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财务问题的分析建议
2016-03-11张莹吴迎春
张莹 吴迎春
摘 要:本文对财务造假问题频繁发生原因进行思考,从进行各个角度分析,由此提出相关建议,指出商业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财务造假;商业伦理
现如今,财务造假问题数年层出不穷,国内外屡见不鲜,这些财务造假问题不仅干扰人们对公司的判断,给股民带来伤害,也对资本市场、监管机构、整个行业、甚至对一个国家的整个经济都有影响。本文对此进行财务及商业伦理道德角度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改善建议。
一、原因分析
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戴上ST的帽子,往往想各种方式,尤其在其实际经营不能满足时业绩需求时,公司有时就会采取调整财务报表的错误方式来粉饰业绩,为此产生的财务舞弊案层出不穷。加上各种新闻的不断刺激,会让一些人在实际经营不能满足条件时自然想到通过财务方式达到目的,而这种方式大多是违背商业伦理道德的,甚至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这些行为,不仅是财务问题,更是企业高管和会计人员的商业伦理道德问题。企业在面对对自己不利的市场环境,或者面临企业管理或经营问题,不是采用合理合法途径从根本上来解决企业问题,而是利用会计操纵手段,虽然可以一时掩盖,但选择违背企业会计准则的“捷径”这种不道德的方式并不是解决之道。
其实大多数高管和财务人员并不是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行为,但为何还是有公司有财务舞弊现象,且屡禁不止呢?
1.操纵人员有侥幸心理。报表操作人员会觉得自己的调整报表的手段高明,不会被发现。侥幸心理存在的原因无非是代价小,收益大。高收益和低成本才会有投机心理,也才有人不断尝试,触碰法律底线。究其原因,首先是法律的处罚力度不够。相比近来财务造假的东芝公司被罚款总额或将超过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罚单,中国对企业或个人目前开出的最高几十万的罚单显然不足以震慑企业铤而走险的不道德行为。再者就是公司可以从调整财务报表中获取其想要的利益,比如获取高额融资和债务资本。
2.企业和个人的商业伦理道德教育的缺乏。大多数学校在本科阶段并没有此课程,不少大学生和社会人士甚至觉得会计的作用就是做假账,就是粉饰业绩,不少企业也产生只有会做假账的会计才是有价值的会计的错误观点。社会人员在考取会计资格证明时也缺少会计伦理道德相关课程的学习。因此在公司工作中,把听从上级的意见为第一要务,而有些高管并不是很了解会计的相关要求,这就难免导致了违法会计准则行为的发生。
3.缺少对会计人员的保护机制。值得肯定的是,的确存在有职业道德精神的会计人员,并且大多数会计人员不会主动进行会计舞弊,只是迫于公司高层对业务要求的压力。虽然面对这一问题法律上已经做出了改善,但在发生后查处时会计人员提出证据来免责毕竟是事后,并不能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来制止会计造假的发生,不能把违反职业道德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而对于勇于拒绝和指出甚至披露公司财务问题的会计而言,一次违背企业意愿可能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被冷落,甚至在很多家公司都“榜上有名”,导致跳槽都没有企业愿意接受,使得这些会计人员不能被保护。由此也能看出,提高公司高管、董事和股东的商业伦理道德以及改善整个资本市场的风气也是极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
4.不同公司高管的关联性较大。比如,公司的董事长、监事的关系比较微妙,若这二者有利益或者控制关系,会使得公司缺乏了相互制约,削弱了平衡作用,也加大了企业间提前了解行动,相比小股东获得不对称信息的可能。也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和机会。
5.监管力度不够。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且由于上市公司企业众多,难免会有监督不到位的情况,缺乏对企业财务的突击审查。企业之间也没有互相监督的机制。社会团体的监督也较弱。首先是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并不是很了解,对企业可疑的财务报表不敏感。再者是对企业进行年审的人员经常是换人不换所,容易导致企业和审计公司形成舞弊联盟,彼此遮掩。同时,监管部门和团体应对企业有所针对性,对可能有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应该加大审查力度。有时监管部门对企业的惩处是在新闻或者个人发表相关披露文章才有所行动,存在滞后性。
6.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每个会计软件几乎都会设置各个岗位间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记账模式,但是实际操作中却会出现一个人有几个账号几个密码,可以来回操作账表的情况。这样会使企业的账表轻易被一个或者极少的几个人控制,这样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7.会计制度不完善。很多会计舞弊行为其实都是在钻法律的空子。比如冲回以前年度多计提的税等,会计制度对此并没有相关的限制。在税金的核算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对调整的金额相对企业利润总额来说有一个合理的范围或者数额限制,防止企业通过类似手段加大会计利润。
