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富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
2016-03-11韩会
韩 会
(陕西省延安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指导站,陕西 延安 716000)
延安市富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
韩会
(陕西省延安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指导站,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富县具有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存在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工程总量不足、规模偏小、投入不足、覆盖率低以及病险严重等问题,造成县域水资源利用不足,灌溉保证率低,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步伐,通过加强项目工程建设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搞好施工设计保等措施证小型农田建设高质量完成,同时应运用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增加基层农田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以及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综合经济等手段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维护管理工作,使富县农田水利工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发展对策;富县
1县域概况
富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南部,渭北旱原北沿,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属陕北高塬沟壑区与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地带,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和以塬、川、梁、峁相间的沟壑地等类型。洛河中上游子午岭林区,东依黄龙山系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和洛川县相邻,西靠子午岭与甘肃省合水县和宁县相接,南接隆坊塬与延安市黄陵县相靠,北缘丘陵沟壑与延安市志丹县、甘泉县和宝塔区相连。介于北纬35°44′6″~36°23′23″、东经108°29′30″~109°42′54″之间。最高海拔1 687 m,最低846.6 m,平均海拔在1 000~1 200 m之间。东西宽111 km,南北长73.3 km,总面积4 182.00 km2。富县共辖13个乡镇,240个行政村,55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7 851户,11.66万人,农村实有劳动力58 171人。全县耕地面积23.1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25万亩,旱田面积13.52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9万亩,复种指数为1.17,亩均产量418.4 kg,粮食作物总产量4.98万 t;经济作物(油料、烤烟)种植面积2.31万亩,总产量722 t;其他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2.33万亩。果品类种植面积34.51万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34.1万亩。总农田面积51.61万亩,具备发展水利设施灌溉的农田面积30.15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谷物(小麦、玉米、稻谷)、豆类、薯类等,经济作物有烤烟、油料、蔬菜、瓜果、水果。
2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富县依据地形特征建设了形式多样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类型有壅水堰自流灌溉工程、小型抽水泵站、小型水库和机井等。全县共有各类小型水利工程38 处,设施灌溉面积11.9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13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4.36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包括水稻0.51万亩,旱作物1.09万亩(渠道防渗,分布在葫芦河20处灌区),蔬菜0.395万亩(小口井为主,分布葫芦河、茶坊、牛武),苹果2.37万亩(分布在中指塬、交道)。
1)小型抽水站灌区。葫芦河灌区有抽水站6处,设施灌溉面积8 162亩,已全部水毁,处于停止运行状态,6处抽水站配套骨干灌溉渠道15 km,支渠道21 km,全部为土渠。
2)小型水库灌区。牛武镇自流灌区以柳稍湾水库为水源,现有引水灌溉渠道6km,无衬砌,渠道破坏严重,无田间配套工程,现灌区处于停滞运行状态。
3)堰闸灌区。葫芦河自流引水灌区以葫芦河水为灌溉水源,主要由张村驿、直罗、张家湾和吉子现四个乡镇的20个小灌区组成,灌区是70-80年代利用国家小型水利和农发资金建成,其中自流引水工程20处,提水工程6处,现年可供水量1 200万 m3,设计控制灌溉面积9.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2.36万亩。葫芦河灌区现有壅水堰20处,其中6座运行较为良好,部分遭到水毁,14座遭到严重水毁,已不能正常运行,完好率65%;灌区引水灌溉渠道总长116 km,其中衬砌渠道长度为11.5 km,衬砌完好率65%,桥梁、隧洞、跌水、渡槽等各类建筑物200座,完好率68%;田间灌溉渠道244 km,其中已衬砌17 km,衬砌完好率90%,渠系建筑物80座,完好率60%。
4)集雨水窖灌区。全县现有水窖8处共1万眼,单窖容积15 m3,提水设施为手压泵或潜水泵,每座水窖配有滴灌调节池,由于水窖容积较小,没有补充水源,干旱年份收集的水量仅够果园打药施肥,难以达到有效灌溉果园的目的。
3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富县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工程总量不足,规模偏小,建设标准低;投入不足,配套不完善,覆盖率低,年久失修,病险严重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利用不足,灌溉保证率低,供水不安全等,不能有效地解除旱涝灾害特别是旱灾的威胁,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灌溉面积逐年下降,粮食生产不能稳产高产及自给,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农民增收,也给社会增加了不可忽视的不稳定因。
3.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
富县共有耕地面积23.11万亩,果品类种植面积34.51万亩,总农田面积51.61万亩,具备发展水利设施灌溉的农田面积为30.15万亩,但是全县目前设施灌溉面积为11.9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5.1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为4.365万亩,有效灌溉率不足可灌面积的20%,大量耕地缺少灌溉水利设施。
3.2大中型灌区水利设施老化及损坏严重
