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出常规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2016-03-11冯丽华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教学策略

冯丽华

[摘 要]数学是抽象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教学实践入手,提出了跳出常规思维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 跳出常规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79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大量的习题,让学生采用同一种思路、同一种方法解题,其目的原本是要帮助学生巩固解题技能,但往往造成了学生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打破定式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下面将给出几种策略和方法。

一、思维发散,将特殊转换为一般

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如果只是用常规思维去思考,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繁琐或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转换思维,化特殊为一般,找到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朝阳小学有学生465人,其中女生人数的比男生的少20人,问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显然,如果用先求男生和女生人数的常规解题思路来思考的话,难度就非常大。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可以将已知条件中的特殊情况转化为一般情况:女生人数的比男生的少20人,各数同时缩小2倍,得到女生人数的比男生的少10人;再将各数同时扩大3倍,得到女生比男生的少30人。由此,这道看起来很特殊的习题就可以转化为一般情况的习题:朝阳小学有学生465人,女生比男生的少30人,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由此可以列出算式(465+30)÷(1+),顺利算出男生的人数。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转换思维,将条件的各个数量进行两次转换,找到题目中的内在联系,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利过渡,从而有效解决了问题,培养了自身的发散性思维。

二、突破定式,将正向转换为反向

教师要帮助学生转换思维,更新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后,我设计了习题“÷(+)”。大多数学生会这样计算:÷+÷=2+3=5。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受到乘法分配律的定式思维影响。为了纠正这个负迁移,我让学生先将“÷+÷”这个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学生得到“×18+×27”;我再让学生根据乘法分配律将这个算式转化为另一个算式,学生得“×(18+27)=5”;我引导学生思考:“+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很快得到结果“”,再继续计算,学生发现“÷=×54=6”,由此恍然大悟。

在学生钻入死胡同时,教师将正向转化为反向,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定式思维,规避了负迁移,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三、多元思考,将感性转换为理性

教师要帮助学生跳出常规,要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思考,更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例如,“学校篮球队原有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现增加了6名,这样就占到了学校篮球队总人数的,篮球队的女生现有多少人?”大多数学生都根据已有的经验,采用解方程的方法:设篮球队学生原有x人,x+6=(x+6)×,x=30,由此得到答案为16人。此时我提问:“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能想到:“原来的女生和男生的比例为1∶2=5∶10,而现在的女生和男生的比例为4∶5=8∶10,这样就可以得到女生比原来少了3份,算出每一份为6÷3=2(人),再根据现在的份数8份,得到结果2×8=16人。”这个新解法提出后,其他学生也给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法,最后竟有8种之多。

学生突破已有的解题经验,进行了多角度的解答和思考,从而将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经验。

总之,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根本目标,跳出常规转换思维,实现数学课堂思维空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责任所在。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