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事!基金再降费

2016-03-10邵萍

金融理财 2016年2期
关键词:泰达降费管理费

邵萍

尽管对于投资者而言,降费的吸引力远不如基金的业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举动,确是美事——降费也相当于增加了收益。

作为轻资产的基金公司,管理费可以说是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无论行情是涨是跌,操作的基金是否赚钱,基金公司总是“旱涝保收”。因此,基金公司也被众多基民形象地喻为“吸血鬼”。

然而,近日,有消息称,去年下半年已经有29只基金主动宣布降低管理费率,而目前已经宣布降低管理费的基金更是达到53只。

如此“善心”大发,这是为哪般呢?

转型导致降费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投资者来说,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春节大团聚”了。或许也是为了迎合市场“新年新气象”,基金公司才有如此让人“感激涕零”的举动吧?

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份,就有西部成长精选、华安新回报灵活、华安新优选等一批基金宣布降低管理费率,降低之后这些基金的管理费率均低于业内平均水平。

之后在10月份,泰达创益灵活配置、泰达宏利创盈灵活配置、泰达新思路、泰达新起点4只基金也相继宣布降低管理费率,基本将混合型基金0.9%~1.2%的管理费率降低至0.7%的水平。

后来,在11月份鹏华基金也宣布鹏华丰泰定期开放债券基金降低管理费率,该基金管理费由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0.6%年费率计提,降低至0.4%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基金中,开始大多数是定位于“打新”。在IPO暂缓后,大部分便转型为债券基金,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不过,依旧按照混合基金的标准来收取管理费。经历了转型的“打新”基金,或许只能通过降费来留住投资者吧。

据统计,去年1至10月分别有1只、1只、4只、2只、1只、5只、10只、3只、11只、4只降低管理费。由此可见,去年下半年以来,降低管理费情况较为普遍。

降费相当于增加收益

纵观过去,也可以发现,基金公司降费并不鲜见。

在2014年前,也曾有7只基金宣布降低管理费。最早出现是2009年底,工银瑞信曾将工银沪深300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由0.6%调整为0.5%,同时也调整了申购费率。在2012年,广发基金旗下广发沪深300指数基金管理费率由0.75%调低至0.5%,托管费率由0.15%调低至0.10%;广发中证500指数基金托管费率由0.15%调低至0.12%。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基金降低管理费的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降低管理费及托管费,管理费降低幅度一般在0.2~0.3个百分点左右,而托管费一般降低0.5个百分点左右。另一种模式是增设一类或者两类份额,将管理费下滑并鼓励长期持有基金。

因此,鉴于以上两种模式,由于管理费、托管费都是从基金资产扣除,尽管投资者对降费并不敏感,但实际上少扣费还是相当于增加了收益。特别是指数型产品,这种低费率的产品往往比同类更容易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基金业绩更重要

不过,从类型来看,以前降低管理费率的主要是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而现在开始降低管理费的基金更多为主动权益类基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也有一些基金本身就不收取管理费,比如证金公司出手申购的5只基金:华夏新经济、招商丰庆灵活、南方消费活力、易方达瑞惠灵活、嘉实新机遇目前都不收。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股票型基金变更为混合型基金,随之也会将管理费从1.5%降至0.7%水平。

除了主动调低管理费率外,还有不少新基金采取浮动管理费率,按照业绩计算报酬。目前,富国、中欧、天弘、华安、融通、诺安、方正富邦等基金公司陆续推出浮动费率产品。另外,也有部分基金采取业绩和价值增长对比的办法,超过则收取,不超过则不收取。

总而言之,无论是降费还是浮动,对于投资者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也确实能够增强基金对客户的吸引力。

当然,重要的是与调降管理费相比,投资者主要关注的还是基金的业绩。因此,基金管理人还是应将提高基金的管理能力,提高基金业绩作为吸引客户的主要手段。

猜你喜欢

泰达降费管理费
图 话
减税降费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
崛起中的天津市泰达医院
泰达宏利集利荣获“金基金”奖
社保降费不应是权宜之计
201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大赚8000多亿元
银行卡年费、管理费取消
中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管理费索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