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与“在场”:谈有效课堂学习

2016-03-10徐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在场持续发展有效课堂

徐平

[摘 要]课堂是师生同生共长的舞台,也是一个“场”,它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在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创设充满温馨之场、智慧之场、个性之场和成长之场,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学生将会乐意“在场”,积极参与,让课堂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有效课堂 持续发展 在场 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30

“场”,是一个物理名词,是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真切地存在着,并弥漫在一定空间中。我们的课堂,其实也就是“场”,它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我们精心预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营造一定的“场”,以吸引每一个学生作为学习者和探究者积极“在场”、乐意“在场”,尽可能地发挥教学的最大效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温馨之场:呵护每个向上的心灵

课堂是师生同生共长的舞台。师生、生生间的和谐交往,往往能吸引每个学习主体热情参与、积极思考、自由畅谈,促进他们主动成长。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我们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构建温馨之场,呵护每个学生向上、向善的心灵,从而让他们主动“在场”,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与文本“亲密接触”。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为了让学生读出冰心奶奶笔下儿童的可爱,我尝试长文短教,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同学们,在冰心奶奶眼里,儿童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发言,老师乐意聆听你们的声音。”学生们很快发现课文开篇即将儿童比作小天使,但“闹嚷嚷”“涌出”等词总读不好,儿童那种可爱、充满活力的味道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我没有急于范读指导,而是让他们思考,反复尝试,并肯定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在微笑鼓励中,他们放开手脚,多样的读法显示出思索的火花和积极尝试的努力。有了这样的自由情感体验与表达之后,学生再赏读下文的将儿童比作“春花”的部分就得心应手多了,所给出的答案也是精彩纷呈。

真正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做一个善于倾听、乐于肯定、精于点拨的学习同行者,这样的课堂才是民主的、和谐的、温馨的,学生也才乐意“在场”并乐此不疲。常言道:欣赏令人信心百倍,批评只会令人无所适从。对于是非观和思辨力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否定并不能抑制其不正确的思维行为,反而会将其排斥在外;只有鼓励和肯定才能在他们内心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让他们乐意在阅读的场子里自由驰骋,尽享阅读之乐。

二、智慧之场:开启每个求知的心灵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研究表明,学生对课堂的期待是幽默诙谐、增长见识。因此,我们仅仅给学生温馨的、宽松的氛围还不够,还要给学生带来思考的愉悦、智慧的启蒙,让每个好学的心灵得到充分的滋养和提升。在教学《梦圆飞天》(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我就做了这样的设计: “课文里说:‘透过防护面罩,他的眼神显得格外平静。此时此刻,你觉得杨利伟平静眼神下的内心会平静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从自己尚不丰富的经历去揣度杨利伟那时的内心,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会因为将走向陌生的地方而紧张,会因为不知成败甚至为自己的性命而担心,或者会因为即将执行前无古人的任务而激动。这些源于孩子自身的猜想,算不算是对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认识呢?否。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杨利伟本人并无决定性权利,所有的飞行和勘察都由航天基地通过电脑控制来完成,他只是奉命出行而已。那些关于飞行成败的紧张和担心,或者对自身安危的担心,完全不是一名优秀军人的真实心理状态。当我将这些讲给学生听了以后,他们沉默了。我想,此刻他们对杨利伟乃至所有优秀的军人的那种坚定果敢、视死如归的形象又有了新的认识。

在愤悱状态下豁然开朗的课堂,当是我们课堂充满引力的智慧之场。在这里,学生会积极“入场”,自觉“在场”,持续“闹场”,在思维激辨中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

三、个性之场:张扬每个活跃的心灵

新课标倡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这样认为:儿童总是以他的眼睛看世界,他们有自己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解释方式和表达方式。中国现代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研究的开创者陈鹤琴也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因此,要想营造吸引学生“在场”的磁力之“场”,我们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在达成共识之前鼓励他们见仁见智,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然后才能享受“英雄所见略同”思维快感。教学《爱如茉莉》(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我尝试放手让学生去品味文本那如诗如画的语言,触摸文字背后的温情:“同学们,爱,往往表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叮咛,都有可能像茉莉的芬芳,淡淡却弥漫整个时空。请你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再自由读课文,尤其关注那些能表现爱的细节描写,可以试着在旁边写下阅读感言,等会我们来交流。”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个常识我们都懂,但切实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却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斯坦福大学教授波利亚在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时这样说道:“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的规律与联系。”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从自由阅读到关注细节、进行批注,让每个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氛围里尽情驰骋自己的思想、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阅读是自由的,思维是开放的,心灵是活跃的。学生在充分阅读之后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个性之“场”的魅力,他们多种感受的交汇碰撞,让每个细节都变得情深深、意浓浓。

四、成长之场:丰富每个发展的心灵

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随着一篇课文教学的完成而终结,但绝不能因此而结束学习,形成学生发展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而要给他们带得走的能力。每一节课,都应当具备成长性和奠基功能,既承前又启后,实现学生学习的持续发展。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我们常常将学生的认识定位在“司马迁忍辱负重、坚贞不拔、意志力非凡”这一角度。诸向阳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却别出心裁,以自编的名言“奇迹大都是在厄运中诞生的”为引子,启发学生说含义、举例子、谈感想。学生由受宫刑的司马迁联想到聋哑作家海伦·凯勒、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等人。这时,诸老师再补充“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样,教学不仅有了深度,还有了厚度、广度,学生的思维不再停留在对司马迁的个人崇拜上,还认识了一大批具有顽强信念的名人,并懂得“苦难是成功者的奠基石,失败者的绊脚石”的道理,树立“在逆境中选择坚强”的信念。这样的课堂是具有成长性的学习之场,学生自然会乐于参与,积极“在场”。

成尚荣先生说:“好的教学是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我要说:“好的课堂是把学生带进温馨、智慧、个性张扬的成长之‘场。”我们语文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充满引力的学习之“场”,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在场”状态。这样,他们才会主动重组已有的知识结构,吸纳未曾具备的新鲜知识,在原先的高度上实现新的进步、新的超越,获得新的智慧!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在场持续发展有效课堂
笔下心中,让学生情感“在场”
未来充满不确定,最重要的是“在场”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