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形势下财政监督的完善对策

2016-03-11吴茜盈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7期
关键词:财政监督监督机制财政

吴茜盈

浅议新形势下财政监督的完善对策

吴茜盈

财政监督是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依法治国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财政监督机制仍不完善,监督机制在运行之中存在诸多问题,强调财政监督机制完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立足于财政监督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提出了若干措施。

新形势;财政监督;问题;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财政监督工作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时代不断发展,经济市场不断变化,我国的财政监督工作也应加强创新,不断完善。相关人员应对现阶段财政监督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相应对策妥善处理,使财政监督的财政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财政监督的重要性

财政监督是为了保证我国财政合理分配,对相关组织财政行为进行检查、监督等活动的总称。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政府财政管理工作必然会存在一些偏差,财政监督能够有效填补财政管理工作漏洞,纠正财政管理工作中的违规现象,以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对国库资产发挥着重要的守护作用。同时,财政监督工作的落实和监督信息的公开,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大大减少了财政管理中违法乱纪的行为,并对财政管理机制和制度的优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财政监督在我国财政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财政监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财政监督是财政财务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之中,财政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财政监督更多地在事后检查,而对于事前、事中的监督工作鲜有开展。因此,财政监督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的监督形态,不仅不利于财政监督效力的充分发挥,而且为腐败危机问题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二)财政监督法制不完善,难以形成体系

首先,在财政监督领域,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发力法规,这就导致财政监督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其次,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条款缺乏良好的操作性;再次,财政监督的规章制度表现出显著的滞后性,甚至与现有的相关法律存在一定的冲突,以至于财政监督开展存在较大阻力。

(三)财政监督职责不明确,弱化了财政监督的有效性

财政监督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强调财政监督职责的明确性,以提高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财政监督职责不明确,造成监督空白区的出现;另一方面,财政监督工作缺乏针对性与指向性,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监督模式,显然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由于财政监督缺乏有效性,导致财政财务活动中的腐败违纪问题,难以及时发现,造成国家经济损失。

(四)偏重于事后监督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监督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不断增多,工作量日益增长,而现有的财政监督工作主要偏重于事后监督,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财政监督的要求,并导致资金浪费、资金骗取的现象频繁出现。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重分配,轻监管”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政监督工作的发展,还需相关人员加强对实际工作的调整,实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工作。

(五)信息化建设欠缺

现阶段我国财政监督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欠缺,对于先进信息设备和技术手段的运用较少,很多设备存在老化、落后等现象,再加上信息传输通道的不完善,导致信息的共享、交流反馈等环节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并对财政监督工作的效果产生了极大影响。

三、新形势下完善财政监督的措施

(一)创新财政监督理念,实现监督与管理的有效融合

首先,在新的形势之下,财政监督理念的创新,是财政监督机制完善的重要基础。要着力改革财政监督模式,实现以宏观监督为主的财政监督,更有助于体现财政监督的作用力;其次,财政监督要转变传统“事后监督”为主的工作形态,转而实现对财政财务活动的全程监督。通过对预算内外资金、国库拨付资金等的监督,以便于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再次,监督滞后于管理的现实“尴尬”是制约财政监督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逐步实现监督与管理的有效融合,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以提高财政监督的有效性。

(二)重点建设专项法律

新形势下,我国应重点建设财政监督专项法律,为财政监督工作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现阶段我国财政监督工作相关法律较为分散,因此,需要尽快制定系统的、全面的《财政监督法》,明确财政监督主体、职能、对象、流程等,提升监督主体的法律意识,有效避免职能重复或是欠缺的情况,以提升财政监督工作的法律地位,保证其效用得以切实发挥。

(三)建立内外监督并重的新机制,实现监督机制的创新性发展

财政监督机制的完善,关键在于如何在现有机制的基础之上,实现新机制的有效构建。(1)完善财政内部监督体系,尤其是对财政分配、管理监督三者权力的分离,以构建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实现职责分明、行为规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2)充分发挥外部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依托外部监督力量的参与,是新形势下财政监督的必然需求。一方面,要加强人大的监督,以及舆论媒体的监督;另一方面,要针对现有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为内外监督并重新机制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四)加强事前事中监督

财政监督工作应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新形势下,财政监督工作需要转变原有偏重于事后监督的模式,对事前、事中、事后实行全面监督,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过程控制。事前监督即财政监督全程参与部门预算编制审核的过程。预算编制工作极为复杂,其中包含了众多的问题,如预算编制过程中职责不清、程序不规范等为题,财政监督工作需要在这一环节中进行严格的审核,根据现有法律法规找出其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并通过审核,在预算部门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对不合法行为进行有效预防。事中监督就是对预算过程进行跟踪监控,新形势下,财政监督工作需要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财政收支分配、使用等方面的监控工作,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同时,对日常预算工作进行督促,加强采购过程、非税收入、项目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并对资金效益进行绩效评估,使财政资金实现效用最大化。

(五)加快信息化进程

新形势下,应加快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实现对财政监督机制的创新。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为信息的传递、共享、反馈提供平台。并通过网络收集财政监督对象的相关信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信息化系统的运用,能够有效避免以往财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重复问题,补足欠缺环节,对减少监督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监督机制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能够有效保证我国经济市场秩序的稳定性,对推动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形势下,财政监督工作也应不断完善,合理解决现阶段已有问题,通过重点建设专项法律、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加快信息化进程等方式,进行财政监督机制的创新,以提升监督效果,使其财政管理职能得以切实发挥,促进我国财政经济的健康发展。

[1]陈小霞.论我国财政监督机制建设[J].生产力研究,2011 (05).

[2]刘熙娜.完善基层财政监督机制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0 (06).

(作者单位:商丘市财政局)

猜你喜欢

财政监督监督机制财政
直面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
加强财政监督探索创新之路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新面孔:为财政监督发展注入活力
——财政监督战线新人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