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9-09谭嘉萌江玉蓉

河北中医 2016年7期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过敏性

谭嘉萌 江玉蓉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耳鼻喉科,重庆 万州 404000)



中医护理干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谭嘉萌江玉蓉△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耳鼻喉科,重庆万州404000)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医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干预组满意度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F-36心理健康各项评分及生理健康各项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显著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穴位贴敷法;按摩;中医护理学;生活质量

变应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其发生的必要条件有3个:①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②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③特异性抗原与特应性个体相遇。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及劳动力丧失[2]。中、重度患者除受鼻部症状的烦扰外,睡眠、社交、情感等也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症状控制不好,患者生活质量将会大大下降[3]。本研究对4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干预48例对照,观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4]。排除精神和意识异常者,有鼻部手术史者,合并鼻息肉及其他皮肤病者,不愿意参与随访及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一般资料选择2011-03—2014-02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16~42岁,平均(26.1±12.7)岁;病程1~9周,平均(4.6±2.1)周。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17~43岁,平均(27.6±13.4)岁;病程2~9周,平均(4.5±1.8)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及护理。

1.3.2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临床护理。1.3.2.1口服药物护理予温肺益气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黄芪15 g,甘草3 g,蝉蜕15 g,白术10 g,薄荷6 g,麻黄6 g,防风10 g,辛夷6 g,苍耳子6 g。加减:脾气虚者加茯苓、党参各6 g;清水样鼻涕者,加乌梅10 g;鼻塞严重者,加石菖蒲6 g;无鼻痒者,去蝉蜕。2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饭后30 min口服,每次100 mL,每日2次。然后第3次煎药液用于鼻腔冲洗,每晚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3个疗程完毕后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调温至30 ℃ 冲洗鼻腔。每日煎好药后,嘱患者趁热服用,勿服凉药。在鼻腔冲洗过程中,应首先做好冲洗指导,教会患者冲洗方法,控制好药液温度,切忌过热冲洗,以免损伤黏膜。对于不能很好自行冲洗的患者,可在护理人员使用鼻腔冲洗器下完成。1.3.2.2穴位手法护理患者仰卧位,相关穴位涂抹凡士林,以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顺序,每个穴位1 min,力度由轻到重;再按揉鼻通穴,每侧5 min;最后让患者坐位,取双侧合谷、曲池穴,各轻柔2 min。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连续按摩3个疗程。穴位按摩时,切忌力度过大,以免造成患者强烈不适感。按摩时,可适当讲解中医穴位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1.3.2.3穴位贴敷护理取鲜姜适量,榨汁待用。然后取芥子、麝香、半夏、细辛、延胡索各10 g,用备好的姜汁调成糊状。肺气虚者加艾叶、黄芪、麻黄各5 g,选大椎、百劳(双侧)、肺俞(双侧)、天突、膏肓(双侧)等穴位贴敷;脾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各5 g,选大椎、气海、天突、脾俞(双侧)、百劳(双侧)、膏盲(双侧)、足三里(双侧)等穴位贴敷;肾气虚者加附子、五味子、肉苁蓉、干姜、淫羊藿各5 g,选大椎、命门、肾俞(双侧)、天突、膏肓(双侧)、涌泉(双侧)、百劳(双侧)等穴位贴敷。贴敷时间为4~6 h/次,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周。贴敷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皮肤不适,若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应调配方剂或取消贴敷。穴位贴敷前应做好局部相应穴位皮肤清洁工作,用温水擦拭,贴敷结束后同样用温水擦拭,以免污浊衣物。

以上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可在医院住院进行。针对出院患者,要教会患者或家属用药方法和剂量,并叮嘱家属与患者相互配合,定期随访。鼻腔冲洗应在护理人员指导后进行。在按摩穴位时,应根据患者个人体质做到力度适中。贴敷药物避免时间过长,以免局部皮肤不适。若贴敷后皮肤起泡,可用植物油湿敷,必要时用碘伏消毒后以无菌纱布覆盖,以防疱皮脱落、感染。为防止药物脱落,叮嘱患者贴敷后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应以清淡为宜,禁食荤腥、辛辣、生冷食物。

1.4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患者满意度从护理干预开始,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调查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以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表示,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调查人数]×100%。本研究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

1.4.2生活质量对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评定方法参照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5],主要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方面入手,心理健康内容包括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4个方面,生理健康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4个方面。

1.5疗效标准将患者症状和体征用分值表示,再根据干预前后评分改善百分比来判定疗效。显效:评分改善百分比≥51%;有效:评分改善百分比≥21%,≤50%;无效:评分改善百分比≤20%[4]。

