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医文化词语研究的若干思考
2016-03-11刘芳
刘芳
210023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
·中医英译·
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医文化词语研究的若干思考
刘芳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
【摘要】中医文化词语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国际教育是推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对该背景下的中医文化词语进行系统研究对于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和中医文化走向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对中医文化词语的特点进行归纳讨论的基础上,从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中医文化词语的已有研究成果,并针对中医汉语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结合未来研究的设想,提出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医文化词语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中医文化词语;汉语国际教育;中医汉语教学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文化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学习中医药知识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需求。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这对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中医院校是中医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也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平台,它们对来华留学生开展的中医汉语教学任重而道远。中医文化词语是中医汉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这类词汇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从不同层面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承载着深厚复杂的文化内涵。在汉语国际教育的大背景下,了解中医文化词语的特点及研究现状,探究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对于推动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中医文化词语的特点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医文化词语是指针对来华留学生展开的中医汉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医词汇。中医文化词语的学习可以为留学生学习专业课、阅读专业材料、从事专业研究打好基础。然而和其他通用汉语词汇不同,中医文化词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中医文化词语体现了独特的中医思维模式。中医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形象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主导,这与留学生固有的还原分析思维模式有很大差异,导致他们难以理解中医文化词语中的文化内涵。例如,“阴阳”这一概念,学生如果对其包含的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不了解,则很难体会并理解它在中医领域的重要应用。其次,中医文化词语在日常汉语中使用较少或者含义不同。中医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其中的文化词语是独有且学术化的,多以表意性文字和古汉语为表述工具,所以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例如各种中草药名以及专业的病症、诊断术语等。有的词语虽然和日常汉语中的词语一样,但意义却发生变化。例如“气”在日常汉语中包含“天气”“空气”等语义,而中医概念下的“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专业性和抽象性增强。最后,中医文化词语的翻译模式特殊。中医文化词语除了自身的医药学知识之外,因其包含丰富的哲学、美学等内涵,所以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来直译或者解释。而且,大量的中医文化词语与英语词汇在翻译上并不对等,这也给其教学工作带来困难。
2中医文化词语的研究现状
随着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被认可,汉语文化词语也成为学界研究的新热点。近年来文化词语研究成果众多,然而专门针对中医文化词语的研究却相对薄弱。中医文化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独具特色的词群,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医汉语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及难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两个方面。
2.1中医文化词语的本体研究
中医文化词语的本体研究主要从非汉语国际教育的视角展开,具体包含两个方面:(1)构词法研究,研究者主要是从构词法的角度对一部分中医词汇进行分类研究[1-2],其中包含了不同的中医学科对象。例如,于鹏[3]以中医学疼痛术语为研究对象,运用术语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分类,概括了这类术语的面貌和特点,并对其标准化问题提出一些建议;谢芳[1]从音义关系和语素义的角度对中医药材名称的理据进行探索。(2)文化意义研究,主要包括对中药名称及其相关俗语、对联或典故进行介绍[4]。在《中国文化词语教学要略》一书中将中国文化词语分为物态文化词语、制度文化词语、行为文化词语和心态文化词语四大类,在每一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词语做重点介绍,其中在“行为文化词语”一章,对中医文化词语中的中医诊断、中医疗法、中药和名医与中药铺等几方面的文化词语进行举例介绍,但每一方面的词语只介绍几个,数量较少且语言专业性很强。
2.2中医文化词语的教学研究
中医文化词语的教学研究主要从汉语国际教育的视角展开,具体包含三个方面:(1)教学法研究,例如交际法[6]、元认知理论[7]以及中介语等理论在中医文化词语教学中的应用[8];或者根据留学生医古文、中医英语等课程的教学经验反思中医文化词语的教学方法[9]。(2)中医汉语教材研究。周佩[10]对国内两所中医药院校的中医留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内容为《中医汉语》和《实用中医汉语》两套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两套教材在中医文化词语的选择和编排上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建议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要始终融入中医文化的教学,使学生在中医文化的熏陶中获得文化认同感。(3)中医文化词语的选词研究。翟乃刚[11]对《中医汉语》(读写课本,上下两册)的词汇表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把词汇分为基本词和中医词两类,总结出词汇的选择及编排原则,指出中医文化词语编排缺乏有效的参考标准,中医文化词语等级大纲的制定迫在眉睫。支绛[12]也对《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进行了比较研究,依据两者中的几篇课文,对比其编写理念、课文、词汇、语法项目和练习的设计,提出此类教材应注重文化因素的融合,建议适当减少中医专有名词或术语的比例,优先考虑文化因素。乔思邈[13]把《中医汉语》和《实用中医汉语》两套教材中的词汇表分别进行统计汇总,包括一般词汇和中医词汇两部分,并尝试依据《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逐一对统计中的中医词汇进行核对,结果显示约半数以上的中医词汇都属于超纲词;作者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分别制定了《中医词汇大纲》和《中药词汇大纲》,这比前面三位学者的研究又推进了一步,但大纲中的很多词汇都超出了目前中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汉语课程所用教材的范围,而且也并未进行分级划分。
综上所述,语言学领域主要是从语法学或者语义学的角度对部分中医文化词语进行初步解析,对其文化学意义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即中医文化词语的本体研究还很不足。专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医文化词语的系统研究尚未出现,已有研究仅是基于部分中医汉语教材中的中医词汇,调查数据及参考教材或文献尚不全面,分析层次较浅,因而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中医词汇大纲》的权威性有待商榷。
3中医文化词语的研究构想及意义
