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2016-03-11苗庆显黄六莲陈礼辉马晓娟胡会超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华东纸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学

苗庆显 黄六莲 陈礼辉 马晓娟 胡会超(福建农林大学 材料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高校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苗庆显 黄六莲 陈礼辉 马晓娟 胡会超
(福建农林大学 材料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对高校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推动高校势必要进行教学改革。结合福建农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措施,并确立和实践了符合实际情况的轻化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具有轻化工程专业的相关高校在教学及教学改革方面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轻化工程 教学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

0 前 言

轻化工程专业属于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制浆造纸、皮革、染整和添加剂化学与工程四个方向。该专业应用性强,学科之间交叉突出,所包含的基础和内容广泛[1]。福建农林大学于1958年创办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专业,1986年在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专业基础上,创办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并设置制浆造纸工程本科专业,1998年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和规范调整为轻化工程专业[2]。作为福建省唯一一所拥有轻化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已培养了大批轻化工行业高素质人才,推动了轻化工行业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全球化和多样化,对轻化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和更加全面。因此,根据轻化工程专业的自有特色,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学、教学方式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建设和改革,确立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轻化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并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索。

1 改革理念和目标

高等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宽厚的文化基础、出色的专业技能,而且要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接受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的生存观念和生存方式。人才的培养本质上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通过优化教育资源把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人才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智力、体能、精神、情感和人格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飞跃。秉承我校“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励个性”的人才培养思想,落实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在改革中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教学团队的建设中。变人力资源开发为智力资源开发,实现从知识积累到智力开发的转变,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通识教育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厚基础、宽知识、精专业和强能力的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教学改革实践

根据我校轻化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体中,推选出黄六莲教授作为本专业教学的带头人,负责召集本专业的教师制定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根据我院轻化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师的人数以及结构,从职称结构、学历水平、年龄梯队和学缘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加强。近两年从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引进轻化工程类优秀博士生5名,充实了本专业的教学队伍。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知识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深造创造条件。从2009年起本专业相继派出3名青年教师到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和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进行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扩大教师的知识面,从而提高本专业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通过教学督导反馈,年轻教师的知识面得到拓宽,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近三年来,本专业共有3名青年教师获得校级青年教师“最佳一课”竞赛三等奖以上。

2.2 教学资源建设与课程改革

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鼓励创新、增强学生适应性”的指导思想,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推行模块化教学,加强教学资源建设[3]。在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基础理论模块,突出一个“厚”字;基础课模块,突出一个“宽”字;专业课模块,突出一个“精”字。2.2.1 构建轻化工程课程平台

实现轻化工程专业宽口径教学,即以轻化工程大类为平台,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有机结合。按照“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要求,轻化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跨学科类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全校工科专业打通,学科基础课轻工类、化工类打通。合理配置课程模块,突出方向性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的“新”和“特”,增强了课程的引导性和学生的选择性;各个模块内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模块,学生除了必须接受必要的基础教育和专业知识外,还可以自由地选择和组合课程,达到了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目的。同时,压缩必修课学时,增加了选修课学时,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比例确定为70%~80%与30%~ 20%。这一改革为学生选课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明显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2.2 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

根据福建省教委《关于申报评审精品课程的通知》制订新的课程建设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系统建设。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化工原理》、《制浆原理与工程》、《植物纤维化学》和《造纸原理与工程》已列为校级精品课程。2.2.3 按照教育规律和轻化工程专业课程特点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邀请本学科范围内的社会知名人士和专家举办学术讲座,确保每年邀请2~4名专业内知名人士和专家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加强学生人文与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2.2.4 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评估制度

如果企业是侵权人的,企业应在接到权利人通知后及时核实是否侵权,并通过以下几方面寻找合理的抗辩事由:如不侵权抗辩,即被控侵权产品未落入专利的保护范围;二是自由公知技术抗辩,被控侵权产品使用了专利申请日前的技术;三是专利权无效抗辩,通过无效对方的专利权来达到不侵权的目的;四是先用权抗辩,主张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使用的;五是合法来源抗辩,仅适用于销售者;六是法定不侵权抗辩。

