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2李晓静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

李晓静

摘 要:为研究案例分析法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以提高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随机抽取2012级一个本科班,在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的部分章节中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试卷测试和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比较。发现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案例分析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学生进入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法;妇产科护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C-0079-02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与临床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案例分析教学法重点在于通过结合真实临床病例,深化理论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可以提高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治疗、护理、转归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研究将案例分析教学法运用于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的部分章节中,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探究其优越性。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取护理专业 2012 级一个本科班作为研究对象,共4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0人作为实验组。二组20人作为对照组。

(二)方法

选取妇产科护理学《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章节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共4学时,实验组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分析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 (1)分组: 将实验组随机分为5组,每组4人,每组设1名组长。(2)课前准备:由授课老师主持,与医院医生及护士进行讨论,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典型案例,对案例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形成教学的内容体系。并根据授课计划,于案例教学法开始前两周将案例和设置的相关问题下发到学生,同时要求学生查找相关病例的资料及文献。组长负责分配教学任务、组织本小组成员讨论、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按照整体护理思路制作幻灯片作为讨论结果的报告。其中基础医学部分要求陈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处理原则;护理部分要求提出首优的护理问题,明确相关因素,制订护理措施和评价标准。(3)课堂教学实施:学生课上进行讨论发言,各组选派1名学生通过讲解幻灯片汇报本小组的成果,如在汇报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基础医学部分可综合评估临床表现及体征,再结合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对诊断进行分析并找出病因,最后,评价疾病预后及转归。护理部分可根据搜集的病例资料评估患者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需求,总结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和首优的护理诊断,并明确其相关因素,根据现代护理的理念,制定护理措施,全面评价,执行健康教育。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概括总结并评价学习过程。

(三)效果评价

1.试卷测试。本章节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闭卷形式的单元测试,每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采用相同理论试卷测试。试卷一的题型为客观题,满分100 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二为病例分析题,满分100 分,主要考核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一和试卷二均要求当场完成并收回,对总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自制问卷调查。自制案例分析教学法问卷调查表,经过多位专家评议,多次修改后定稿。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馈对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意见。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100%。

二、结果

通过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两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试卷一和试卷二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后让实验组学生填写案例分析教学法反馈意见调查表,经过对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增加了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大多数学生会主动利用多种渠道和方法查阅资料和文献;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讨论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使学生更有信心解决问题。但70% 的学生认为案例分析教学法占用较多课余学习时间,使学习负担加重。见表2。

三、讨 论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应该讲究系统性

案例分析教学法需要从系统性的角度安排教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现代护理理念,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临床与社会体验。上课前,教师评估学生对案例和设置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教师应及时指出学生对某些问题理解的偏差或错误。课上明确学生选择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护理措施是否有助于达到护理目的、临床现实与理论的联系与区别程度、对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存在的疑问和建议等。在讨论过程中进一步澄清遇到的临床问题,通过反馈,使学生的职业思想逐步得到培养、发展及提高。

(二)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提升学生兴趣

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案例分析教学法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印象加深了,对疾病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在课上注意力集中了;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整个课堂都在讲授知识、学生被动理解和记忆,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案例分析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病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讨论、查阅各种资料、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表现出对真理探究的欲望。在准备案例及资料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去医院学习、运用网络技术和查阅图书馆资料等途径扩充知识量。学习变成了一种主动地探究知识的过程,是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后的一种具有成就感的体验。

(三)案例分析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以 4人为单位的小组,能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一起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可以激发灵感。明确组员间的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培养独立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组员的团结协作可以共同完成任务。这为以后的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护理工作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护理团队合作意识,护理工作者们互相支持、帮助,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成功完成护理工作。

(四)案例分析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沟通能力是护理人员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对门诊护患纠纷的调查结果显示,33.82% 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护理工作者的沟通问题造成的。实验组中90%的成员认为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7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表达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多次讨论,在每一次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各抒己见,在课堂上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通过讲解幻灯片汇报讨论成果,同时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这都有助于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案例分析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学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使教与学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和学习的薄弱之处,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广博的知识去摸索更加适用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技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顾志华.案例学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1).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姚珺,邓开玉,刘燕南,等.病例分析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4).

[4]小劳伦斯·E·列恩.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中职精品课程《妇产科护理学》建设及体会
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学》PBL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