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三角会展产业跨界融合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016-03-11张生军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展览业珠三角会展业

张生军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91)

珠三角会展产业跨界融合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张生军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91)

新业态下珠三角会展产业发展有其优势与不足,“互联网+”时代为珠三角会展产业提供了机遇,也面临挑战。当前,应推动机制改革与产业创新,以“互联网+”构建“大数据+产品+会展服务”020(online to offline)会展运营模式,实施跨界融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进程,进一步提升珠三角会展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业态;创新机制;跨界融合;产业升级

近年来,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构建现代化的新兴市场体系,成为转型升级和开放性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纵观国际会展产业发展的态势,我国会展产业的体制和机制相对滞后,市场化发展程度迟缓,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协同与协作的资源整合力弱等问题。面对挑战,会展业须深化机制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快展览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我国从展览业大国逐步向展览业强国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会展产业坚持走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

一、新业态下珠三角会展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从国家大局及长远发展出发,为促进珠三角地区增创新优势,进一步发挥辐射全国的带动作用及先行示范作用,国家特别制定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等内容纳入规划,规划期至2020年。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先期的努力与付出为珠三角加快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1]。得益于区位政策和经济优势,近年来珠三角会展产业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从事会展业的企业有600多家,经营5年以上的企业占60%,获得国家级资质和荣誉的有44家,获得国际认证资质的有5家。10年以上的展会有30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有16个[2]。广交会、广州国际照明展居全球同类展会之首。2013年会展营业收入达77.52亿元,全年会展业拉动旅游消费达255.95亿元。多年来珠三角会展业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成绩,这些是珠三角地区会展产业发展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工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新兴业态层出不穷,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力量的会展产业也受到影响,会展业也处在结构转型和发展战略转变的关键时期。

当前珠三角会展业发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管理职能分散,互动管控不顺畅;展会同质化突出,同类展会竞争激烈,展览市场秩序混乱;展馆建设产能过剩,场馆利用率较低;企业负担过重;品牌产权保护困难;自律体系不健全,行业秩序有些混乱,专业人才匮乏;展会区域配套服务设施缺少智能化和人性化等。目前,国内会展业都面临和存在制约发展的各种问题,珠三角会展业作为国内会展业的优势地区之一,应该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文件精神,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转变经营战略,应站在产业前沿高度重新审视未来发展之路。

二、“互联网+”时代珠三角会展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020”等等概念和模式标志着信息技术新浪潮的到来,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会展产业必将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这是时代与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珠三角会展业多年来在国内一直处于主导和引领地位,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会展业发展态势,会展强国及展览巨头的纷纷到来,珠三角会展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上海、天津国家会展中心的相继启用(总面积120万平方米,净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二者晋身世界最大会展中心之列,国内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强鼎力的发展态势,具有传统会展业优势的珠三角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开始改变。据《2015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报告》数据统计,北、上、广三城之间展览定位开始发生明显变化,2014年上海举办展览769场,展出面积1279万平方米;广州举办展览392场,展出面积858.57万平方米;北京举办展览431场,展出面积608.19万平方米,三者存在较大差距[3]。同时,我国在全球展览业市场的竞争力还比较弱,据统计,2014年全球出国办展面积前十名及出展项目前十位国家的名单上分别有美国、德国、俄罗斯、巴西、印度、阿联酋、土耳其、法国、印尼、墨西哥,中国不在其列。面对快速发展的全球展览业,竞争的市场态势仍然十分严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有在变幻莫测和动态的环境中才会孕育着更多的机遇,竞争与创新共存。一个行业或产业如果没有能力不断刷新和超越自我,将不会赢得机遇的光顾,必将被时代所抛弃。

当前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贸区步伐加快。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劲。当前会展业应对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会展产业战略方向的抉择,体制机制的创新,跨界跨区域合作,市场竞争力的聚合,资源配置与整合的优化,诚信体系建设,品牌战略的实施,绿色会展的倡导等诸方面。现在国家宏观掌控及推动促进力度加大,市场力量推动展览业发展,展览企业上市融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会展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步伐加快,“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引领项目创新,绿色会展得到社会高度关注已经形成共识,这些都为会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战略驱动及“互联网+会展”时代的到来给珠三角会展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这是国家首次在国务院层级文件中对展览业从产业角度加以全面阐述与推进,充分说明国家对于展览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这必将对我国展览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文件着重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深化展览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展览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功能定位”,“稳步有序开展展览业市场准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广州市正在规划打造琶洲千亿互联网创新商务区,构建“互联网经济+会展经济+金融经济”三位一体及一江三带的新型发展模式。这些政策利好都为珠三角会展产业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拓展了国际会展合作的空间,处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展览界必将借助国家战略开创更多展会项目,积极支持国家战略实施。珠三角区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已经率先把握市场先机,相继创建并举办了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展会项目。如广东举办了“2014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吸引了丝绸之路带42个国家、173家境外商、1000多家参展企业、6000多家境外采购企业参加,预计签约金额1700多亿元[4]。“海博会”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规划,秉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致力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人文合作。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互联互通已形成共识,面对开放型的世界经济新态势,珠三角会展业融入世界的步伐必将逐步加快。

