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应用临证举隅
2016-03-11骆云丰陈锦团
骆云丰 陈锦团
桂枝应用临证举隅
骆云丰1陈锦团2
桂枝;桂枝汤;感冒;痞症;痹症;头晕;心悸
桂枝一药,外可达表,内可入里,解肌通经,温阳降逆,功用甚广,《神农本草经》言其功效曰:“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本经疏证》言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临证验之,略有所得,援列数例,以质明者。
1 桂枝汤治疗感冒案
张某某,男,50岁。2008年10月22日初诊,当时气温25℃~30℃。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冷发热达39℃,无法上班,请假休养,在一个药店坐堂医生开2剂中药(具体不详),无效,转诊我处。查:体型消瘦,发热,38.4℃,畏冷怕风,头痛,全身酸痛,喝热水、吃饭则汗出,舌苔黄厚腻,咽部充血明显,但患者无诉咽痛。处方:桂枝12 g,白芍15 g, 杏仁9 g, 羌活3 g, 独活3 g, 甘草6 g。服1剂。
翌日复诊:体温37.2℃,头痛消失,全身酸痛明显好转,但仍有轻度不适,畏冷消失,时有汗出,苔如前黄厚腻,咽部充血,无咽痛,唯出现咽痒咳嗽,无痰。处方:桂枝6 g, 白芍9 g, 杏仁6 g, 羌活3 g,独活3 g,甘草6 g,防风6 g, 荆芥9 g,1剂。
第三天, 电话回访:完全康复,已经上班,问询仍无咽痛,无咳嗽,嘱喝薏米粥清热化湿。
按:初诊时患者舌苔黄腻,咽部充血,但症状甚符桂枝证,当时犹豫不决,辨证为风热?风寒?还是风寒化热兼有湿热,如何处理?最终以“有是证用是方”,舍舌取症,径取桂枝一剂观效。 二诊时考虑仍属于桂枝证,但表证大部已解,残邪余留,当乘胜追击。但患者咽部充血,且有咳嗽,有没有化热入里?要不要加点石膏?又成决疑,反复追问病人,患者诉无咽痛,故而弃用清热之品。至于咳嗽,本拟再剂后再用桂枝加杏仁、厚朴,不意表解而咳止。
2 桂枝汤治疗痞证
陈某某,男56岁,2012年10月初诊。自觉全腹胀满不适,与饮食、气候无关,常于夜间盖被睡觉发作,自觉发作时全身燥热感,冲凉或掀开被子后燥热感消失,腹胀亦消失,追问症状,患者诉无汗,无恶冷、怕风,追问病史,患者诉平素活动身热后亦有腹胀,但继续活动至汗出后腹痛缓解,若不汗出,时有皮肤瘙痒感,冲凉或乘凉后腹胀、瘙痒缓解。舌质淡暗,苔薄白披黄,脉弦。处方:桂枝9 g,白芍9 g,生姜6 g,大枣6 g,炙甘草6 g两剂。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腹胀未见消除,且腹胀、皮肤瘙痒加剧难忍,后多次冲凉后方缓解,追问服药情况,患者诉药后未见汗出,考虑药轻不足以发表,嘱日2剂,药后服热粥一碗或热水一杯。未再诊,后因他病来诊,询之诉服药后汗出胀消,皮肤未再痒,此后偶有腹胀再做,但症状与前不同,多食发作,且程度较轻,自行缓解,平素饮食注意,故未再诊。
按:该案接诊之初,询之腹胀与饮食无关,反而和汗出、燥热相关,此胀与一般脾胃病所致的腹胀,胃痞不同,如何治疗,不免思索一番,后抓住汗出则胀消,考虑气机的升降失宜,故而采用桂枝汤,初诊药后症剧,追问症状药物不得汗,热郁于表而不得越,想到《伤寒论》48条:“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燥烦。”考虑药力不够,尚不能达表,故而嘱日2剂,药后啜粥或热饮,汗出为度。这一点笔者曾有亲身体验,一日感冒,恶寒无汗,盛暑之际曾盖两层厚被仍觉怕冷,自忖体质偏弱,经不起麻黄,遂自书桂枝汤2剂,然一剂尽服,恶冷如故,考虑药力不够,再剂尽剂,桂枝量达18 g,仍无汗出,热饮亦无寸效,遂叫家人快速煮粥,半小时后粥成热饮,饮后数分钟内,自觉热气外蒸,涔涔汗出,恶寒遂减,依次减被,翌日而愈。故而凡用桂枝治疗表证或感冒或皮疹或瘙痒,无粥不汗,无汗不效。
3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茯苓丸、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痹症
