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福寿沟托起千年不涝之城

2016-03-11

河北水利 2016年11期
关键词:福寿中央公园内涝

赣州福寿沟托起千年不涝之城

近年来每到雨季,就有些城市内涝情况严重。此时,江西省赣州建于北宋时期的福寿沟总会被不断提及,“可以不让城市内涝的千年工程”、“抗洪神器”等名号纷至沓来。这个修建于千年前的排水系统在历史上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江西近现代的防汛涝建设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李克强总理8月22日考察赣州时称赞道,福寿沟防洪排涝,造福百姓、延寿千秋,这说明中国城市地下设施营造经验值得赞叹。今年我们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也要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良心工程。

福寿沟到底有多大功效?

据赣南日报道报道,赣州老城区地处亚热带,雨水丰富,加上东依贡水,西傍章江。据史料记载,在福寿沟建设之前,赣州古城常年饱受水患,百姓苦不勘言。

为使古城免遭内涝之灾,福寿沟应运而生。始建于宋代的福寿沟,是一套罕见的精密而成熟的古代排水系统。如今,经历了900多年风雨的福寿沟,仍完好畅通,并继续造福赣州老城区十万居民,托起着千年宋城。

福寿沟根据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原则,建成“福沟”“寿沟”两个排水干道系统,依据水力学原理,即利用水力使闸门自动启闭,使城市雨水污水自然排入章江和贡江。同时,福寿沟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与城区池塘相串通的方式,防止沟水外溢,进行废水再利用。“纵横行曲,条贯井然”,主沟辅之以后期修建的支沟,形成了古代赣州城内主次分明且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有效地降低了城市内涝发生频率。

这和我们今天推出的 “海绵城市”概念不谋而合,她让赣州老城区能像海绵一样,在应对暴雨洪水灾害时具有良好的弹性,有很强的吸水储水渗水净水能力。下雨时把雨水存储起来,等需要用水还可以把储存起来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将洪水变成水资源。

响一代代的城市建设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赣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38.6km2,城区常住人口138.2万。相对来说,福寿沟实际所能起的防洪除涝功能,不足以让赣州在每次的大暴雨中独善其身。一方面是因为福寿沟排水量不及赣州市总排水量的1/10。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十年来,现代城市开发导致福寿沟受损严重,不仅排水渠道部分损毁,与福寿沟连能宾水塘更是大量减少,福寿沟滩难以系统地发挥储水、排水的作用。

但是福寿沟因势利导、遵循自然的设计理念给当今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启示,福寿沟建造者“利民千秋”的精神以及福寿沟作为城市记忆的价值,已远远超过其作为仍在使用的排水系统的价值。

以赣州章江新区的赣州城市中央公园为例,该公园将生态环境、景观环境与蓄洪排涝工程三者有机融合,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人工河塘,充分发挥着调洪畜水的关键作用。该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指定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最初很多人反对建赣州城市中央公园,觉得拿700多亩寸土寸金的土地来建公园实在可惜。目前城市中央公园不仅在提升赣州生态环境上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了章江新区防洪除涝的‘神哭’。”赣州市城市规划展示馆馆长陆川这样说。

赣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人说,因为福寿沟这两年成为了排水界的“网红”,每年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参观和研究福寿渠的人络绎不绝。“福寿沟对于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是什么?”他的答案是:城市建设要道法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2016-10-28

注:源自《水利文萃》2016年第9期第50页。

猜你喜欢

福寿中央公园内涝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拌嘴
胡志明市中央公园
千年回望福寿沟
重庆中央公园售楼处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内涝防治策略研究
功过 朱福寿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及综合应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