葫芦河灌区是富县域内水资源利用条件最好的区域,也是目前设施面积最大的灌区,包括20个自流引水灌溉工程和6个低扬程提水泵站,设施面积达9.26万亩。低堰由于受葫芦河“96.7.31”洪水(1 210 m3/s)影响,大部分工程水毁,缺乏维修和改造资金,恢复困难,使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现有提水工程设施老化及损坏严重,造成引、提水量不足,致使灌溉面积严重下降,有相当部分提水工程已失效。灌区内灌溉渠道也受水源工程的影响,存在使用率低,衬砌率低,完好率低。
3.3灌区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节水改造滞后
现有灌区特别是葫芦河灌区的渠道防渗率低,131 km主渠道只衬砌了11.5 km,265 km支渠道只衬砌了17 km。灌区渠系配套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覆盖率低,渠系建筑物年久失修、坍塌、老化、淤积等现象,导致灌溉水利用率低,目前该灌区水利用系数仅为0.47,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灌溉保证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灌溉面积逐年下降;此外,由于输水设施不完善,春耕季节用水高峰时,灌区内上游有水下游旱现象年年存在,水事纠纷经常发生,供水很不安全等。
3.4工程建设资金不足分散管理,经费不到位
国家对水利工程按照分级管理实行分级建设的投资体制,对县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不足,地方财政紧缺,无力注入资金,民间资金很难融入,加之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直接影响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工程建设资金多头、分散管理现象仍然存在,不能很好集中整合使用,致使有限资金难以发挥规模效益,使农田水利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工程管理经费不到位使管理单位正常运行难以保障,工程正常维修和改造资金难以落实。
4建设管理对策及建议
4.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策
4.1.1加强项目工程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保证小型农田建设高质量完成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起点建设运行,县区要成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领导小组,进行农田水利项目宏观安排、进行各类项目资金整合、项目协调。积极引导农民筹资投劳,领导小组是工程建设核心,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起作决定性作用。要成立具体的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在工程建设机制上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办事,坚决贯彻工程建设“四项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建设优质工程目标;通过政府部门和村委会联动,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提高项目区群众参与农田灌溉项目的认识和积极性,帮助指挥部完善项目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制定农民投工投劳具体管理办法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业主管理制度,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和工期奖惩制度。工程完工具备验收条件时,由各乡镇、村委会及有关部门进行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验收,验收依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进行。竣工验收合格后,整理固定资产清单,移交受益群众,并与受益主体签订工程管护责任书,管好用好工程,使供水设施长期发挥应有的效益。
4.1.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搞好施工设计
为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和规划的合理性,县级层面要选择精干的技术队伍,从事农田水利项目的规划设计。设计中既体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高科技含量,又要考虑工程的实用性,同时要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力争达到低投入高效益的目的。
4.1.3严格标准,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按照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管理的要求以及国家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示范工程的施工、物资供应以及验收。明确建设主体及项目法人,应实行县级业务部门技术负责制加强指导,各级村委会组织劳动力,乡镇水管站搞好施工配合。县水利局负责对所有工程的施工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监督,并实行工序验收、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相结合的验收办法,以此确保工程质量。按照“政府监督、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保证”的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三检制”,认真作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4.1.4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是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关键
根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性质和县域实际,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问题,应当而且必须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带动受益农户和其他经济组织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灌区干、支渠、骨干抽水站等工程申请国家资金,县财政进行配套,以国家财政资金为主。(2)斗渠以下渠道,小型引水渠堰、跨村农渠、小(二)型水库,塘堰、小型提灌站等工程镇(乡)、村、国家、县级财政、受益农户共同投资。(3)受益主体明确,群众受益直接的微水工程以群众投入为主,采用“一事一议”由群众集资投劳进行,财政资金给予一定的补助。
4.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建议
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是延长工程寿命,提高工程设施效益的重要保证。后期的维护管理根据产权归属确定不同管理主体,坚持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确管理主体。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责任明确,发挥最大效益。
