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之法,培养创新能力
2016-03-10李周凤
李周凤
【摘 要】
初中计算机课已改名为信息技术课,被国家列入必修课教学计划,并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因本学科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性质,其教学方法也应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本文围绕如何使初中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科素质,归纳性地阐述了几种关于教学法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切入点 兴趣点 荣誉点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现在的中学生,对于电脑也不再陌生,甚至有些学生对于电脑的熟悉程度和老师相比已经丝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不及。但他们在信息课上的表现却令人啼笑皆非:
这个学期刚开始,我上了几节电脑基础知识课,为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决定做一次测试,看看同学们对电脑了解多少。
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学生时,一个女同学举起了手,对我说:“老师,你帮我们划一下吧,我们好回去背。”
我愣住了,过一会儿才明白,她是让我“划重点”,以应付考试。
面对着学生们认真的脸,我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心里隐隐地感到有些悲哀。在学生心目中,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就意味着背诵、默写、反复练习、反复订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考试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考试去学习,为了考试而去背诵,特别是信息技术这种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考试的层面上,我们的教育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了。
做为老师,我们真应该考虑我们的教学目的了。下面笔者从三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意义和教学方法:
一、找准切入点,针对学情,将意义夺回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初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来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想把握好本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处在不断改革的事实下,始终抓住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把握好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好信息技术,我适时找一些比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用生活中的常识解释计算机的知识,效果显著。
还记得,在给初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我先读一些少年电脑报上的科幻文章吸引他们,再讲计算机的功能,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分就是我们说的耳机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
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和鼠标器(输入设备)、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输出设备)三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
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的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这样形象化教学的持续性冲淡“背诵迎接测试”。学生不再简单地只把计算机当做玩具了,知道计算机可以带来很大的便利,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
这样一来,学生就为信息课确定了正确的目标,也就为初中信息课找准了基调。
二、激发兴趣点,针对课堂,将方法传承
我们的教育一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也的确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但学校不大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明确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正切中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而对我们计算机课而言,如果光动脑不动手,只讲不练, 绝对不好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为数不多的课堂时间,教给学生适当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几点是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跟大家共勉。
(一)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又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三)表扬奖励法
当代的初中学生年龄虽小,但大多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巧设荣誉点,关注课余,将创新进行到底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电脑游戏,很多同学的课余时间都交给了无聊的游戏。如果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能给学生安排一些对他们有帮助的事情,或许可以树立对计算机的正确认识。
知识很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用法之后,有了自学能力,可以学会更多的知识。情感比知识、能力都重要。如果热爱某些事物,就会不断学习、研究它,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因此,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忘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活动。
在教室的墙上挂一个白板,谁想提问题或解答问题都可以写在上面,相互交流。批评,表扬,只做肯定和否定回答。“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对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找出不同解决方法。
比如教学“版面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按由易入难的顺序,我先后给学生设计了论文编排、贺卡制作、小报设计等任务,学生们循序渐进,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同时,也逐渐掌握了教学内容。在整个WORD学习过程即将结束时,再给学生设计一个“创意作品”的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去发挥自己的创意,作出自己最漂亮、最得意的作品。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创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配上合适的文字说明,投寄给一些网站或编辑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过程中,我就注意将听、看、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相结合。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方法,把一些基础的编辑方法导学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就利用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们自己去练习、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随时可以发现问题,通过翻阅课本、查找WORD帮助、向教师求援等方式获得解决。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并称之为“阶段性任务”,让学生们去完成。
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完不成的设计作业,就会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自觉不自觉地就把计算机变成了学生的工具,而不单单是玩具了,也有效地拯救了一些沉溺于游戏的学生。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好的教育方式,应该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机会与空间,而不是规定了标准答案,把学生的思维塑成一个模子。
信息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教学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把学生从读、写、背、默、考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解放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尽情表演;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闯;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我们教师用心,点滴之法,也能带给学生一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