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的对策分析

2016-03-12湘潭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张威

中国商论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湘潭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张威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的对策分析

湘潭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张威

通过文献分析就“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的议题进行探索,指出“一带一路”与国际产能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虽然目前“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势头强劲,但也会遇到许多挑战,因此从国际产能合作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国家利益视角重点分析“一带一路”的发展瓶颈,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完善国际产能合作体系,保障产能输出,为今后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提供理论支持。

“一带一路” 国际产能合作 产能过剩

伴随着全球的需求疲弱与经济下行,钢铁煤炭和其他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严峻形势。以钢铁行业为例,全球的钢铁产量在2015年出现六年以来最大降幅,其中中国的产量降幅最大。根据最新披露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钢协的会员钢企亏损面高达50.5%,亏损总额约645.34亿元。面对大量的产能过剩和危如累卵的亏损水平,供给侧改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去产能”作为其切入口之一更是亟待解决。所以,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

1 “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的相互关系

“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参与各国提供了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新平台,为各国之间通过产能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奠定了基础,同时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会对水泥、钢铁等产能形成新的需求,为我国的过剩产能输出提供了契机,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而国际产能合作作为其载体和切入口,不仅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更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它可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向着更深程度和更高层次发展。而且在支点布局上,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是吻合的,甚至比“一带一路”辐射的范围更广。

2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的发展瓶颈

2.1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瓶颈的体现

第一,投资环境较为恶劣。由于部分沿线国家的经济相对落后,我国面临的投资环境并不乐观。一方面是一些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多以原材料和能源为主,或是负债累累且承受高通货膨胀压力,债务风险较大;另一方面这些投资企业很可能随后被当地政府扶持的企业取代。第二,我国对外企业竞争力不足。在“一带一路”的巨大利润和去产能的驱使下,一些企业在对外项目中没有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和按需生产优质产能,产品结构单一且同质化严重,投资时缺乏风险管控和成本评估,存在一味地盲目竞争,导致即使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依然是赔本买卖,给自己带来债务负担、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例如,由于成本评估的不足以及对风险缺乏管控,中铁建在沙特修建铁轨时为了完成项目亏损了41.48亿元。第三,相关法规政策协调性不足,且与其他经济体不兼容。由于参与国众多,各个国家的许可证制度与海关准入程序等都不协调,其中不少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范都不健全,加上一些国家之间相互猜忌,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不少的贸易投资壁垒,这对“一带一路”的实施和国际产能合作都构成了障碍。而在和欧盟经济共同体、欧亚经济联盟等经济引擎的相互关系上,除了体制不相兼容,“一带一路”的其他参与国也无法享有这些经济体内部的投资、关税等优惠政策。第四,面临政治风险较大。“一带一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计划,它的实施需要参与国之间具有共同的愿望和统一的认识,但是一些相邻成员之间有领土、领海争端或者宗教、民族问题,另外有的国家或地区政局动荡,领导人更替频繁,并常会爆发冲突,环境极其复杂。第五,沿线基础设施不健全。由于建设资金的缺乏,一些沿线国家、地区的基础设施都不能和其他国家统一对接,而且之前已有的基础设施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可能和其他国家不同,这些因素都构成了物流运输的不便,妨碍当地的自由贸易和招商引资。

2.2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瓶颈的原因

首先是理论研究不够透彻。“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支柱点,它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概念或是课题研究,也不是单纯的商贸政策或是扩大对外投资,而是一项旨在互利共赢的重大国家战略,应从一定的高度地对其解读和认知。但是由于研究的国际化视野不够宽广以及实践探索不够创新等情况,目前研究的深度依然有待加强。其次是我国企业缺乏“走出去”的经验。长久以来,我国都以“引进来”为主,在引进资金、设备等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如今“走出去”战略实施逐步加速,企业却缺乏相应的技术以及人才支持,创新性也不够,与政府的政策对接中总是存在一定的时差,不能及时抓住机遇和适应海外市场,无法满足产能优势的顺利转移,难以和当地企业竞争。而且,国内市场机制不完善,国外开放程度不够。当前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对外开放体系不是很完善,同时由于市场中偶尔有政府的过度干预,一些行业的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缺乏灵敏性,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的就业与税务,明知企业高亏损依然鼓励其继续生产,造成严重高库存的供需不平衡。到目前为止,国内依然有相当份额的过剩产能需要转移,“一带一路”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挖掘出这些需求,但是目前我国的出口已经较高,所以这些需求的能否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开放程度。此外,有学者认为相关国家的猜忌和不信任将是“一带一路”面临的极大挑战。由于对“一带一路”的认知程度不够透彻,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地区对“一带一路”战略能否为自身带来利益表示怀疑,而且担心过度参与其中可能会延迟自身经济崛起的进程。而且由于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的不断降低,民众普遍担心“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会带入大量华人并成为最大少数民族。加之中国逐渐成为中亚最大贸易伙伴以及对外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国家忧虑将会在中亚利益上面临和中国的正面冲突。最后,部分参与地区建设资金不足。我国周边的一些地区经济建设较慢,缺乏建设使用资金。根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估算,到2020年为止,仅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洲地区内的8个国家需要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费用将高达5.7万亿美元,而这些国家中大部分资产储蓄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如此高额的建设费用将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的对策分析

