遵循了一定的指向性以及强度。如果原来的信息量足够引起注意,则会激发组织内的思考与讨论,正如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的,“思维始于疑问和惊奇”。经过群体内部的多元互动之后,信息量实际上会有所增加,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噪声,这样的情况下,最终信息接收人给出的反馈能否符合信息源预期需要得到评估。

群体动力学中活动、交往、情感三个关键因素密切联系,而在组织沟通当中,信息的传递,往往是由于有活动的产生,从而有了组织成员间的相互交往,进而增进或削弱情感。维系一个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可能不仅是外部的办公场所、制度,更多可能是组织的文化、情感,在相互之间形成秩序,组织才不至于混沌。

当信息源得到原来信息接收人的反馈时,这里他们的角色实际上是某种程度上的互换,也就是说原来的信息源现在变成了信息接收人,从而会进行新的一系列的沟通。原来的信息源此时可能会根据反馈进行平衡,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沟通,而原来的信息接收人也在期待着新的信息,同时也在做心理准备,计划下一步的反应。相互之间如果能够平衡,则两者的关系无疑会变得更亲密,否则两者的关系会被破坏。

不同类型的组织以及组织的内部、外部沟通,其实都可以应用群体动力学进行推理,信息在不同的载体、通道、背景下传递,并且不断地生成反馈,其运动轨迹尽管不能完全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定律解释,却是有类似的形式。所以,也可以相应地参照力学体系来提高组织沟通方法。

4 提升组织沟通的方法

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在组织沟通方面来看,其实不止从信息源出发的信息,还包括了从其他组织成员所潜在的影响,信息接收人所接收到的信息实际上是包括了噪声的,参照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可类推,这个过程中的“熵”增加了。根据信息论中著名的香农定律,信道容量受到三个要素的限制:信道带宽、信号功率、噪声功率,而在组织沟通中,信息亦即信号功率不能无限放大,因为可能会影响到其他非信息接收人角色的组织成员,因而要提高信息沟通质量首先可以从信道带宽着手。在互联网时代,组织沟通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包括了口头、书面、网络等,提高信道带宽其实可以同时利用几种沟通渠道,相当于提高了信息的冗余度,使得信息接收人可以随时核对,让信息得到加强和巩固,而又不至于变形扭曲。应该注意的是,不能随意更换已经约定俗成的沟通渠道,比如说正式的公文通过网络聊天工具随时发放,而不是通过组织的邮箱发送,其权威性会受到怀疑,而且让组织成员无所适从。因此,组织沟通需要恰当地应用群体动力学。

另一方面,从降低信息的噪声功率来看,提高组织当中的共同的因素,有利于提高背景的易理解程度,减少组织成员的困惑,这样信息的传递速度及有效程度都会越来越好。这些共同的因素其实包括了组织的文化、日常的工作程序、业余的放松活动等,应当提高这些因素的作用,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和默契性,减少信息摩擦,让组织的沟通更为顺畅。

5 结语

经营环境的复杂度增加,组织沟通也变得更为重要,应用群体动力学在其中的机制,可以显著提升组织沟通效果,让组织成员之间的协作更加顺利,从而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增加组织的竞争能力。

[1] 弗雷德·鲁森斯.组织行为学(第11版)[M].王垒,姚翔,童佳瑾,等译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 龙长权,张婷.沟通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F272.92

A

2096-0298(2016)08(a)-167-02

黄林生(1985-),男,广东省高州市人,汉族,本科,现就职于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源动力学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睡眠者效应
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源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