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2016-03-11杨少军

河北中医 2016年7期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穴位

张 明 杨少军 王 琦

(甘肃中医学院西学中班,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张明杨少军1王琦△

(甘肃中医学院西学中班,甘肃兰州730000)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仍然较为棘手。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可以通过整体调节人体气血阴阳、脏腑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方法预防变应性鼻炎。本文从经典名方加减论治、自拟方加减论治、针刺治疗及其他外治法治疗诸方面论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中医疗法;综述

变应性鼻炎是指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炎性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由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活性细胞等参与的Ⅰ型超敏反应。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喷嚏、鼻塞、鼻痒、清水样鼻涕,甚至部分患者伴有嗅觉减退,其基本病理改变主要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鼻腔腺体分泌增加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1]。本病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目前在国内外治疗此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仅通过抗过敏或局部用药对症处理,并且经久难愈,反复发作[2]。中医药在调节人体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易感性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病因中医对本病症状的描述可以追溯到西周,《礼记·月令》中曰:“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圣济总录》有云:“鼻流清涕,至于不止,以肺脏感寒,寒气上达,故其液不能收制如此。”《景岳全书》云:“凡受风寒而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鼻鼽,此证多在太阳证。”金代《河间六书》云:“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因此本病的内因多为肺、脾、肾功能失调,外因则为感受风寒邪气引发。

1.2病机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一,孙思邈多从肺、肾两脏虚寒论治。刘河间则认为,本病属热属火,李东垣认为其主要为虚寒,他《东垣十书》中指出:“肺者肾之母,皮毛之阳,元本虚弱,更以冬月助其令,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寒甚则浊涕嚏不止,比常人大恶风寒,小便数而欠,或引行小便色清而多,大便不调,夜寒无寐”。

2 中医治疗

2.1经典名方加减论治刘蔷[3]认为变应性鼻炎患者多为素体阳虚,正气不足,卫表不固,腠理疏松,故而风寒邪气乘虚而入,使肺气失宣,鼻窍不通。治疗选用桂枝汤加味,药物组成:桂枝、白芍药、荆芥、干姜、细辛、辛夷、甘草。体虚者加黄芪,发热者加生石膏;前额痛着加白芷。共治疗15 d。结果:共36例患者,治愈12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3%。韦子章[4]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药物组成:党参、山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桔梗、白术、防风、莲子肉、蝉蜕、荆芥、黄芪、细辛。鼻涕多者加乌药、乌梅、益智仁;畏寒怕冷者加熟附子。共治疗10 d。结果:显效4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邓燕等[5]应用玉屏风散加味治变应性鼻炎,风寒袭肺加荆芥、白芷、苍耳子、牛蒡子等;肺气虚寒加桂枝、细辛、辛夷、乌梅、五味子等;肺经伏热加黄芩、赤芍药、牡丹皮、紫草、桑白皮等;肾阳虚衰加附子、肉桂、杜仲、黄精、淫羊藿等;气滞血瘀加当归、桃仁、红花等;小儿患者加健脾益气之品如党参、山药、薏苡仁。鲍爱春等[6]应用小青龙合剂治疗变应性鼻炎30例,对照组30例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2组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牛彩琴等[7]将12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辨证分为肺虚饮停、脾阳虚弱、肾阳虚弱3种证型,分别予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加减、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临床上分别取得较好疗效。

2.2自拟方加减论治梁成等[8]用自拟补肾祛邪方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药物组成:黄芪、仙鹤草、辛夷、淫羊藿、菟丝子、蛇床子、苦参、秦皮、黄柏、白鲜皮、虎杖、穿山甲、防风,疗程1个月。结果:显效4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张虹[9]用名老中医干祖望所创截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药物组成:紫草、墨旱莲、茜草、豨莶草、蝉蜕、防风、地龙、通草、徐长卿、芦根、乌梅、黄连、竹叶、生地黄,水煎2次取汁400 mL,每日2次口服,并以第3煎药液冲洗鼻腔,1次200 mL,每日1次,共治疗8周。结果:临床痊愈1例,显效19例,有效2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67%,说明截敏汤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有效中药制剂。李国云等[10]用健脾通窍丸治疗变应性鼻炎105例,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白术、防风、白芷、辛夷、苍耳子、升麻、陈皮、藿香、甘草。对照组103例予辛芩颗粒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80.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征[11]采用鼻宁方治疗变应性鼻炎30例,药物组成:黄芪、乌梅、白术、防风、川芎、白芷、苍耳子、炙甘草。腹胀纳呆;疲乏肢困者加服补中益气丸;腰膝痠软,形寒怕冷者加服金匮肾气丸;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

