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务实,教孩子求真
2016-03-10魏民侠
魏民侠
【案例】
上语文课了,林老师走进教室,激情洋溢地说了一段开场白,然后打开播放器,播放了一组悦耳动听的《森林狂想曲》。一时间,蛙鸣声、虫吟声、鸟叫声……混合着音符的跳动,美妙的声音组合在教室里轻轻回荡。大约两分钟后,音乐戛然而止,林老师望了一眼似乎还陶醉其中的学生,顿了顿,神秘地问道:“同学们,说说你刚才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听到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很自信的认为学生的回答一定会多姿多彩,有声有色。和我一样,林老师和其他听课的老师带着一脸的微笑,期待着学生生成的精彩。然而,一秒、三秒、五秒……学生们却哑然无声,一个个羞涩地低下脑袋。教室里静极了,只能听到人们的呼吸声。
林老师着急了:“怎么,听到了那么多声音,你们还需要思考这么长时间吗?”也许是得到了老师的暗示或者诱导,一个男学生终于抬起头,大胆地举起手,回答道:“我听到了翠鸟的声音。”老师似乎看到了救星,连忙追问:“你怎么知道是翠鸟的声音,难道不是黄鹂,不是麻雀,不是其它鸟的声音吗?”学生回答:“因为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翠鸟》。”老师顿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称赞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能把听到的内容和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说说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摇了摇头,沉沉地坐下了。其他的孩子依然一片安静。林老师无奈地说:“老师耳朵可厉害了,我不仅听到了翠鸟的叫声,还听到了青蛙的叫声,虫子的叫声,好多类鸟的叫声。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精彩的动物世界。同学们,以后上课可要专心呀!好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翠鸟》一课。”
【困惑】
1.教师导课的目的何在?教师以《森林狂想曲》导课,也许是为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同时能够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却忽略了导课必须与文本内容相联系,虽然美妙的乐曲中也许有翠鸟的声音,但文本内容着重写的是翠鸟的外形、动作、生活习性,为什么要以声音导课?而且导课要做到过渡自然,衔接自如,而教师的导语并没有让大家看到其中的衔接点,怎能不让听课者一头雾水?
2.学生的心思何在?四年级学生,正是想象力极其丰富、形象思维能力最为活跃的年龄,然而,学生的回答明显是他们对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进行猜度后的迎合。他们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察言观色。我想,这种无形的熏陶绝非一日之功。老师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很早听过一个案例:专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那是什么。小朋友的回答千奇百怪,说是鸡蛋、烧饼、太阳、零、钥匙环……同样的问题问中学生,得到的回答异口同声:“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思,没有经过学校教育的孩子天真、活泼、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创造性极强,然而经过学校的打磨,孩子们却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容器,学生从认识上的各具特色逐步成长为认识归一,这是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3.学生的听觉何在?我真的不知道学生们到底听到了哪些声音,他们是因为见识的狭窄还是阅历的浅显?他们真的听不出来吗?全班四十多名学生,难道都在一个思维区域吗?他们的欣赏能力在哪里?表达能力又在哪里?
【建议】
1.导课最好直奔主题,避免在周围绕圈子。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如果导课铺垫做得好,可以节省学生对难点问题的感悟时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不要搞太多的花样,浪费时间还毫无作用。教师育人在于点点滴滴,自己作课的风格也是感染熏陶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一环,学生一定会从中感悟到做事不拖泥带水、干净利索的风格优势。
2.课堂教学千万别作秀。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考、交流、展示。我们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素养。课堂上不要哗众取宠,不要刻意渲染气氛,不要本末倒置。现在的教师越来越认识到,语文课堂上让学生静静地读书,深入地思考,敞开地交流,大胆地运用,才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最佳途径。
3.公开课也要常态化。有些教师为了公开课取得所谓的成功,课前做了很多功课,久而久之,学生便心领神会,他们已经能准确判断公开课和常态课的上课技巧,为了不给教师丢脸而曲意逢迎。但这样做的后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教师教学行为引发的学生潜在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是永远不会说谎的。常态课才是学生能力形成和质量提升的保证。常态课上得好,公开课绝不会差到哪里,因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素养是做不出来的。所以,教师用新的教育理念兢兢业业上好每一节课,才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4.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文课标》总体目标与内容第五条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而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中国学生最大的缺陷,而这正是改变世界、有所作为的最有力的前提保障。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从小到大太多的条条框框、统一的思想教育,早已磨灭了他们原本的激情和活力。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千万不要害怕学生的问题刁钻,不要害怕学生的回答古怪,不要害怕学生的动作滑稽,行为讨厌,我们就要抓住这些生成点进行适当的教育和点拨,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把培养学生的个性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永恒不变的目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