根据学校制定的《福建农林大学本科教材选用及供应管理办法》和《福建农林大学教材认证暂行办法》等文件,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或获奖教材;专业课教材的选用侧重于适合学校专业特点,优先选用规划教材、推荐教材、获奖教材和新版教材,鼓励选用由学校教师编写的、体现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并由国家级出版社或知名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目前本专业的授课教材有85%以上选用的是国家级规划教材。双语授课课程积极引进了外文原版教材,强调教师要采用外语(或双语)授课,其中利用外语授课的比例不得低于60%。

2.3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2.3.1 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在本专业内开展教学示范课活动,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听课活动,针对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上课过程中存在的可供大家学习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讨论。发挥校级和院级教学督导组的导向作用,通过平时听课及课后交流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启发式、案例式、探讨式、自主学习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2 改革考试形式,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原有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虽然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但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4]。本专业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改革考核方法,在严格笔试的基础上,灵活采用课堂考试、课程论文、调研报告、设计作品和自主设计实验等辅助考核形式,将学生的最终成绩与平时的课堂研讨、提问、作业、实践操作的成绩挂钩,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参与课程考试改革的课程,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各占50%,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3.3 将科研思路及成果融入课堂教学

深入贯彻启发性、研究性教学理念,融传授知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有的教材内容相对比较落后,赶不上专业技术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看到的技术资料、自己科学研究的想法、思路以及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通过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研究、暑期开放实验室等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组织学生申请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或者加入本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支持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和早进科研队伍。我院福建省植物纤维材料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室100%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从8点至22点。编制《轻化工程专业大学生科研课题选题指南》用以指导学生积极加入专业教师的科研团队。

2.4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且又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其重点是强化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强化和技能的拓展[5]。目前我校轻化工程专业拥有植物纤维化学分析实验室、制浆实验室、造纸实验室和制浆造纸分析检测实验室。同时还在福建优兰发纸业集团、福建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恒安集团等多个公司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习和实践训练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2.4.1 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意识培养”三个层次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设置实验独立开课模块,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如将植物纤维化学、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等课程内容中分别设置的实验课,归为一门课程“制浆造纸分析与检测”开展,减少演示式、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与工作实际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应用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提高该类实验的比例。以国内外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研究创新性实验,使“创新教育”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突出应用能力主线,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为40周左右,把总的实践教学环节总学时数,控制在教学计划总学时的30%以上。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主讲教师承担相应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

2.4.2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

通过课程设计、课程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采用校内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在校内建立中试生产基地开展实训,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关系,如福建恒安集团、福建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优兰发纸业集团等轻化工程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训练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在校外实习,安排教授、副教授承担实践教学,并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上实践课;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部分教师组成校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校外实习和实训工作的管理;建立了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合理评定。

2.4.3 引入项目教学,强化毕业设计环节,加强工程实践的毕业设计

项目教学是结合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进行课程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具有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性和复合型特征,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毕业设计的题目主要来自实际工程领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从市场调查、资料收集、工艺流程设计、物料平衡计算、设备选型、车间布置、全厂平面布置、技术经济分析的整个实战过程,并撰写设计说明书。延长毕业设计的时间,使其由原来的一学期延长到覆盖一学年。这样可以使学生尽早地参与到导师的工程设计中,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结束语

我校通过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积极适应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厚基础、宽知识、精专业和强能力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这一教学改革还会随着我国及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并努力建设一套更有成效的轻化工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志杰,张美云.制浆造纸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 2002(1):13-15.

[2]王雪芳,陈礼辉,黄六莲.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3(3): 91-93.

[3]王雪芳, 邱仁辉.“四模块、四层次”网状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3(1):73-76.

[4]王强,范雪荣,王平.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浅议[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46-51.

[5]侯庆喜,姚丽华,李旭.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9(3):43-45.作者简介:

苗庆显(1979.7 —) 男 副教授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轻化工程专业教学及制浆造纸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

联系邮箱:miaoqingxian@163.com;

联系电话:15606069179

项目资助:福建农林大学《造纸原理与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项目号:01jp10012福建农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轻化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环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号:111415047。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邮编350002。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基于“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师”模式的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应用型本科《电气基础与PLC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