陈某某,女,31岁,2011年11月25日初诊。患者系某学校钢琴老师,诉右腰背、右下肢酸麻胀不适10余年,与饮食、气候、情绪无关。曾查MRI排除腰椎间盘问题,查血排除风湿。多次在各大医院骨科、神经科、针灸科、推拿科等各种手段治疗,应用中西药物治疗,症状无好转。辰下:右腰、右髋酸麻胀,右下肢酸麻胀感,偶有疼痛,恶心、中上腹不适,易乏力,平素畏冷,无口干。查体: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双上肢、双下肢肌肤甲错,皮肤苍老粗糙如鱼鳞病,自诉肢体无汗,即便夏日,亦无汗出,因肌肤丑陋十数年来未曾穿着短裤、裙子,细问病因,患者诉其父母告知小时候一场大病,全身脱水,几尽不救,后虽得救,然此后皮肤粗糙且逐年加剧。考虑身体羸弱,寒湿侵表,遂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炮附子12 g,知母12 g,防风12 g, 桂枝12 g,白芍12 g, 炙甘草6 g,白术18 g,干姜12 g,麻黄6 g,赤芍9 g,石斛6 g,细辛3 g,牛膝12 g。 二诊,服上药后自觉恶心感缓解,腰髋疼痛缓解,无诉口干,而二诊当日天寒,右腰髋酸胀不适再作,右下肢不适如旧。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效果不更方,宗前药加肉桂9 g,再进14剂。
2011年12月16日,四诊。右下肢酸胀不适,小腿外侧,右腿踝及足底交界处不适,右下肢疼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无明显外寒,恶心缓解,唯余右下肢不利,结合肌肤甲错,予改方当归四逆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细辛3 g,当归6 g,桂枝15 g,赤芍12 g,大枣10 g,炙甘草10 g,通草10 g,白芍15 g,茯苓20 g,桃仁12 g,牡丹皮9 g。上方守方加减28天。
2012年1月13日,八诊。近3日来腰酸明显,晨起排便次数增多,糊状便,便前腰痛,肠鸣,膝盖酸明显,月经将至。脉左弦大右滑,舌质淡苔薄白。改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20 g,桂枝15 g,白芍30 g,生姜10 g,大枣10 g,炙甘草10 g,细辛2 g,当归9 g,黑顺片9 g,鹿角霜12 g,山药20 g,怀牛膝15 g,宗前方加减变化守方20诊,140余天,略事加减,主要集中于后三味变化,患者下肢酸痛由每日终日发作,减少至夜间发作,减至每周五天、三天、二天发作。
2012年6月15日,二十七诊。双下肢走路拘紧牵拉感,无酸痛不适感,大便偏多,餐后则便,便不成形,糊状。舌质淡苔薄白脉滑,加大生姜、细辛用量: 黄芪30 g,桂枝25 g,白芍30 g,生姜20 g,炙甘草10 g,大枣10 g,细辛6 g,木瓜12 g,独活9 g。此后以此方守方加减6诊,至9月7日,计80余天,患者下肢已无疼痛。皮肤甲错明显改善;此后时近秋冬,天气变冷,受寒后下肢疼痛时有反复,患者亦不敢停药,仍宗前方加减,且逐渐减量至2日一剂,共计治疗至60余诊,达1年半时间,天气转暖停药收工。患者甚是高兴,一者10余年来的腿痛消失,二者可以继续自己的钢琴教学(原来一节课下来腿酸胀痛难忍),三者皮肤光滑,多年来首次穿裙子,随访半年未再作,且今年夏天上下肢皮肤能够出汗,并实现多年夙愿可以到海边戏水。
按:本病初诊考虑寒湿据表,解外为先,又因病久,故选桂枝芍药知母汤;后因腰痛缓解,集中下肢,且结合肌肤甲错,考虑阳气不通,瘀血内阻,以桂枝茯苓丸合当归四逆继续治疗;后再因合并便溏、腹泻,转为表里同治,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近一年方克其功。这其中疗效时有反复,并曾经复查腰椎、髋关节高场MR,复查自身免疫全套,未见异常,后终由量变至质变,方臻治愈。回顾方药,黄芪桂枝五物越用越精炼,且部分药物用量逐渐增大,且大剂量应用桂枝、生姜、细辛未见口干、燥热,反见腹泻、便溏,知陈年固冷,冰山消融,排病反应也,须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祛寒回春亦非一朝能及。
4 五苓、真武治头晕
