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016-03-11蔡文平
蔡文平
[摘 要]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正确审题以明确题目要求是顺利解题的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从已有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审题能力逐步得到培养与提升。
[关键词]解题 审题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78
对于学生而言,在解题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不会审题,面对题目给出的条件不知如何下手,实际上,这是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弱造成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一、紧扣数据信息来审题——力求看清看懂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配备了许多相关的情境图,由于这些情境图中的各种信息分布较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产生一种无从入手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情境图,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
例如,习题:
[(1)转动哪个转盘,指针会偶尔落在红色区域?
(2)转动哪个转盘,指针会经常落在红色区域?
(3)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红白两个区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1)][(2)] [红][白][红][白][红][白]
笔者引导学生:“由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你明白了什么?”经过对比,学生就会发现,“偶尔”“经常”这些词语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并且需要明确指针落在哪个区域等。明确这点以后,学生在观察中才能发现,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各占比例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指针在转动过程中可能性的大小。
由此可见,关于一些图文结合的习题,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尽力挖掘已有文字中有价值的信息,力求看清读准每个字和每个词的意思,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为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抓住主干梳理来审题——力求目的明确
许多题目中的信息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很容易被不相干的因素所干扰。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不妨把语文教学中常用的“缩句”运用到审题过程中,也就是抓住句子主干来审题的方法。
例如,习题:学校运来吨煤,用去吨后,又用去余下的。又用去多少吨?
习题中的信息比较“绕”,“用去”,“又用去”,“余下”等等,很容易把学生绕晕。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厘清题目要求?抓住句子主干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因此,在解决问题之前,笔者主要采取了逆推的方法:“题目要求的是什么?”(又用去多少吨?)“又用去的指的是哪部分?”(余下的)“余下的跟什么条件有关系?你能通过中间量的部分转换出来吗?”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学生抓住了句子的主干“又用去的吨数等于总吨数减去其的是多少”。就这样,连点成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题意。
由此可见,要想使学生学会审题,教师就要善于从抓住句子的主干,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各条件之间的关系,长此以往,当学生学会分析,掌握了这种审题的方法后,审题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三、以错纠错反思来审题——力求不断提高
学生在审题时出现错误是难免的,面对学生审题中的错误,教师如能有效利用,以错纠错,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审题出现错误的原因,那么,在这种以错纠错的训练中,学生的审题能力必将会得到极大提升。
例如,习题:在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中,六年级一班选手一共抢答25题,答对21题;六年级二班选手一共抢答20题,答对17题。哪个班选手答对的题多一些?哪个班选手答题的正确率高一些?
有一学生刚读完题就迫不及待地说:“太简单了,哪个班答对的习题多不就是这个班的正确率高吗?”面对学生的错误想法,笔者没有马上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具体说一说。该学生在对比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六年级两个班选手抢答题目的总数是不一样的,既然总数不一样,正确率也就不能采取同样的评价方法。在对比中,在对自己思考过程反思的过程中,该学生明白了,各个班级抢答问题的正确率是与各自班级答题的总道数有关的,自己刚才的想法是错误的。
由此可见,审题能力的提升是与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是分不开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进行反思,学生的审题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总之,审题能力培养是一个贯穿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挖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审题能力定会得到极大提升。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