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班安全教育

2016-03-10杨晓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班安全教育阅读

杨晓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中班的幼儿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急于探索,而家长对中班幼儿的看护有所松懈。因此,中班的幼儿走丢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甄选《汤姆走丢了》绘本,利用绘本中贴近幼儿生活的情节,寓教于情,将安全教育渗透在阅读活动中。

[关键词]幼儿 阅读 安全教育 中班 走丢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6-088

一、设计意图与教材分析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园常抓不懈的重要课题。绘本《汤姆走丢了》是讲述一只名字叫汤姆的小兔子,在和妈妈逛商场的时候走丢了,最后在商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的故事。执教者选用这本绘本作为本次安全教育活动的主线。整本绘本内容较多,而执教者选择了方便幼儿观察、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画面作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阅读,用这些能够引起幼儿共鸣的画面,加上精心的设问,寓教于情,提高幼儿安全教育的有效性,使安全意识深入童心。

二、幼儿的特点

中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事物、现象容易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探索,而成人对中班幼儿的看护有所松懈。因此,中班的幼儿走丢现象时有发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建议成人:要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要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的信息等。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实发展需要,很有必要开展关于孩子走丢的安全教育活动。

另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还指出,中班的幼儿“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所以在讲述汤姆走丢的情节时,执教者重点引导幼儿去观察汤姆的表情,感受汤姆的害怕,并鼓励幼儿想办法帮助汤姆。这样的学习环节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三、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故事中母子重逢的喜悦,懂得保护好自己也是对父母的爱。

2.知识目标:掌握外出走丢时的应对方法,学会保护自己。

3.能力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结合画面理解故事大意,提高前阅读能力。

四、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提高外出时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初步掌握走丢时的应对方法。

2.活动难点:能通过观察、逻辑分析、想象推理去理解故事,发展前阅读能力。

五、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有和家人逛超市、去公园和菜市场的经历,对超市、公园等公众场所的工作人员的特征有所了解。

2.阅读过汤姆系列绘本,熟悉故事主人公。

(二)物质准备

奖励贴纸、活动PPT、绘本《汤姆走丢了》、音乐《我爱我的家》、商场场景。

六、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创设百货商场的情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为接下来的分组讨论做好熟悉场景的准备。

(二)分段阅读故事

1.阅读绘本第一部分(封面~P7),了解汤姆走丢的原因。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汤姆和妈妈去逛商场,在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汤姆为了看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走丢。

师:进商场时,妈妈怎么跟汤姆说的?汤姆为什么会和妈妈走丢?我们跟大人出门时应该怎么做?

(幼儿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唤起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力争将走丢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2.阅读绘本第二部分(P8~P13),体验汤姆的内心感受。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汤姆走丢后,找不到妈妈很害怕、很伤心。

师:汤姆现在的心情怎样?你觉得他的妈妈会是什么心情?

设计意图: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幼儿体会汤姆和妈妈的心情,知道如果自己走丢了,家人会很伤心,鼓励幼儿想办法帮助汤姆。

(三)讨论走丢后的应对方法

1.阅读陌生人找汤姆说话而汤姆跑开这一页,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是汤姆,我会怎么做”。

2.鼓励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小组讨论,如:到处乱跑,能找得到妈妈吗?跑出商场安全吗?要找什么样的人来帮助自己呢?

3.每个小组派代表扮演汤姆,与扮演商场工作人员的老师合作表演,展示本组讨论出来的办法。其余幼儿当观众,在表演结束后,用点赞的方法来表达是否同意这种做法。

教师小结:站在原地等待、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等都是好方法。

设计意图:著名的幼儿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因此通过角色扮演,表演的幼儿和观看的幼儿都能体验其中,掌握走丢的应对方法。而在此环节中,执教者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角色表演,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充当小观众,并能在观看后采取点赞的方法参与到活动中来,做到了因材施教。

(四)阅读绘本第三部分

播放课件,让幼儿完整地欣赏绘本的第三部分,体验故事中的情感。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汤姆与焦急的妈妈重逢了。

师:这时,汤姆的妈妈心情是怎样的?妈妈想对汤姆说什么?(播放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

设计意图:完整地欣赏故事的第三部分,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母子重逢的喜悦,懂得保护好自己也是对父母的爱。在达成情感目标的同时,复习、巩固走丢后的应对方法。

(五)拓展环节

师:如果故事发生在超市、公园或菜市场里,汤姆又该怎么办呢?是站在原地不动还是寻求帮助?向什么样的人寻求帮助?寻求帮助时,应提供什么信息?(引导幼儿观察PPT,分析超市、公园、菜市场与商场的不同特点,讨论走丢的应对办法)

教师小结:无论在哪里走丢,小朋友都必须记得自己父母的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确保与家人取得联系。另外,在人多的地方,可以像汤姆妈妈那样穿一件颜色鲜艳的衣服。这也是一个防止走丢的好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再次拓展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掌握在不同场所走失的应对方法。

七、延伸活动

1.向家长推荐该绘本,建议亲子再次共同阅读该故事,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2.鼓励幼儿记住家长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

以上是以《汤姆走丢了》绘本为例的中班安全教育活动。执教者通过引导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中,了解小朋友走丢的原因以及走丢后的应对措施,将安全教育渗透在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情境中,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这种教学手段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更生动、更有效。

(责编 钟伟芳)

猜你喜欢

中班安全教育阅读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