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梗患者心功能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2016-03-10陈红

当代医学 2016年35期
关键词:家属心肌梗死心功能

陈红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梗患者心功能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陈红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运用协同护理模式(CCM)对患者心功能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CCM护理,具体包括:评估患者、知识指导、技能指导、小组培训与心理护理。2组患者均连续施护1~2周院内护理,10~12周院外护理,于12周后评估患者心功能和不良情绪。结果 观察组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A、HAMD评估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以调动患者急性,发挥家属、护士与患者协同作用的,协同护理模式,其心功能控制效果更显著,且控制患者不良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协同护理模式;心功能;不良情绪

协同护理模式(CCM)主要是指在有限的护理资源条件下,将充分调动患者自我护理积极作为最高宗旨,使护理实践与护理新理念能有效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长时间心肌缺血,使得其心肌出现部分坏死,这使得患者的心功能下降,同时在各种临床症状的影响,患者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为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心功能和不良情绪,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2]。鉴于此,本院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积极运用CCM为患者提供护理帮助,现对其实施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心血管科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关于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选取5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7例,女11例,男16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3.25±5.14)岁,平均病程(3.7±1.6)d;观察组患者27例,女10例,男17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2.69±6.55)岁,平均病程(3.6±1.9)d;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心理评估、疾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饮食、症状、用药以及心理等常规护理服务与监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同时为患者提供CCM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方法为,(1)评估患者: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主管护理人员在接触到患者后,需主动为其介绍医院环境和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等情况,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测定指标等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疾病知识需求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与此同时,为患者家属与患者详细讲解CCM的方法,取得患者与家属的信任,协同患者、家属以及护士共同进行护理措施的制定,即结合患者评估结果,讲解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患者需求,从多方面角度多方面考虑,最后完成护理计划的制定。(2)知识指导:以健康手册、视频播放等方式为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疾病知识,例如:急性梗死常见先兆,出现梗死症状时的应对措施,梗死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梗死患者常用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的康复知识以及饮食指导等。(3)技能指导:护理人员对家属的照护能力进行评估,协助照护人员对照护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充分利用的资源进行分析。医生与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发病时间、发病症状等信息,指导照护人员如何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术,生命体征测量等以及康复期坐卧、运动等不同阶段的康复技能指导。严格按照先快后慢的遗忘曲线和先易后难的原则,频率应保持在:每周定期进行1次亲自指导,2周进行1次督促指导;出院后则需每月定期进行1次电话随访,干预时间通常为30~60 min。(4)小组培训:本院对同期急性梗死患者家属实施集中培训,在培训期间邀请急性梗死疾病方面专家和心理咨询师共同参加,为家属指导正确和最新的护理方法,同时解读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家属掌握患者情绪疏导的有效方法。此外,鼓励小组对照护中发现的问题及优秀经验进行相互分享,每月定期开展1次,每次持续1~2 h。(5)心理护理:以家属干预为主,帮助患者与家属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关系,并能够诉说心中的不快,让家属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在打开心门,释放心中郁结的同时,也可感受到来自医院、家庭的支持,从而树立起乐观积极的心态,更好的应对疾病和接受治疗[4]。同时为患者提供1~2周院内护理,10~12周院外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 施护12周后,组织患者到院接受心功能检查,主要测定NT-proBNP与LVEF。

1.3.2 不良情绪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焦虑量表(HAMA)[5]对患者12周后情绪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心功能测定结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NT-proBNP为(490.70±91.35)、LVEF为(48.25±6.48)%;观察组患者NT-proBNP为(252.01±62.21)、LVEF为(57.28±6.40)%;2组NT-proBNP、LVEF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不良情绪评估结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HAMA评估结果为(13.35±6.08)分,HAMD评估结果为(18.59±6.57)分;观察组患者HAMA评估结果为(5.28±3.70)分,HAMD评估结果为(10.52±5.54)分;2组HAMA、HAMD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CM是一种源自美国新型护理模式,由Lott等学者结合Orem自我护理不足理论框架,所提出的一种充分激发家属、患者潜能的协作护理模式,其强调患者、家属与护士应作为一个共同体,通过有效的方式带动患者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共同体目标更加明确,进而推动护理效果的提升[6]。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的是,CCM不再将护士作为主体,单纯地以心理沟通和健康宣教等为主要手段。在CCM护理模式下,改变患者与家属的被动地位,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护理,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患者的自我护理潜能,不断提升集体护理的作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带动家属与患者参与护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患者与家属更加清楚的了解疾病情况,同时能够更好的发挥集体作用促使护理效率、质量得到同步提升,更利于患者与家属出院后的自我照护[7]。

目前,在心功能评价中,NT-proBNP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其能够充分反应左室壁张力大小,当NT-proBNP持续高水平则表明左心室重构明显[8]。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通过为观察组提供CCM护理模式,患者NT-proBNP水平相较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明显较低,而LVEF却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CCM可有效控制NT-proBNP水平,抑制左室重构,从而促使LVEF水平得到提升,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另对2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估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CMM有助于控制患者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采用CCM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心功能和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1] 陈赫.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3):276-278.

[2] 王睿.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2):223-224.

[3] 曹继伟.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8):164-165.

[4] 葛春仙.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9):149-150.

[5] 袁丹,李新颖,葛荣玲,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2015,52(10):1319-1322.

[6] 邵燕.协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8):28-30,36.

[7] 宋慧莉.协同护理模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0):167-168.

[8] 孙彩霞,唐寒.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积极度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7(18):1670-167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5.061

;辽宁 116041 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陈红)

猜你喜欢

家属心肌梗死心功能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