2.3针刺治疗桑莉[12]采用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45例,取患者印堂穴,常规消毒后,用1.5寸30号毫针,提捏进针,得气后针尖向下沿皮下慢慢刺约1寸,再用捻转、提插补法,使针感达鼻头,每5 min行针1次,留针20 min,1~2 d针刺1次,共治疗20次。结果:痊愈27例,显效18例,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缪奇祥[13]采用意守针法治疗变应性鼻炎28例,共取2组穴。第1组:左迎香、右鼻通、左风池、右合谷、左肾俞、右肺俞、左足三里;第2组穴均为第1组的对侧。2组交替进行,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结果:临床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于涛等[14]采用左氏温阳针方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30例,取董氏奇穴中大叉、火主、火连、火串,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结果: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虞旻珍等[15]通过总结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穴规律,发现迎香、肺俞使用频次≥50%,主要穴位所归属的经脉以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居多。

2.4其他中医外治法除针刺疗法外,临床也常用穴位埋线、中药贴敷及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对腧穴的复合刺激,是借助埋人穴位的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刺激作用而替代针灸留针治疗的方法[16]。杨才德等[17]采用穴位埋线刺激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定位于颧弓下缘与下颌骨冠突后缘交界处的体表投影点,每周1次,两侧交替进行,该方法具有痛苦小、见效快、疗效持久的优点。刘燕丽[18]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31例,取穴:印堂、迎香、大椎、合谷、列缺、足三里、肺俞,15~20 d埋线1次,共6次。结果:治愈12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穴位贴敷法是在传统针灸医学基础上,将中药制成丸、散、膏等剂型贴敷穴位,利用药物经皮吸收和经络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贴敷的药物穿透经穴层次后,可循经传导直接作用于经络和脏腑[19]。林艳霞等[20]采用庚日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30例,将芥子、延胡索、丁香、甘遂、白芷、细辛,按2∶1∶1∶1∶1∶1的比例粉碎成末,用生姜汁搅拌药粉成膏状,并制成大小为1 cm见方的药饼,再将药饼用4.5 cm见方的胶布固定在所选穴位上。选穴第1组:肺俞、肾俞、膏肓俞;第2组:大椎、风门、膻中、脾俞;背部穴位均取双侧。每逢庚日,将药饼贴敷于所选穴位上,每次只贴1组穴位,2组交替贴敷。每次贴2 h,10 d贴1次,共治疗9次。结果:显效4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罗开涛等[21]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取大椎、大杼、肺俞、膏肓俞、灵台,采用复方白芥子散(药物组成: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适量,分别贴敷于上述穴位,每次2 h,7~10 d贴敷1次,以三伏天为主要治疗期。结果:治愈22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33%。穴位注射疗法是传统针刺和现代注射液结合的新型疗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通过临床辨证选择合适的注射液,将注射液注射到特定的穴位上,从而达到针刺与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22]。梁超等[23]通过自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24例,选取双侧定喘、风门、肺俞、曲池、足三里,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83.3%。

小结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疗效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有效的生化指标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用药剂量、剂型、疗程等没有统一量效指标,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临床大样本资料和大量的实验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方面进一步研究客观指标,探讨发病机制及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加强基础研究将有利于本病的治疗及预防。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2]谭鑫,孙海波.中医药诊治变应性鼻炎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2):93-95.

[3]刘蔷.桂枝汤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2):182.

[4]韦子章.参苓白术散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J].陕西中医,2008,29(7):832-833.

[5]邓燕,李鹏.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J].新中医,2010,42(10):125.

[6]鲍爱春,朱静静,龚齐.小青龙合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109-110.

[7]牛彩琴,张团笑,张新平.中医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232-233.

[8]梁成,高瑞岭,孙雪峰,等.自拟补肾祛邪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远期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0,9(3):212-213.

[9]张虹.截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27(1):32-34.

[10]李国云,王进军,胡锡元.健脾通窍丸治疗变应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1054-1055.

[11]高征.鼻宁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0例[J].陕西中医,2010,31(9):1166.

[12]桑莉.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45例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1):58.

[13]缪奇祥.意守针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5,34(1):38-40.

[14]于涛,杨庆生,樊莉,等.左氏温阳针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3):445-447.

[15]虞旻珍,宣丽华.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穴规律探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17(2):15-16.

[16]周文瑾,覃冠锻,彭清华,等.穴位埋线在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中的运用[J].江西中医药,2012,43(6):46-47.

[17]杨才德,赵达,于灵芝,等.蝶腭神经节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3):62-64.

[18]刘燕丽.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31例[J].光明中医,2011,26(6):1195.

[19]泰尔齐,苑家敏.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12,25(2):74-76.

[20]林艳霞,张秋芳,范丽英,等.庚日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2):186-187.

[21]罗开涛,边晓东,楼志勇,等.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23.

[22]邱宇星,张嘉玲,张冠中.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9):49-50.

[23]梁超,姜涛.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及对患者血清IL-12和IFN-γ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32(12):1077-1080.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6.07.043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疼痛科,甘肃兰州730000

张明(1974—),男,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及临床工作。

R765.213.05

A

1002-2619(2016)07-1115-03

2015-01-12)

1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疼痛科,甘肃兰州730000

猜你喜欢

变应性鼻炎穴位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夏季穴位养心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葱汁治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