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场天然次生林综合效益分析
2016-03-11孙国龙
孙国龙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林场,河北围场 068457)
塞罕坝林场天然次生林综合效益分析
孙国龙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林场,河北围场 068457)
该文论述了塞罕坝林场的基本情况,并以塞罕坝林场现有天然次生林为基础,通过对塞罕坝林场天然次生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方面进行综合效益分析,为塞罕坝林场天然次生林的发展指明方向。
塞罕坝林场;天然次生林;综合效益
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于1962年,后划归为河北省林业厅直属国有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塞罕坝林场总经营面积9.4万hm2,其中天然次生林面积为1.6万hm2,主要以杨桦树为主。该文就塞罕坝林场近年来天然次生林情况加以介绍并进行了系统科学分析。
天然次生林是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土地保墒、水自然循环、地区型小气候等方面都起到关键性作用。但随着近些年林业粗放式快速发展。森林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保墒能力下降、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现象严重。
当前,随着人们逐渐对天然次生林综合效益认知的提高,保护和合理经营天然次生林已经是大势所趋。
通过分析和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旨在对塞罕坝天然次生林综合效益进行系统分析,为实现塞罕坝林场天然次生林效益、效能最大化提供理论借鉴。
1 塞罕坝天然次生林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加上人们对天然次生林放任不管或滥伐现象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局部小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加剧、水土保墒能力下降等现象,人们才开始对天然次生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逐渐认知。对塞罕坝天然次生林综合效益分析的研究,既是塞罕坝林场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实现区域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2 塞罕坝林场基本情况
塞罕坝林场属于坝下、坝上过渡带;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高原俗称坝上,东部多为曼甸,西部为波状起伏的半固定沙丘。山高较陡,地势北高南低,平均坡度在21°左右[2]。塞罕坝机械林场冬季较寒冷,夏天光照较强,秋短暂少雨。年平均气温在-1℃左右,年无霜期为2个月左右,年平均积雪160d,四季风周期较长[3]。塞罕坝林场的土壤母质主要有6大类,且该区土层瘠薄,土壤沙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3 塞罕坝林场天然次生林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3.1 天然次生林现状及其分布情况
塞罕坝机械林场全场共计天然次生林1.6万hm2,多分布在土壤贫瘠,坡度较陡的阴坡山上,受气候、土壤、交通等各方面影响,林内灌木丛生,病腐木、风折木以及没有培养前途的被压木较多,生长量和生长率低下,无法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以塞罕坝所属的第三乡林场为例,很多次生林小班平均株数达到4500株/hm2。
3.2 公益林分布偏远,管护与经营难度较大
塞罕坝坝缘山地属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接地带,山高坡陡,地势北高南低,平均坡度在20°左右,很多林分内部没有林路以致无法通行,管护与经营存在较大困难,这也是次生林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益的一项重要原因。
4 塞罕坝天然次生林综合效益研究方法
根据国内外森林环境资源效益评估的通行途径,一般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林地综合效益分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将这三方面效益分成若干项进行分条分析。
5 塞罕坝林场次生林综合效益分析
早从19世纪开始,大部分生态学者就开始对生态系统价值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及评估。侯元兆等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对中国资源进行了评估,并首次揭示其综合效益为立木价值的13倍[4],欧阳志云等通过对生态系统内涵及其价值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5],周冰冰等人对森林资源7种价值进行了评估[6]。
5.1 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以折合经济价值进行具体体现,宏观表现出其生态效能。
5.1.1 生物多样性保护
塞罕坝林场动、植物种类相当丰富,其植物有自生维管植物81科、312属、659种;随着次生林加以管护及合理化经营,乔、灌、草质量结构得到改善,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栖息环境,有利于各种生物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5.1.2 森林蓄水能力
根据专家测定,每年每公顷森林可蓄水300m3[7]。按标准的30%估算,塞罕坝生态公益林每年蓄水144万m3。按蓄水量的工程蓄水价值1.2元/m3计算,塞罕坝生态公益林则每年蓄水量折合价值为173万元。
5.1.3 森林保土效益
按每公顷森林保土20t计算,塞罕坝公益林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32万t。如按每流失1.0t土壤经济损失1.00元计算,年获保土功能价值32万元。
5.2 经济效益分析
塞罕坝林场天然次生林面积1.6万hm2,蓄积72万m3。按照围场本地木材销售价格600元/m3计算,其经济价值为4.3亿元。
5.3 社会效益分析
5.3.1 控制污染,净化环境
天然次生林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二氧化碳的大气循环,并以碳的形式固定下来。增加林木材积,同时,通过树叶等遮挡物可以降低风速,从而防止有害气体的急剧扩散,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5.3.2 增加农村就业人口和经济收入
在次生林的管护过程中,仅林场就有600人左右就业,每年有直接的收入,对促进林业生产,改善林农生活将起到积极作用。
6 提高次生林综合效益采取的主要措施
6.1 严防森林火灾,保护生态资源安全
护林防火工作是森林草原生态资源安全的基础工作。保护生态资源安全,护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通过多年的实践,林场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护林防火管理制度,坚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护林防火方针,预防与扑救相结合,并设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林区森林资源安全。
6.2 严控森林病虫害,维护森林健康
森林病虫害被视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危害大,传播快,周期长。若不能准确预测和科学有效防治,对树木将是毁灭性破坏。为有效应对森林病虫害,林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总体方针,成立专门防治机构,在总场设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基层林场设有测报点,在全场形成常年检疫、预测、预报的综合防治体系。落实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等知识培训、考核制度,确保有虫不成灾,“四率”指标达标。
6.3 落实责任制度,强化资源管护
护林和防火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有机结合体,全体干部职工不仅肩负着森林防火工作,同时还肩负着辖区内的林地管护、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工作,把护林和防火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人管护责任。同时,林场逐年加大投入,制定健全的林地管护制度,对生态脆弱地带和幼林地实行围栏封护,建立管护棚,树立工程管护标牌,林木保护工作责任到人,多措并举,强化资源管护。
6.4 实施天然次生林改培,提升森林经营效益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且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林。而以人工林为主的塞罕坝林场,天然林占森林总面积的21.4%,为恢复和提高森林资源综合效益,对生产力低下、经济效益差的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改培试点项目,将林内的病腐木、风折木以及没有培养前途的被压木全部清理。在林内采取大规格整地,栽植大规格容器苗的措施培养绿化苗木,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良好的森林经营基础
近年来,塞罕坝林场自筹资金修建林路,形成林区道路网格化格局,提高了林场护林防火、林业生产、资源管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道路的通达性,为提升森林生态综合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7 结束语
通过对塞罕坝次生林综合效益进行系统的评估。我们更应该科学经营、合理保护天然次生林,不断提升其综合效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塞罕坝林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科学抚育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善森林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培育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李卫忠.公益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3.
[2]邵立新,杨晓勤.塞罕坝的晚霜初霜与育苗生产中的防御措施[J].河北林业科技,2002(3).
[3]张向忠,毕华明,王文旬,等.塞罕坝森林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河北林果研究,2003(增刊).
[4]侯元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5]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26-30.
[6]周冰冰.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7]赵显波,赵奇志,赵明优.辽宁省生态公益林综合效益初步分析[J].绿色财会,2007(6).
S7-9
A
1002-3356(2016)01-0098-02
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