中医文化词语是汉语文化词语这一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医汉语教学和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从根本上推动文化词语专项系统研究甚至专门用途汉语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3.1尝试制定“中医文化词语等级大纲”,为中医汉语教材选词提供更多依据
与通用汉语水平考试(Hanyu Shuiping Kaoshi,HSK)已分级的情况不同,中医文化词语目前没有官方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等级划分。现有教材的编写者选择生词时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主要是基于经验,没有一个确定生词的明确标准[14]。这就导致中医药院校留学生预科阶段和本科阶段的中医词汇教学严重失衡,预科阶段中医词汇较少,而在本科阶段又大量引入,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适应高强度的中医词汇的学习[10]。研究发现,中医药院校通用的《实用中医汉语》教材中的选词没有由浅入深,如“暑湿寒邪痰”还未介绍前就先讲了“燥湿化痰”,这对学生理解医理存在一定的难度[12]。其他教材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高质量的中医汉语教材需要科学的选词依据,以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医文化词语系统研究为始,调查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层次,统计分析不同词语的使用频率,请中医药学专家评估词语的专业基础性等级,也结合词语的语义、语法等语言学特点,对中医文化词语进行分类分级;在参考《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尝试制定“中医文化词语等级大纲”,为中医汉语教材编写和教学提供更多的依据。
3.2探索中医文化词语的翻译及释义模式,为中医汉语教学提供借鉴
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释义模式的传统方式都是直译法。当前比较通用的《中医汉语》和《实用中医汉语》两部教材都对生词表中的中医文化词语标注了汉语拼音和英文翻译,其目的在于帮助英语母语的外国学生利用其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促进对词义的理解,但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问题不少。直译的翻译原则多为准确、简明、易懂,目的是短期内让学生习得词汇,功利性较强,因此只能帮助学生了解词语本身的语言学意义,而疏忽了对词语文化意义的表达,不利于学生对中医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深刻领悟;其次,并不是所有留学生的母语都是英语,对中医文化词语进行深入浅出的中文解释才是提升中医汉语教学质量的根本之法。中医汉语的教学目标是为留学生进入中医本科学习阶段打好基础,即提升学生的中医理论和中医文化的综合素养,显然中医汉语的教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3以中医文化词语研究为例,推动汉语文化词语专项研究
已有的文化词语研究都比较宽泛,主要研究对象为民俗文化,研究方法为民俗学或者文化学,即研究缺乏针对性和深入性。以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医文化词语为研究内容,一方面对其进行内涵界定、分类、深层意义解读等,对文化词语的特点及其价值做一深入的探索性研究;另一方面,综合运用语言习得理论及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理论,结合中医文化词语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效果的科学调查,有针对性地探讨文化词语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现状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某类文化词语的专项系统研究,这将为文化词语理论的发展、完善提供一条新的研究路径,研究模式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的文化词语专项研究。
3.4促进中医汉语等专门用途汉语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起,汉语国际教育界受国外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ESP)教学的启发,试图在汉语预备教育和汉语进修教育中开办商务汉语、旅游汉语、中医汉语等不同模式的专门用途的汉语教学[15]。目前,专门用途汉语的研究比较少而且不成系统,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教学理论研究、教材编写及研究还相当薄弱[16]。商务汉语是当下发展最为迅速的专门用途汉语,相关教材比较丰富,并且已经面向全球开展商务汉语考试。然而,同样作为专门用途的中医汉语却发展缓慢,这其中原因诸多,但中医词汇自身语言的专业性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无疑是给学习者和研究者造成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对中医文化词语进行系统研究并制定“中医文化词语等级大纲”,对这类词汇的学习和测试难度进行界定,必然将推动中医汉语培训和考试的市场化,进而促进专门用途汉语的发展。
4结语
文化词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汉语文化词语进行系统研究将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更加高效地发展。本文首先对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中医文化词语的特点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综述中医文化词语已有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中医文化词语进一步的研究构想及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相关院校和机构了解当前的实际情况,调整并完善中医汉语教学策略,包括改进中医汉语课程设置、教材编纂及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为构建适用于所有类别文化词语的研究框架、探索更为实用的文化词语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总之,中医文化词语系统研究是中医汉语教学和专门汉语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推动文化词语理论和汉语国际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实践。
参考文献
[1]谢芳.中医药材名称的语言文化考察[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2]杨靖轩.汉语医学词构词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2):87-94.
[3]于鹏.中医学疼痛术语的分类和标准化[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4,(2):45-47.
[4]薛芳芸.趣谈中医药学中的语言文化[J].中医药文化,2010,(3):54-56.
[5]李仕春.中国文化词语教学要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26-132.
[6]阚道翠.留学生中医汉语教学方法初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97-100.
[7]于鹏.浅谈中医院校留学生写作课教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4-07-21.
[8]薄彤.中介语理论在中医院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6,(1):41-42.
[9]孙文钟.在留学生中开展中医古汉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医古文知识,2000,(1):7-8.
[10]周佩.中医学对外汉语教材调查分析报告[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11]翟乃刚.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2]支绛.《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13]乔思邈.留学生中医预科班中医词汇教学大纲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14]郭曙纶.《雨中登泰山》的超纲词统计与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7,(1):125-131.
[15]张黎.商务汉语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55-60.
[16]梁颖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研究——以生活汉语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本文编辑: 董历华)
(收稿日期:2015-04-28)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2.034
作者简介:刘芳(1986- ),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和社会语言学。E-mail:njuliufang@163.com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JB182);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课题(2012Y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