其三,“双创”联动成果的普及和互联网+会展模式的推广,拓展了会展项目的内容,扩大了会展的传播渠道。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激发了全民创业创新活力,众创产品层出不穷,为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会展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资源和传播推广的新平台,各种新创展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如2014年5月在广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以下简称“科交会”),该会汇聚了全国600余家单位的1100多个双创项目和高新科技成果参展。科交会旨在打造全国性的“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广州致力于将科交会办成科技创新成果的“广交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还将在首届交流会的基础上,创建中国创新科技成果网上交流平台,进一步整合全国科技资源,定期发布有关科技需求和科研课题成果,实现供需双方实时网上互动交流和线下沟通的相互促进[5]。科交会以“互联网+”的思维强化资源共享,助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主办方拟将科交会办成“永不落幕的交易会”。

三、跨界融合助推会展产业升级与发展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新一代科技信息技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它们正逐渐向装备制造、建筑家居、交通物流、商业金融、生物健康、节能环保、农业科技、食品工程、文化教育、会展产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广泛渗透[6]。同时,“互联网+”思维也正在开始改变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结构要素配置、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以及产业信息化、数据智能化、平台多样化的发展进程。国际经济发达体已经呈现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产业跨界融合的潮流,各领域的行业企业都围绕跨界融合的新需求争夺产业创新前沿,从而导致在动态的市场中催生出了大量新技术、新业态和互联网+经济的新增长点,全球产业发展形态和竞争格局正在逐步改变。

2015年2月,中关村率先启动“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2015-2020年)和“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程”(2015-2020年),推动和引领全国“双创”及跨界融合创新的科技浪潮。为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策精神,珠三角会展陈烨应充分发挥区域信息技术、互联网服务和会展产业的先发优势及创新引擎作用,以实施“互联网+会展”产业创新为市场导向,进行创新机制改革,开展跨行业跨区域的联动融合创新,培育新技术、新项目、新业态、产业运营模式,实施市场细分营销战略,采取并购、引进、合资、重组等多元化的管理机制,构建跨界融合创新的服务体系。珠三角会展产业的跨界融合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其一,机制创新,形成共识,营造宽松适度的市场环境。具体做法是打破行业各自为政的利益藩篱,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实施人才、技术、资本、信息、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无阻碍流动,提高产业市场的开放度,创建会展产业环境与社会资源配置跨界融合协同共进的新机制。

机制改革是创新的关键。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提出: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科学有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诺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香港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到2020年,率先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根据纲要精神,珠三角会展产业应快速推进穗港澳台四地跨界融合。主动对接港澳台举办的国际性展会项目,构建四地会展业相关管理部门、行业结构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机制,创建穗港澳台会议展览协会战略联盟,定期举办各种联席会议及合作论坛,吸引港澳台会展企业到珠三角合作办展,逐渐形成穗港澳台多层次、跨领域、合作互补开放灵活的市场机制。

其二,实施跨界人才培养,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国发〔2015〕15号文件指出:“创新人才机制,鼓励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与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联合培养、培训展览业专门人才。”[7]根据《2015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数据统计,2014年全国会展经济直接产值达4183.5亿元,这一速度高于国民经济 7.4%的增幅,与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8.1% 持平;在全国GDP总量 636463亿元中占比0.66%。2014年展会主办单位产业人数为 12362人。据测算:展览行业经营单位3.49 万家,直接从业人员为87.6万人,比2013年增加 1.7%,带动全国就业人数可达 2905万人,社会就业拉动效益明显。

人力资源是各项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暨会展产业已经显现出“跨界”与“融合”之势。跨界融合意味着打破传统观念,以改革创新的思维,突破行业界限,以市场导向为准则,以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机制创新平台,真正实现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媒体网络及相关领域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及合作共赢。为促进跨界融合,加强政府、院校、行业、企业间交流合作,广州商务会展促进服务中心、广州市会展行业协会、珠三角城市会展联盟、广东工业大学将联合举办“2016首届泛珠城市会展教育合作创新大会”,来自泛珠三角地区、国内中心城市会展业界的专家、企业家代表将齐聚广州共谋会展人才教育的创新发展。