2 结 果

2.12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干预组干预后SF-36心理健康各项评分及生理健康各项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3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变应性鼻炎并非致命性疾病,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视,久而久之,反复的病情变化和发展,最终导致鼻息肉、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等[6]。此外,由于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如鼻塞、喷嚏、鼻痒及流清涕等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和工作,甚至睡眠,致使部分患者心理发生变化,继而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随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患者除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外,还要给予健康教育,强调变应性鼻炎通过有效的治疗,加之患者积极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7-10]。同时通过正确的康复指导,配合中药口服及冲洗、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等疗法,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11]。

现代医学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主要有抗组胺类、糖皮质激素类、抗白三烯、色酮类等药物,但这些药物依赖性较强,停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又会带来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12]。中药治疗对缓解症状有明显的疗效,且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中医学认为,变应性鼻炎为本虚标实之证,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 尤以肺气虚为主, 标实主要为风寒和异气之邪。其发病机制为脏腑气弱,肺气受损,正气不足,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或异气之邪乘虚侵入鼻窍;风寒束肺,肺气不得宣通,津液停聚,鼻流清涕;宣降失畅,气机壅滞,寒热错杂,致呼吸不畅、鼻痒反复发作。治当以温肺益气为主。本研究所用中药方温肺益气汤中,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蝉蜕、薄荷散风除热,利咽止痒;白术健脾益气;麻黄温散寒邪,宣肺利尿;防风祛风解表;辛夷、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鼻腔冲洗能够及时清除鼻腔内的尘埃颗粒,清除变应原,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提高黏膜纤毛黏液清除功能,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减少炎性因子[13]。

中药穴位贴敷是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理论基础[14-16],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以及药物的双重作用产生更大的整体效应,从而达到调理脏腑气血、促进脏腑功能恢复的目的,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疾病复发。同时,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细胞值[17]。本研究穴位贴敷所用药物芥子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麝香开窍醒神;半夏辛开散结,温以散寒;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延胡索辛温散寒,和畅气机。然后根据辨证取穴、加减用药,或宣通肺气,使邪从表解;或健脾补肾,增强机体抵抗力。穴位贴敷融合了中医学运气学说、经络学说以及现代治疗学和免疫学等诸多学科理论,治疗变应性鼻炎见效快,疗效好。

《内经》中指出:“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本研究通过按摩局部经络腧穴来调动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激发和调理气血,以益气健脾,温肺固表,温肾壮阳。

变应性鼻炎属于免疫性疾病,至今尚无根治性的方法,一旦患上此病,患者需要终生服用药物。医护人员要调动家属参与到患者疾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监督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自我保健意识;教会患者自我调节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掌握用药方法、疗程、剂量和注意事项。只有患者长期配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治疗,才有可能达到预防疾病复发的目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通过采用中药煎服冲洗、穴位按摩和穴位贴敷等措施,不但提高了变应性鼻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强了其治疗信心,其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推广。

[1]许慧芬,潘晓琴,俞学铭.中药穴位敷贴治疗非发作期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A):45-46.

[2]陈婵芳,顾军养.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898-2899.

[3]王婷婷.中药滴鼻液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J].吉林中医药,2013,33(9):917-918.

[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 [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5]Blumenthal JA.New 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behavioral medicin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exercise and medication in treating depression [J]. Cleve Clin J Med,2011,78(Suppl 1):S35-43.

[6]潘伟滨,林琼.穴位擦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58-60.

[7]周艳霞,许凤丽,李建超,等.中药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时间选择的综述[J].中医临床研究,2011,3(9):119-121.

[8]李瑞,张茂,黄舒.穴位敷贴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636-637.

[9]王淑萍.穴位贴敷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 287-288.

[10]朱兰英,钟慧红,朱艺成.三伏天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30-33,53.

[11]明翠丽.针灸加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0,25(12):39-40.

[12]向希雄,张雪荣,张金举.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2):14-15.

[13]王丽,张强,宋桂红.自拟香元散加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8):118-119.

[14]胥彪,胡文健.中西医对变应性鼻炎的比较认识[J].吉林中医药,2013,33(2):208-209.

[15]张茂华,方美善,薛均来,等.针药合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151-152.

[16]倪梅,陈变玉.护理干预对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13):148-149.

[17]于苗,智勇,刘智艳.穴位贴敷不同剂型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5,33(1):69-72.

(本文编辑:曹志娟)

10.3969/j.issn.1002-2619.2016.07.035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重庆万州 404000

谭嘉萌(1976—),女,主管护师,学士。从事耳鼻喉科临床护理工作。

R765.213;R248.8

A

1002-2619(2016)07-1089-04

2014-11-20)

猜你喜欢

变应性鼻炎过敏性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说说过敏性紫癜
不可小觑过敏性哮喘
谨防过敏性休克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