8.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企业的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因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历史比较短暂,之前也没有过很完善的市场经济,因此我国的信用文化在这方面没有得到好的传承,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运用到市场经济中去,造成现在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比如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存在舞弊行为,市场没有一个体系来供大家记录和查询,这样就使得这些缺乏商业伦理道德的人不被投资者所熟知,不方便大家辨别。
二、相关建议
1.完善法律和制度,提高投资者对报表的辨识度。首先法律要加大对财务造假等不道德的商业行为的惩罚力度。其次投资者们要加强自我的财务修养,比如增加对财务知识的学习,增加对财务造假行为的辨识度,增加对可疑财务数据的敏感度。当这些都比较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成本上升,成功率降低,也会减少企业的不道德行为。
2.增强道德建设。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如果仅仅依靠法律而不注重会计和高管人员的道德提高,只能是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而不能积极地防止问题的发生。靠法律解决问题时,往往已经对股东和相关企业造成了伤害。因此根本上要增强企业高管和财务人员的商业伦理道德意识,加强商业伦理道德的宣传。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大学开设会计课程的学校,在学校应该首先教育学生有商业伦理道德,开设商业伦理道德相关课程。因为大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时是一张白纸,在这期间如果培养好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就会对其整个职业生涯产生很大影响。在社会人才培养方面,对会计人员的各种如职称考核时,应增加对会计人员商业伦理道德的理论和实际考核。首先会计人员应该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清楚自己的责任。其次针对有过会计造假行为的会计人员应取消其相关考试资格。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培训和宣传。要让他们明白,他们不仅是为这个企业服务,更是为每个股民、每个投资者服务,也是为整个市场服务,因此,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是他们的责任。仅会计报表的改善并不能体现他们的能力,认识到会计报表只是一个工具,由会计报表发现问题,进而发现并解决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才是王道,才能展现其价值。
改变企业和人们对ST的认识,ST并不是对上市公司的处罚,而是对上市公司目前所处状况的一种客观揭示,不仅是给投资者,也是给行业一个正确的信号,如果公司这种经营状况消除,也可以恢复正常交易。市场也应提供一些多元化投资,帮助处于困难期需要资金的企业解决问题,这样也能避免企业为了融资而忽略道德不择手段。而一但发现企业财务造假,就取消企业再融资和借款资格,也对企业会有震慑作用。
3.增加对会计人员的保护机制。鼓励会计人员发现本公司的问题,鼓励公司聘用这些能发现本公司问题的会计人员。对聘用这类公司进行鼓励,比如增加信任度等。还可以对这些有强烈道德责任感的人加以培训,使其在会计监管部门发挥作用。
4.加强监管。首先是企业内部设立有效的监管体系,防止一人或有限的几个利益相关者能单独决定公司行为,增加公司内部审计岗位,加强企业自身监管。再者是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比如增加行业专业研究人员和监管部门的联合,定期对企业财务进行审查,企业之间也增加互相监督机制。最后是社会团体的监督,对企业进行年审的公司不应该总是有限的几人,或者是换人不换所,避免企业和审计公司形成舞弊联盟,彼此遮掩。
5.完善公司内控制度。在公司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是使得会计人员熟悉不同岗位上的业务流程,促进人员交流,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也比避免长期从事一个岗位带来职业便利而形成舞弊。严格实行相关会计业务的职责分离,严格将会计、审计、出纳岗位分开,对会计主管人员的权限也应进行适当的限制。
6.完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制定部门应随时关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动态,对可能出现的会计漏洞即时反馈,即时制定新的会计准则防止企业钻法律的空子。会计政策制定部门也应实时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7.完善信用体系。建立企业和财务、高管人员的诚信道德档案,并让其在整个行业和投资者等相关范围内可查询知晓。对曾经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人员的“知名度”提高,增加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的辨识度,提高对其风险意识。
三、总结
解决会计舞弊问题,不仅是需要从立法、完善机制、促进监管、提高投资者财务能力、完善相关制度和信用体系层面来推进财务领域的公正,更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从道德层面,积极推动传统诚信观的现代转换,形成优良的商务伦理道德规范,化解技术与道德的悖论,构建良性的资本市场。
其实,作为会计和高管人员,应该且必须同时也一定明白的是,讲求商业伦理道德是立业之本,否则,他们就会失去大家的信任,失去市场。
作者简介:张莹,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专业:会计专硕,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吴迎春,女,汉族,大专,职位:出纳,单位:玉田县计划生育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