珠三角高校院所应继续推动与会展行业、企业及各类投资、孵化、商务机构合作培养会展人才。珠三角地区会展教育迅速发展,形成了高校、行业协会、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多位一体的办学新模式。在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经济、会展旅游等专业,其中珠三角地区就有40多所,在校生约5000人左右。珠三角地区的会展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实施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三、跨界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品牌战略。当前,珠三角会展产业要利用本地区地域环境及产业优势,开展跨界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加大跨界融合创新的市场宣传力度。通过“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建海上丝绸之路会展产业经济带,大力聚集国内外会展产业顶尖人才,吸引会展强国及世界展览业巨头开展产业创新和品牌项目运营合作。

近年来,国际会展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步伐加快,多方收购中国展会项目、联合成立合资企业、缔结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展会项目,合作方式日益多样化。据统计,2014年亚洲共发生会展并购案例18起,其中8起在中国。如英国ITE展览集团(全球第三大展览集团)收购“中国涂料展”50%股权;英国塔苏斯展览传媒集团(Tarsus)收购 “SIUF中国深圳国际品牌内衣展览会”50%股权。此外,外资会展企业还与国内相关机构合作,成立合资企业,联合举办各种展会。如德国法兰克福会展公司与广东玩具协会合作举办“广州国际玩具及模型和广东童车及婴童车用品展览会”。

近年来,由于国外实力强大的会展企业在会展服务、资金、项目及企业并购等方面的介入,国内会展业的发展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各类与会者如参展商和目标观众购买会展服务的选择余地日渐增大。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新业态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会更加多样化。然而,任何会展服务的供给者,无论是一个行业、企业、国家或城市,都不可能面对整个国际和国内市场,满足所有目标群体的需求。据2015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展会展览层级提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项目增加。截止2014年底,UFI中国会员共86个,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其中北京为27个、上海22个、深圳11个、广州8个,四个城市占全国总会员数的79%;中国(UFI)认证展会75个,其中上海24个(4个为中国企业海外自办展)、北京17个、深圳11个、广州8个,四个城市占全国认证总量的80%。

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珠三角会展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采取多样化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来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传统的品牌会展项目可依据市场发展状况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注入“互联网+”新技术,实施市场细分战略,准确定位目标市场,跨界融合,集中合力占领目标市场并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其四、跨界融合完善会展产业链。当下会展业应大力拓宽会展题材,发展相关联产业。要加强与国际和国家级行业协会及组织机构合作,采用合作移植等多种方式,做强做大珠三角的展会项目,如广州国际汽车展、中国(广州)国际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品牌项目;合作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电子信息、设计、旅游及广告等现代服务业展会项目;填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技术等专业展会的空白。应推进会展业与旅游产业、休闲产业、文化产业、科教产业的融合,延伸珠三角会展产业链条,促进会展物流、电子商务、保税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及酒店、餐饮、零售、交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要积极运用科技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绿色会展平台,联合电子商务等相关机构和企业合作建设“永不落幕的展览会”线上平台,实现虚拟三维会展与线下实体会展的实时互动营销战略,创建“大数据+产品+会展服务”020(online to offline)会展运营新模式。

四、结语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珠三角会展产业只有稳步探索,时刻把握会展产业前沿,才能逐渐进入全球会展强国之列。泛珠三角地域优势与经济优势明显,为会展业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和跨区域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又为珠三角会展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跨界融合将助推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珠三角会展业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1]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YiHufC-hSBuZKctNxRFVnobXv4rRXu5lVf47NYZPsW71eOCnhJGmsr6QsW 6BQYdYi2Hlx8rUqw-n9vokl7UHq, 2016-05-05.

[2] 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课题调研组. 广州市会展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广州会展业的优势与潜力[A].广州会展经济研究(第1集)[C].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4.

[3] 2015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报告[EB/OL]. http://www.fdi. gov.cn/1800000121_35_597_0_7.html, 2015-11-04.

[4] 李霞辉,谈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未来:把握发展新机遇搭建共建新平台[A]. 广州会展经济研究(第1集)[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4.

[5] 曾妮. 首届科交会在广州召开[N]. 南方日报,2015-05-23(1).

[6] 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程(2015-2020):中关村开展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的重大机遇[N]. 科技日报, 2015-02-05(8).

[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5-04/19/content_9621.htm, 2015-04-19.

(责任编辑: 微风)

Integration of Exhibition Industry in Pearl River Delta: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Sheng-jun
(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0091)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under the new forma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 analyzed through SWOT. The paper maintains that the industry meet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is stat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industry and build a "big data + product + service" O2O exhibition operation mode with "Internet plus". It also argues that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is essential to boos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and accelerate 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market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new format; innovation mechanism;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G124

A

2095-932x(2016)04-0043-05

广东省商业教指委高职教改项目“‘互联网+’理念下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YSYJZW2015QN07)。

2016-06-16

张生军(1958-),男,吉林长春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文法系教授。

猜你喜欢

展览业珠三角会展业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京津冀展览业空间集聚特征及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基于定位理论的河北省展览业发展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珠三角,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