4.2.1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防汛抗旱调度和水资源配置紧密联系,需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需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县级农田水利管理单位要实行“双重领导,以条为主”,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工程管理、防汛抗旱等业务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对小型工程要逐步推行管养分离,通过市场选择工程维护单位。对纯经营性的农田水利管理单位要明晰产权,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对小型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应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承包、股份合作、租赁和拍卖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功能和效益。
4.2.2增加基层农田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
基层农田水利单位社会效益显著但自身经济效益微薄,需要国家投入来保障其正常运转。各级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基层农田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对于全额拨款的基层农田水利管理单位的事业经费,财政应全额拨足;尤其是县级政府应在各年度水利建设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的必要的生产、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水利工程设施是水利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对于公益性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加固、更新改造经费以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运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逐年增加;对于堤垸、电排站等工程,在各级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中,可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维持工程的正常运行;对于面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乡村实行“一事一议”,自筹资金解决,政府补贴为甫,对于经营性工程应通过市场运作,采取社会融资办法增加投入。
4.2.3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优化基层农田水利服务队伍的结构,关键是要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1)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优化现有人员结构,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逐步淘汰低素质、非专业人员,重用观念新、素质高、创业精神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专业技术力量,通过公开考核、招聘录用等有效措施,引进吸收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2)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进站。建立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勤学、实干、创新;(3)加强对基层水利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委培、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水利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4)结合对基层水利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推行国际惯例的“蓝色”资格证书制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5)落实好基层水利人员的待遇。基层人员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收入水平不高,各级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解决晋职晋级、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基层水利人员的积极性。
4.2.4营造宽松环境,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综合经济
要切实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基层农田水利单位的支持,改善发展环境。一是属于基层水管单位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洲滩、水域、山林和工程设施等,应进一步划界定权,明确由主管基层水管单位开发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经营管理权限。二是应从资金上支持基层水管单位进行水利经济综合开发,在各级财政支持水利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中拿出适当比例,给乡镇水管站和工程管理单位作为启动资金。三是在收取的水资源费和水利建设资金中,应提取适当比例用于基层水管单位的经济开发。收取的水费应全部用于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各级各部门不能挤占挪用。四是实行优惠的税费政策,对农业灌溉用水,应免征营业税。五是完善水利工程项目招投标办法,对于单项工程100万元以下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应规定由具有资质和专业技术力量的基层水管(工程)单位承建。大力发展水利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各有关部门都应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支持基层水管单位发展经济。
5结语
富县虽然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却是工程性缺水的地区,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旱灾几乎年年发生,农业对水资源依赖程度高。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多年不遇的连续干旱,凸显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在富县抗旱减灾、保证农业生产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富县通过实施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缓解了农业灌溉用水的不足,为富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收稿日期]2016-03-14
[作者简介]韩会(1982-),男,陕西府谷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S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184(2016)03-01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