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68例临床观察

2016-03-10凌岚冯珩宋琦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凌岚 冯珩 宋琦伟

【摘 要】 目的:观察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患者应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胃炎(肝胃不和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恶心、呕吐、上腹痛及腹胀症状积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性胃炎;肝胃不和型;疏肝健脾和胃法;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046-01

急性胃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该症病因复杂,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脱水甚至休克,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西医对于急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但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一般且预后较差。近年来,中医在临床中被广泛运用,且取得普遍认可。本研究主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社康中心治疗的急性胃炎(肝胃不和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6.2±3.4)岁,病程1~14d,平均年龄(3.8±0.3)d;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5.9±3.1)岁,病程1~12d,平均年龄(4.1±0.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1]:出现腹胀、上腹痛、嗳气、脱水、恶心及呕吐等临床表现,具有肠鸣音活跃及上腹压痛等体征,胃镜检查显示水肿、胃黏膜充血及出血糜烂。肝胃不和中医证候辨证标准[2]:胸胁胃脘胀满疼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史者;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其他严重消化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有出血倾向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给予奥美拉唑(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6062),口服,20mg/次,1次/d,胃复安(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1007),5~10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方药:白芍、炒柴胡、广陈皮、枳壳各10g,白术、党参、炒山楂各15g,郁金12g,砂仁6g(后下),甘草6g。上腹疼痛明显者,加姜黄、元胡各10g;腹胀明显者,加姜厚朴、炒莱菔子各12g;烧心、返酸明显者加吴茱萸、黄连各3g;脾虚者,加茯苓15g,太子参30g。水煎至300ml,1剂/d,两次分服。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5 疗效判定[3] 显效: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镜检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进行积分,分为0~3分,分值同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上腹痛及腹胀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胃炎是指由内在或外在因素造成的局限性或广泛性胃黏膜急性炎症,引起该症因素较多,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精神因素等, 临床多以感染所致的急性单纯性胃炎较为常见。急性胃炎起病急,发展快,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不一,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及呕吐,严重患者会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发热、脱水甚至休克等,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对于急性胃炎治疗,临床多以西医疗法为主,通过补液对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进行维持,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症状给予对症治疗。但有学者认为[4] ,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患者预后较差,易出现复发,同时,西药的使用,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中医将急性胃炎归属于“胃脘痛”范畴,认为该症同肝气犯胃,胃络失调有关[5] 。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患者,由于肝气郁结,可出现情志郁闷;同时由于肝气横逆,引发胃气上逆,气滞于胃,表现出呃逆嗳气、胃脘胀痛等症状;肝气犯胃,日久影响血液运行而致血瘀,则表现为胁肋胃脘疼痛固定[6] 。因此对于此症患者,需以疏肝解郁、益气健脾、和胃止呕为主。疏肝健脾和胃法中,所用白芍可补气益血、疏通肝火,同时具有止痛消炎功效;柴胡可疏肝解郁、和解表里;枳壳具有消积、行气作用;郁金能活血、祛瘀、止痛;而白术、党参、炒山楂、广陈皮等药,具有和胃健脾之效,甘草为使药,可调和诸药,诸药共奏,可起疏肝健脾和胃之效。

中西医结合疗法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疏肝健脾和胃法联合西医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症状,同时能够针对病机,起到标本兼治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47%;观察组治疗后恶心、呕吐、上腹痛及腹胀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有关研究报道结果相符[7-8] ,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芳,盖丽娟.急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6):1088-1091.

[2]岳滢滢,刘松林,邢颖,等.《伤寒论》肝胃不和相关证候辨证规律浅探[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 报,2015,17(1):62-64.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1):1-6.

[4]俞杭叶,汪佩佩.急性胃炎的中医调护[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344.

[5]焦生林.葛健文教授从肝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拾萃[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2):20-21.

[6]俞国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955-956.

[7]何航行.急性胃炎的中医诊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0):89,91.

[8]李晓燕,石颖,冯妮,等.健脾疏肝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3):128-129.

(收稿日期:2015.08.0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6号小儿哮喘临床治疗和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初探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