陈某某,70岁,男。患者曾因头晕、腹胀2011年在我科住院,诊断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低钠血症”经过治疗好转出院。
2012年3月6日,首诊。因感冒导致头晕一周,且在“神经内科”静脉滴注“营养脑细胞、改善脑血循环”药物3天无效,遂求诊我处。辰下:头晕,昏蒙不清,无天旋地转,无恶心、呕吐,口干,不喜饮,偶咳,无痰,知饥纳可,二便调。舌暗淡,苔薄白干,脉弦。考虑水饮上犯清窍,予五苓散:肉桂15 g,茯苓10 g,泽泻24 g,白术12 g,猪苓12 g,桂枝9 g,杏仁6 g,3剂。后随访3剂而愈,未再续诊。
2012年10年31日,再诊。再次因为感冒后出现头晕,并见胸闷,辰下:已无鼻塞、流涕、怕冷、恶风,自觉头晕,昏蒙不清,时有胸闷、心慌,查体:舌暗淡,苔薄白干,脉弦,因前次头晕治愈故而直接至我处就诊,予处方: 茯苓20 g,白术12 g,白芍9 g,黑顺片6 g,生姜15 g,炙甘草6 g,3剂而愈。
按:其实本案的治疗思路得益于西医的诊断,该患者首次住院,因为肾上腺功能减退导致重度低钠血症(血钠一度达117mmol/L),考虑低钠血症导致脑水肿以致头晕,经过补纳治疗好转出院,但患者未按医嘱应用小剂量激素替代。本次再因感冒应激而就诊,一者考虑患者脑水肿头晕,中医认为水饮为病,其二抓住渴不欲饮,故而直接应用五苓散,不意效果显著;再诊患者出现胸闷心慌,水湿更剧,不仅上犯清窍还凌君心,思《伤寒论》“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故径用真武汤而取效。
5 炙甘草汤治心悸
周某,女,26岁,未婚。患者系本院职工孩子,因朋友聚会,至凌晨方归,归不安卧,以致心慌,至我院心内科,查心电图提示“窦速”,心率波动于110次/分,口服“比索洛尔”,然症状仍未改善,遂诊我处。辰下:心慌、心悸,时有胸闷,夜不安眠,追问工作情况,刚刚毕业,新入岗位,卖力卖命,常常熬夜加班。查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面色白,体重较半年前明显消瘦。予处方:炙甘草12 g,大枣20枚,桂枝12 g, 生姜6 g,麻仁12,麦冬9 g,生地黄20 g,人参10 g,阿胶10 g,3剂,并嘱停用比索洛尔。后回访,首剂症状即消失并安眠,尽剂而欲。
按:该患者以心悸为诊,西医诊断窦速,用比索洛尔压制心率,此非其治也,接诊之初,细问病因,乃由于长期加班,暗耗心阴,加之朋友聚会酒饮唱歌,耗气伤阴诱发,《黄帝内经》言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故而仅仅略参四诊即开具炙甘草汤而见效。
6 小结
《本经疏证》对桂枝的功用总结曰: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桂枝一药,达表通里,功用甚广,不可因地处东南多湿热而惧其用,亦不可囿于解表而屈其用。诚如徐忠可曰:近来肾气丸、十全大补汤俱用肉桂,盖杂温暖于滋阴药中,故无碍。至桂枝汤,因作伤寒首方,又因有春夏禁用桂枝之说,后人除有汗发热恶寒一证,他证即不用,甚至春夏则更守禁药不敢用矣。不知古人用桂枝,取其宣通血气,为诸药响导,即肾气丸古亦用桂枝,其意不止于温下也。他如《金匮》论虚损十方,而七方用桂枝;妊娠用桂枝汤安胎;有桂苓丸去症;产后中风面赤,桂枝、附子、竹叶并用;产后乳子烦乱、呕逆,用竹皮大丸内加桂枝治热烦;有附方,于建中加当归内补。然则,桂枝岂非通用之药?若肉桂则性热下达,非下焦虚寒者不可用,而人反以为通用,宜其用之而多误矣。余自究心《金匮》以后,其用桂枝取效,变幻出奇,不可方物,聊一拈出以破时人之惑。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科(福州 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州 350122)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8.055
1003-8914(2016)-18-2726-03
(本文校对:柯晓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