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旬邑地区延长组长6-长9储层油气成藏分析

2016-03-11乔向阳

地下水 2016年4期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鄂尔多斯

乔向阳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75)



旬邑地区延长组长6-长9储层油气成藏分析

乔向阳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75)

旬邑地区为勘探开发新区块,探究延长组长6—长9油藏成藏,为后期大面积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在油藏类型及特征研究区基础上,运用数理分析及对比法对延长组长6—长9油藏成藏条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藏类型以岩性、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同时油藏主要受油源、沉积相带、储集层和构造行迹的影响,在后期勘探开发中必须考虑地质因素。

旬邑地区;长6—长9油层组;油气成藏

旬邑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行政区划属陕西省旬邑县境内,面积约3 400 km2。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渭北隆起中部,其构造背景较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陕北斜坡要复杂得多。旬邑地区是目前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与研究工作相对薄弱的地区之一,为了缓解石油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扩展勘探领域,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且油气成藏作为油田前期勘探的基础,有必要对旬邑地区成藏开展研究。

1 油藏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属大型坳陷型内陆盆地。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盆地延长组主要的沉积类型也是旬邑地区延长组主要的沉积类型。

旬邑地区位于盆地一级构造单元渭北隆起之上,特定的构造背景,导致该地区延长组油藏类型较之陕北斜坡要复杂得多。除了沉积因素对油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外,构造运动,尤其是早白垩世末期以来的构造运动,对油藏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因素。

1.1油藏特征

旬邑地区为勘探开发新区块,从目前已钻井资料来看,长6—长9油藏具有以下特征:

(1)油层分布普遍,钻遇率高.研究区延长组长6-长9油层钻遇率为82.3%,其中主力层长6、长8、长9油层组的钻遇率分别为55.9%、67.6%、29.4%。分析认为,生储配套是导致旬邑地区探井油层钻遇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2)油藏单层厚度薄.油层单层厚度1~2 m,占总油层数的23.2%;单层厚度小于3 m的油层占总油层数48.4%;单层厚度大于5.0 m的油层仅占总油层数的22.3%。分析认为,旬邑地区油层厚度薄与该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关系密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通常具有宽深比大的沉积特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薄是导致油层厚度较小的重要因素。

3)储层物性差,油藏以差油层为主。统计结果表明,在所钻探井中,差油层128个,占总油层数77.7%,油水同层和油层38个,仅占总层数22.39%。旬邑地区差油层占主导地位的特征,与其该地区延长组储层属特低渗透储层相匹配。

当宝宝长期处在负面情绪下,只要需求没有获得立即满足,就会用啼哭、使性子或耍赖撒泼的方式来抗争,这时如何平复他的情绪?

1.2油藏类型

由于旬邑地区主要发育近南北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以及湖泊环境中的滩坝砂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储集体,并且上述砂体具有横向变化大,纵向呈间互叠置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岩性油藏无疑是旬邑地区最主要最基本的油藏类型之一。

渭北隆起上发育的断裂系统、地表局部构造分布行迹以及主要勘探目的层构造特征对旬邑地区油藏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该区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为主。

2 油藏成藏条件分析

在油藏形成的生、储、盖、圈、运、保六大要素中,油源条件、沉积相带、储层条件是制约油藏形成最基本的条件,盖层条件、圈闭条件、保存条件(剥失区除外)。在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岩性油藏中对油藏形成的权重因素相对较小。鉴于渭北隆起特殊的构造背景,构造条件将对油藏的圈闭与保存条件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旬邑地区的成藏条件侧重于油源条件,沉积相带、储层条件与构造条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油源条件分析

研究区长7高阻泥岩具有厚度大,分布广的特征,单井长7高阻泥岩累计厚度最高可达50余米,一般20~40余米,平均厚度34 m。研究区内几乎三分之二地区都有长7高阻泥岩分布,为研究区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该套泥岩具有优质烃源岩特征,其高产烃率,高排烃效率,尤其是能够提供富烃优质液体的特征能在研究区延长组低渗透石油成藏富集中起主导作用。

2.2沉积相带分析

盆地南缘构造背景为旬邑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奠定了地质基础。晚三叠世初,受古特提斯海扩张和华北地块逆时针旋转的共同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缘地区总的应力状态处于拉张松弛状态,发育了受同生断裂控制的南陡北缓、南深北浅庆阳-铜川坳陷,坳陷中心偏南,地层厚度可达1 400 m以上,具明显的不对称状坳陷性质。在盆地西南部沿此坳陷边缘,大面积分布有多个辫状河三角洲朵体,与之有关的砂岩构成了油气赋存的重要场所,已经发现了西峰、镇原等油田上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近年来的油气勘探表明,盆地西南部以及南部三角洲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随着勘探资料和新的地质信息的累积,以及岩性油藏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目标。

