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季驯
——四治黄河立奇功

2016-03-11

河北水利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决口治河沛县

潘季驯
——四治黄河立奇功

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4次出任总理河道(明代主持治河的最高官员),在明代治河诸臣中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负责治理黄河、运河达10年之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建树,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治河专家。

嘉靖44年(1565年),潘季驯首次治河。当年7月,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沛县南北的大运河被泥沙淤塞200余里,灾害空前。潘季驯提出了“开导上源,疏浚下流”的治河方案。此役共开新河140里,修复旧河52里,建筑大堤3万多丈、石堤30里,治河工程取得很大成功。

隆庆3年(1569年)7月,黄河决于沛县,次年又决于邳州,运河河道淤为平陆约100里。八月,潘季驯受命治水。他提出“加堤修岸”和“塞决开渠”的办法,并认为,根本之计在于“筑近堤以束水流,筑遥堤以防溃决”。他集民工5万余人,堵塞决口11处,先解除水患。接着,又修筑缕堤3万余丈,疏浚了匙头湾以下的淤河,恢复了旧堤。这样一来,河水受束,急行正河,冲刷淤沙,使河道深广如前,漕运大为畅通。

到嘉靖末年,黄河下游徐州以上河道分汊达13支之多,淤积严重,连年为患。万历6年(1578年)潘季驯第3次主持治河时,在前两次治河实践和吸取前人治河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黄流最浊,以斗计之,沙居其六”的黄河含沙多的特点,强调治河宜合不宜分。在处理水沙方面,潘季驯提出“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方策:其一,“筑堤束水”,主要采用缕堤,塞支强干,固定河槽,加大水流的冲刷力;修筑遥堤来约拦水势,并可利用洪水冲刷主槽;遥堤、缕堤之间,修筑格堤。由于黄河多沙,洪水漫滩,万一缕堤冲决,横流遇格即止。水退沙留,可以淤滩;滩高于河,水虽高,也不出岸,起到淤滩刷槽的作用。其二,加固洪泽湖东岸的高家堰,利用洪泽湖所蓄淮河之水以清刷黄,黄淮二水相汇,河不旁决则槽固定,冲刷力强,有利于排沙人海。这样“海不浚而辟,河不挑而深”,以达借水攻沙、以水治水之目的。

潘季驯第3次治黄离开后,朝廷河务松懈,河工废弛。几年之后,河患又多次发生。神宗皇帝于万历16年(1588年)第4次命潘季驯治河。潘季驯鉴于上次所修的堤防数年来因 “车马之蹂躏,风雨之剥蚀”而降低了防洪作用,更加重视堤防建设。他认为“治河有定义而河防无止工”,即治河无一劳永逸之事,并提出了利用黄河本身冲淤规律实行淤滩固堤的措施。他在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对原有的27万多丈堤防闸坝普遍进行了一次整修加固,又在黄河两岸大筑遥堤、缕堤、月堤和格堤,共长34万7千丈,还新建堰闸24座,土石月堤护坝51处,堵塞决口和疏浚淤河30万余丈。这次治河对恢复运河畅通和发展农业生产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潘季驯一生4次治河,他始终心系治黄大计,在离职前还对神宗皇帝说:“去国之臣,心犹在河。”潘季驯的治河理论和实践经验收集在他所著的《河防一览》一书中,书中有详细的治河全图、有关治河的奏章和关于河防险要的论说,是中国古代治理黄河经验的珍贵记录,是中国水利科学的重大创获。□

猜你喜欢

决口治河沛县
沛县经济开发区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2020年吉林德惠饮马河决口抢险案例分析
沛县大屯街道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沛县靶向施策 探索“综合治安”新路径
渤海湾盆地秦皇岛32-X油田决口扇储层的沉积特征与区分标准
沛县全力推动“9+1”场所防患于未“燃”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村翁雨中田间排水
魏源应对河患的治理思想及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