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美学与民族性存在

2016-03-11武汉理工大学43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8期
关键词:天心民族性美学

刘 潺 (武汉理工大学 430000)

日本美学与民族性存在

刘 潺 (武汉理工大学 430000)

将美学置以名族性存在的基调上予以阐述,旨在揭示日本民族对事物看法的态度以及视角,折射日本美中主客体之间的微妙变化。在历史的大背景交融繁错中衍的东西方美学观点并存的时代下,以民族性存在这根索引对日本审美的意识现象与形态表现的范围做定义。

美学;民族性存在;日本

放佛在日本美学事业上总有着这么两个力的推动促进着发展,来至西方实证主义外力之手与民族主义或者国粹主义内力之手。面对着这两个力的压力下,日本美学思想的走势一直伴随着这片土地上的战火与硝烟中,上演着一幕幕否定之否定曲折的路线,从冈仓天心与小山正太郎的一场以政府和社会风潮为背景的争论后,无不是这两股力量的一次“问手”。

从日本幕末明初时期的“日本美自觉运动”伊始就注定了围绕菲若洛萨在其《美术真说》中以外国对“日本美”之“发现”变为日本本国对于“日本美”之“自觉”的主客之争。诚然,用当今之眼光览阅昔日争辩之结果无不佩服冈仓天心学识的渊博与高瞻远瞩,这一胜利绝不是一个狭隘国粹主义者能胜任的,更多的是再其身上长期受东方文化熏陶的民族主义素养与之透彻的历史观以及对于东西方美术长期广泛的比较方孕育而出的成果,而这一次争辩的成果对于促进今日之日本文化贡献是史诗级的,日本之美之所以能成为日本之美关键就在于如何对待这两股力量,幸运的是最终日本人民选择了在民族性存在的土壤上去探索属于本国美学与西洋的结合道路。

西方之了解东洋无不以当时大和民族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却在欧美盛行如火如荼的浮世绘有关,而浮世绘作为日本美的一个载体,其被西式的方法进行吸收与理解来对日本作反馈,加以美国人在日本本土古希腊式古典主义之古佛的发现融汇成了这股西化的“日本美”外力席卷日本时,冈仓天心力挽狂澜的主张由主及客思想的确立才成就了如今的日本美学路数,把日本从幕末明初以来全盘接受的西洋美术洪流中解救出来。在民族性存在中的真实作用,稍有不慎即可轻易陷入狭隘国粹主义的漩涡不可得,同时又必需保持与功利主义之距离,将美的功用不再定视为实用技术的浅薄欧化主义。在追寻民族美学的事业道路上既不能作顽固民族主义者盲目排外,又不可毫无保留的全盘接受,其中的关键在于以己为主,以彼为客,遵循系统体系进化的思想观点,在传统民族美学的土壤上进行移植嫁接方为良策。在民族性存在的前提下去孕育属于自己的美学体系,同样的在这套系统里又使美的论调反过来启蒙人的精神自主与充实,实现真正民族性的“文明开化”,上升至文明的高度去拓展民族未来。也正因如此,有关民族性的传统文化的探索越发迫切。

天心早在《东洋的理想》一书中开篇就已经谈到“亚洲是一体的”,即便是喜马拉雅山脉也无法组个具有孔子集体主义的中国文明与佛陀个人主义的印度文明,这种将视角置于整个东方文明的民族使命感,而这终极的普遍性延伸了亚洲民族共同的思想遗产,其民族性存在是同源的,在这种视角下的日本民族更多的是去引导和承担“兴亚”的使命,而日本之美学也同样被赋予兼容与升华民族性之美的特点。可悲的是该思想另一面也蕴藏着个人民族主义倾向,过于乌托邦情怀,被政局所利用与鼓动,导致成为后来侵略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契机。但在美学体系中赋予的民族性存在之意义上贡献确实巨大的,是使之与西方文明抗衡的开创性思想。

随后又有九鬼周造发表的以西方诠释学方法论构树日本江户传统之美《粹的构造》的发表,阐述江户时代游乐哲学的意识现象与形态表现的方法,虽然西方多数学者出于对于东方意识形态的尊重一度认为以西方的分析法诠释东方民族性存在之美不可取,但其承冈仓天心的己主佊客之上启日本美学发展构架之下为民族传统之美的定位与延伸上做出了良好的示范。继承着东洋同一性主张的九鬼周造来说,近代日本思想家一方面对现代主义的抵抗,一方面又欲迎头赶上西洋文明,所以在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下激起其匡正当时逐渐被日本人默然无视与淡忘的错误,进而希望从日本传统的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中重新发觉粹的美学意识之根源所在。在《粹的构造中》的外延性一章中大量的提及日本传统美学词汇予以例证与粹的区别与统一,其中包括:物哀(monoaware)、侘寂(wabisabi)、幽玄(yugan)、雅(miyabi)等美学词汇。为了更清楚的阐述粹(iki)的构造专门将日本民间传统的八种品味架构成一个正六面体进行详细解释,最终六面体的价值与其他同系统的品味被配置与这站个六面体的表面及内部的固定点上,用函数关系去诠释传统民俗中的通晓人情世故、精通异性的特殊社会事务、老练脱俗等各种定义。

从日本上古时期到平安时代再到幕府时期的物哀之美是日本民族最为核心的一种美学感受,一直贯穿着大和民族历史发展的脉络至今,也是最早被提出的美学概念。而物哀这种以物抒情的习惯中常常隐含着日本民族的特点。比如日本国的樱花,每当樱花盛开的季节里,风将花瓣吹起散落于空中形成粉色的花瓣雨,轻薄如蝉翼的粉色花瓣在天空中飞舞是雅(miyabi);可是如此愉悦而又美好的事物啊,为何转眼就离开了树梢落于尘土之中,而在空中那一刹那的美好却又那么的短暂,放佛还未来得及去品尝它的美好就消逝了,对于那种瞬间美的渴求折射出来的是幕府时期充满着以武士阶级为主的一种只属于日本民族独有的民族性产物,这便是武士道理想主义;而起初赏花的愉悦,花瓣又被吹到空中的美丽,最后为花瓣落入土壤逝去而失落伤心的整个过程便是物哀。

所以日本美学与其民族存在性的融合可以说在这短短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难以言表的日本民族之美,而这个思维的过程之连续性却是在其长期民族环境下熏陶的结果,涵盖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民族历史、地理条件等都化为一个缩影投射在日本民族性存之上。从近代的冈仓天心时期的民族自觉运动到古老的大和民族借物抒情的哀伤之美,不难发现日本民族一直都在发扬与捍卫者属于日本独有的民族情怀,这也是我们最值得借鉴和尊敬的。

[1]冈仓天心.茶之书[J].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6.

[2]魏娟.浅析冈仓天心的“兴亚论”的形成[J].群文天地,2011(21).[3]九鬼周造.粹的构造[J].聊经出版社,2009.9.

[4]张少君.冈仓天心与日本美术院的创立[J].新美术,2007(01).

[5]盛邦和.近代以来中日亚洲观简论——“亚洲一体化”的思想追溯[J].国际观察,2005(04).

[6]本居宣长.日本物哀[J].吉林出版集团,2010.10.

刘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

猜你喜欢

天心民族性美学
湖南天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盘中的意式美学
华枝春满 天心月明——漫说梁志宏其人其诗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古径花繁 天心月粲——回眸20世纪的旧体诗词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