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探索

2016-03-11张金珠孔祥铮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300401

大众文艺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区域

刘 存 张金珠 孔祥铮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300401)

高校教育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探索

刘 存 张金珠 孔祥铮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300401)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高校教育对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本文阐述了京津冀高校教育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高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育结构的优化途径,提出高校教育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措施建议,以推动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

高校教育;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教育作为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作用重大。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推进,需要以高校教育为基础,优化教育发展模式,构建京津冀区域教育协同机制,使之有效服务于京津冀区域发展,这既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方面。

一、 高校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教育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建立高校教育与区域发展的良性关系,对于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促进高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发展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引导因素

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制约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区域的产业与技术结构优化调整,会影响高校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从而引导高校办学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是区域发展的推动力量

高校教育为区域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高校教育的产业化对区域发展起着直接促进作用。高校集中着较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以及科研机构,为区域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高校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高校教育与区域的协同发展是指通过加强高校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建立教育和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高校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实现高校教育与区域的协同发展,实现“互补双赢”。

二、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特征和发展布局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特征

由首都经济圈概念演变而来的京津冀经济圈是指以北京市、天津市为中心,以河北省的石家庄市、唐山市为两翼,包括保定市、秦皇岛市、廊坊市、沧州市、承德市和张家口市等地市的地缘经济区域。区域面积约占21.8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1.1亿,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2014年区域生产总值达6.65万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3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达6124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0%。不过,京津冀三地发展并不均衡。北京、天津人均生产总值达1.6万美元,河北省则不到京津两地的1/2。在产业结构方面,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且日趋呈现高端化趋势。天津、河北的第二产业比重约占一半。天津的第二、三产业发展较为均衡,河北的第三产业发展则相对不足。由于受行政体制约束,京津冀三地产业体系的协作程度相对较低,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待提高。

(二)京津冀经济发展布局

随着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沿海区域的空间推进,京津冀经济区域进入全面布局发展阶段。首都北京需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发挥科技创新领先作用,加快建设高精尖经济结构,日益迁移低端制造业。而天津应在港口优势基础上,重点打造高端产业集群,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京津冀经济圈日益扩展的中间地带。此外,对于河北的产业布局发展,国家也有明确的定位。河北应优化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作为京津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一)培养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

高校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为区域发展提供所需人才。京津冀地区高等院校较为集中,共有高等院校262所,其中本科院校117所,高职高专院校108所,独立院校32所。京津冀高校教育联动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合自身特点和区域发展现状,培养京津冀地区发展所需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包括应用知识与科技成果,社会管理决策,以及新产品开发服务。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高等院校的全方位服务。随着京津冀区域不断发展,人才培养、从业人员再教育和下岗人员再就业都需要高等院校提供多层次教育和社会培训,并进行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服务,积极服务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三)建设高水平的高等院校

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区域发展战略。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迫切需要高水平的高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此外,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应该按照京津冀发展人才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四、高校教育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明确区域发展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京津冀地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有着明确定位,高等院校要与区域发展相融合,发挥优势力量,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建立高等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通过深化调整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区域人才发展的机制,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产业结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规划

随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推进,原有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和优化升级,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高等院校作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单位,应大力展开相关支柱产业的学科建设,发展具有京津冀区域特色的专业群,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紧跟产业发展现状,逐步构建有学科特色的专业群。

(三)加强内涵建设,建设一流高等院校

根据区域发展需求,高等院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构建科学的师资培养体系,并合理引进校外高水平人才。在教学中,要重视实践环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提供信息咨询和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提升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1]李国平.首都圈结构、分工与营建战略[M].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2]Florida R. The R ise of Creative Class[M]. New York: Basic, 2002.

刘存,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教育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挑战及策略研究》(编号:GJXH2015-255);天津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关于工科院校与企业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的对策研究》(编号:一般课题181)。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区域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分割区域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