在研究区,其岩石组成具有明显的高石英、高岩屑含量特征,其中岩屑组分中以其含有沉积岩屑与盆地北部物源相区别,由于旬邑地区延长组沉积体系的物源来自秦岭古生界沉积岩和前震旦系变质岩,明显的特征是碳酸盐含量较高,最高可达30%左右。重矿物组合以石榴子石+硬绿泥石占主导地位为特征。

上述构造背景及轻重矿物组合均显示其具有近物源沉积特征,结合其古地理格局,为该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提供了地质条件。

2.3油气储集层分析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是旬邑地区延长组主要勘探目的层重要的储集砂体。沉积相研究表明,旬邑地区沉积体系由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组成,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无论从平面分布以及纵向演化分析都是该地区主要的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目前,旬邑地区所钻探井中见油气显示的井段与水下分流河道关系密切,展示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油藏形成中的突出地位。

滩坝砂的形成与波浪的作用关系密切,属浅湖亚相中的储集砂体。由于其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较之水下分流河道弱,储集砂体颗粒偏细,多以粉细砂为主,具有单层厚度较薄、叠量厚度较大、片状分布的特征。据研究区滩坝砂较发育的长9、长8油层组统计发现,该类储集砂体厚度一般大于15 m,厚者可达20余米,显示了滩坝砂是旬邑地区重要的储集层。

2.4构造条件分析

2.4.1现今构造变形是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

现今构造变形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构造变形以逆冲推覆为主要方式,具有东西分段(以马栏-乾县为界)和南北分带(以宜君-走马湾及马栏的断层为界)的构造特点。旬邑地区不仅属于东部变形区,而且位于北部变形区的前缘外带。盆地南部现今的构造格局是多期构造运动造就的。

2.4.2构造运动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渭北隆起曾经历了加里东构造运动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对中生界油气聚集来说,燕山晚期以来的构造运动至关重要。

旬邑及其周边含油气构造较多,经不完全统计有花果山背斜、鸡儿嘴背斜、陈家河背斜、老庄-柳树沟背斜、马栏背斜、庙湾背斜、照金背斜、走马湾背斜、田家嘴背斜、四郎庙背斜、花石崖背斜、赵家塬背斜、西峪里背斜及七里镇背斜等14个局部构造,揭示了该地区局部构造对油气聚集有一控制作用。

断裂作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运聚的重要通道的观点已被人们认识与接受,它是烃源岩与储集体之间的“高速”通道,对油气藏形成起到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同时,断裂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微裂隙”系统也能改善储集体的储集性能,对油气藏形成产生正面影响。

3 结语

(1)旬邑地区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也是该地区油藏类型之一。

(2)研究区油藏受油源、沉积背景、储层条件、构造形迹等因素控制明显。

(3)长7烃源岩是该地区主要的烃源岩,其高产烃率、高排烃效率,尤其是能够提供富烃优质流体的特征对研究区油藏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4)研究区所处盆地南缘的构造背景是该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地质基础,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油藏形成的有利沉积相带,浅湖、半深湖中滩坝砂、席状砂微相对油藏的形成较为有利。

(5)构造形迹是影响研究区油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认为印支末期的构造运动对该地区延长组油藏的形成没有影响,燕山早中期的构造运动对该地区油气聚集有利;燕山晚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对该地区油藏存在负面影响,研究区周边露头油气苗分布是“负面影响”的主要证据,同时,周边含油构造的存在表明局部构造对该地区油气聚集有一定控制作用。

[1]薛振兴.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荆州: 长江大学硕士论文.2014.

[2]刘志华,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相研究[D].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2011.

[3]周鼎武.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秦岭造山带的关系[M].北京: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4]李江涛.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构造特征及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 23(2): 11-15.

[5]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二)[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78-83.

[6]李旭. 陕甘宁盆地西南缘构造体系与含油气远景[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979(1): 67-87.

[7]王建强, 刘池洋, 闫建萍,等.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隆起发育时限及其演化[J].兰州大学学报.2010: 21(3): 1-27.

[8]李向平, 陈刚, 章辉若,等.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沉积响应特点[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1(3): 1-4.

[9]何自新.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90.

2016-03-14

乔向阳(1969-),男,河南长葛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油气田开发综合研究。

P641.2

A

1004-1184(2016)04-0239-02

猜你喜欢

辫状河三角洲鄂尔多斯
地理盲
黄河下游的三角洲特性及未来治理思路
垦利A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优质储层特征
PL油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隔夹层精细表征方法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杭锦旗地区辫状河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应用
辫状河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