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土的性质及其改性特性分析
2016-03-11李剑
李 剑
(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硅藻土的性质及其改性特性分析
李 剑
(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系统地研究硅藻土改性沥青的配合比、路用性能、改性机理、施工工艺,以及如何在高寒地区进行推广和应用。
硅藻土;改性沥青;路用性能;高寒地区
1 硅藻土的基本特点
1.1 硅藻土的物理性质
(1)硅藻土颗粒的粒径
硅藻是以颗粒作为基本单元,而粒径则是衡量硅藻精土的重要指标。不同用途的硅藻土填料,对应的颗粒粒径存在差别。在沥青混合料中使用的硅藻土,通常情况下是硅藻含量80%以上的硅藻精土,其颗粒粒径是10~40 μm。由于颗粒粒径较小,有利于硅藻土与沥青均匀地混合,分散作用较好,因此硅藻土可以作为增加沥青路面强度的合格填料。
(2)硅藻细胞的微观结构
硅藻土是由上、下两个硅藻细胞壳扣和而成,其微观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壳面呈辐射对称形式的圆形,另一种是壳面呈两侧对称形式的呈针、线和棒型。通常情况下,硅藻细胞的外壳壁上含有点纹、线纹和助纹等纹路,一般线纹附近的小孔直径约为20~100 μm,壳缝尺寸为125 μm左右,硅藻土内部的孔隙度达90%~92%。正是由于硅藻土细胞内部存在大量的空隙,使得硅藻土与沥青之间拥有较好的粘附性,其使用性能得到保障。
(3)硅藻土的颜色
正常的硅藻土其颜色多为白色、灰色、灰白色或者浅灰褐色等,值得注意的是,其颜色越深,说明硅藻土内的杂质含量越高。向硅藻土中掺入沥青之后,硅藻土的颜色将产生变化,使沥青路面的色调变得更加柔和。在采用了硅藻土之后,由于其自身多孔结构,沥青路面将不再油亮,降低了基质沥青反光,汽车的日间行驶变得更加安全。
(4)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主要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体积原状土的重量。对于硅藻土,其堆积密度越大,说明原状土的质量越差,硅藻土质量不佳。一般情况下,我国硅藻土的平均堆积密度为0.34~0.65 g/cm2,堆积密度越小越有利于硅藻土将沥青混合料的微小空隙填充满。
(5)比表面积
经过对建筑材料的研究可知,填料的很多性质均与颗粒的比表面积相关。硅藻土的表面积大约为19~65 m2/g,该数值的大小一般与藻类种属有直接关系,而与颗粒粒径大小的关系不大,亦或可以认为与硅藻土的粉碎程度相关度不大。作为多孔填料的硅藻土,其内部表面远比外部表面大,因此硅藻土的总比表面是由内表面积所代表。正因如此,硅藻土拥有了极强的吸附能力以及附着强度,能够有效地的减小基质沥青的流动性,可以提升路面的抗滑指标。
(6)硬度
硬度是硅藻土改性沥青路面在应用中的又一优势。一般情况下,不同硬度的填料加入沥青混合料中会对混合料的强度、耐磨性、延展性以及加工条件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硅藻土本身属于软质填料,常规状态下,硅藻土壳壁莫氏硬度的最低值在4.5~5.5之间,然而当添加到热沥青中后,在高温作用下硅藻土的莫氏硬度可提升到5.6~6.0左右。
1.2 硅藻土的化学性质
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由于硅藻土是一种生物成因的蛋白石,因此在实验室对其进行成分测定时,主要成分包括非晶体的SiO2、Al2O3、Fe2O3,次要成分包括CaO、MgO、K2O、Na2O等等,此外,在成分中还发现了少量的MnO、TiO2、P2O5等物质。
2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特性分析
2.1 硅藻土与沥青的相容性
决定改性效果和改性工艺的关键因素,是改性剂与沥青的相容性。这里所涉及的相容性,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在热力学中,相容性主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任意比例混合均可以获得均相物质的能力;在物理学中,相容性是指:两种物质混溶之后,可以形成一个不发生分层或者相分离的稳定体系。在改性沥青中,改性剂均匀地分布在基质沥青中,严格意义上讲,属于物理意义上的相容。
硅藻土与沥青的相容,实质上是一种共混的现象,硅藻土可以与沥青形成均相物质。沥青与硅藻土在分子量,化学结构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因此严格意义上讲,二者构成热力学不相溶体系。改性沥青恰好利用该性质,在不同组分界面相互作用的前提下,沥青与硅藻土的共混物拥有了其他均相物质不具备的性质。
2.2 硅藻土与沥青的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改性剂在沥青中的分布状态及其分散粒子的尺寸。实践表明,硅藻土在沥青中的分散性较好,主要原因是,硅藻土内部存在30%~40%相对孤立的“非聚结”颗粒,在与沥青接触的过程中,非聚结颗粒相互排斥,不发生凝结现象。因此,选用改性剂重点是要考察其能否在沥青中均匀分布,不发生结团的现象。
在以小剂量掺入硅藻土后,经过常规拌合,硅藻土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沥青中,经过显微镜观测,硅藻土在沥青中分布均匀,未发生结团的现象,在不断增加硅藻土数量时,硅藻就会发生分布不均匀和结团现象,并产生离析现象。
2.3 硅藻土与沥青的吸附性
如前所述,硅藻土自身的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而沥青自身属于高分子混合物。由于组成沥青的成分较多、各个成分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别较大,沥青微观上表现出性状不均匀的特性。硅藻土与沥青的组合,充分发挥了硅藻土微粒极强的吸附能力的优势,因为硅藻土能够将沥青吸附在硅
藻分子的表面,形成机械锁力,进一步提升组合物的粘度和吸附性。当加入集料后,实现了沥青路面的强度提升。
由于硅藻土的微粒细小,根据能量最低原理,该类材质的表面能量极高,体系有自动降低表面能的趋势。通常情况下,该种状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是利用表面积的减小来减小其表面自由能;二是通过吸附周围结构相近的物质来降低自身的表面能。在硅藻土改性沥青中,由于沥青成分吸附于硅藻土的面层,形成吸附层,在降低硅藻土颗粒表面能的同时,提高了改性沥青的稳定性。
此外,不同类型的沥青对改性剂也具有亲和性,我国出产的沥青芳香烃的含量普遍偏高,而芳香烃易被硅藻土吸附,因此在改性剂选取时,硅藻土改性效果更为理想。
2.4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改善特性
(1)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增加特性;
(2)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减振性增强的特性;
(3)硅藻土改性沥青路面安全性能提高的特性;
(4)硅藻土增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的特性;
(5)硅藻土提高改性沥青混合料高、低温稳定性的特性;
(6)硅藻土可以提高改性沥青路面防滑能力的特性。
[1] 陈天泉, 张益, 邓秋红. 硅藻土改性沥青扫面电镜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2):13-15.
[2] 郑木莲, 程承, 王彦峰,等. 基于提高路面反照率的沥青路面降温技术试验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9) : 55-57.
[3] 陈卫峰, 高培伟,李小燕. 新型硅藻土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5(4): 578-581.
2016-04-12
李剑,讲师,研究方向:交通工程。
寒区道路工程技术实验室开放课题合同书(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冻融作用下路面性能稳定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H0RF-12-06。
U416.1
C
1008-3383(2016)08-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