3.1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的宏观思路

第一,国家做好顶层设计。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走出去”是主要抓手,政府要制定科学的规划,不仅侧重东部沿海城市开放,还要拉动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在设定总体目标的同时也要切实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改革的方向上,既要完善市场自由机制,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减少直接干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统筹优势资源,加大财政、贷款等政策支持力度。第二,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在我国转移过剩产能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帮助其他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地市场需求与其能源优势互补,带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例如在生态环保方面,应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发展,消除其他国家对我国以往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印象。第三,政府继续推进政策解释工作。目前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仍存在疑虑和惧怕。比如欧洲智库表示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处于茫然状态,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也还只是处于浅层认识。许多国家不知道如何对接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而我国一些企业也不知道如何去开拓国外市场,这就需要我国做好政策解释,消除认知差异,推进产能合作进程。第四,必须保障沿线相关地区的安全。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带一路”是全球最长的经济走廊,跨度较大,涉及的国家、地区众多,不得不考虑民族、宗教和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因而保护国际产能合作免受战争破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在安全方面往往难以明哲保身,沿线国家应排除争议通力合作,建立安全机制体系以维护地区和平,一同保障双方经济利益。

3.2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的微观对策

第一,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升级产业结构。通过产能合作完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并通过不断创新、积极转型,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形成技术主导的质量型和效益型产业。将企业过剩的产能资源转化为优势产能后转移给沿线国家,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和外贸增长。第二,企业“走出去”是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必须结合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国内对产能的需求日渐减少,而国外或其他地区却存在强烈的产能需求,对此我国丰富的优质产能资源完全能适应和满足国际需求,实现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产能合作,促使供需均衡,所以企业必须“走出去”探寻新兴市场,并根据不同国家、地区和企业制定不同的策略。第三,企业还需注意到,“走出去”不是纯粹的资本输出,同时要结合“引进来”,引进资金、设备、人才和技术,加强竞争机制建设,并在“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地区要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力度,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的国际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第四,企业控制好投资风险。我国企业在选择对外投资项目时不能蜂拥而上地盲目在海外设厂,而要结合风险评估和成本管理,综合考虑是否应进行产能出口或者产能转移,并与当地相关单位建立互信机制,从基础设施和投资平台等角度化解风险。当然,在考虑投资风险的同时也应避免我国出现产业“空心化”,为此企业可以借助政府的服务建立海外工业园。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解决我国目前产能过剩问题的新思考,也是顺应时代要求,促进经济新发展的关键。它和上合组织、亚投行等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是它们工作务实的重头戏,所以“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产能合作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国际产能合作角度为切入口,详细分析“一带一路”的发展瓶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但也仅仅是从国家利益角度进行考虑,并没有涉及其他角度。“一带一路”并不是短期行为,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势必会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只有努力研究并不断完善国际产能合作体系,才能保障产能输出,实现沿线各国合作共赢、互利互惠。

[1] 高雅.“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11).

[2] 尚双双.“走出去”化解产能过剩的困难与对策[J].市场研究,2016(2).

[3] 蔡春玲,李海樱,徐绍华.“一带一路”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4] 赵超霖.“一带一路”难解钢铁产能过剩之忧[N].中国经济导报,2014-11-27.

[5] 唐彦林,贡杨,韩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治理研究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6).

[6] 王灵桂.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J].社会科学文摘,2016(2).

[7] 夏先良.构筑“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J].国际贸易,2015(11).

[8] 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误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1).

F125

A

2096-0298(2016)08(a)-089-02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战略
战略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